【前言】
好茶並不產茶, 名稱來自魯凱語「古茶部安」(Kochapogan)。舊好茶位於隘寮南溪中游,海拔約940公尺的山坡上,坡度約20度,被魯凱族人尊稱為「雲豹的故鄉」傳聞約六百多年前,住在台東舊大南部落的魯凱族人在一隻通靈的雲豹引領下 來到舊好茶定居,隨後並逐漸向霧台、阿禮、神山等地發展。舊好茶部落生活, 依傳統習俗分為獵場、漁場、農地以及住地。目前仍保有完整魯凱傳統石板屋舍,約一百五十餘棟,民國八十年被內政部指定為全國唯一的原住民二級古蹟。
由於舊好茶位於山區, 交通、教育、醫療與就業等非常不便,在民國六十六年到六十八年間遷村至西南方隘寮南溪旁的河階台地上,海拔約250公尺,改稱新好茶,與原舊好茶區別。但新好茶緊鄰隘寮南溪旁,筆者認為並不是很安全的住所. 新好茶大部分是現代水泥建築, 並以傳統石板裝飾, 較無特色.
新好茶至舊好茶, 高度落差約700公尺,步行約需3~4小時, 由於須經過第一瀑布大崩壁, 與第二瀑布陡上斷崖的山路,一般遊客與登山新手,請勿隨意前往.
【實際時間】
符號說明: A > 2'30" B : A 到 B 2小時30分
新竹 > 5' 新好茶部落 > 3'30" 舊好茶部落
舊好茶登山口 > 40" 第一瀑布 > 30" 舊好茶叉路 > 15" 石壁休息處 > 20" 第二瀑布 > 60" 紅櫸木 > 40" 舊好茶部落
【實際行程】
D1: 06/01 目標【新好茶部落】
21:10 新竹
02:25 新好茶部落: 暫住小獵人杜義雄先生之二哥家裡
D2: 06/02 目標【舊好茶部落】
06:00 起床
08:10 舊好茶登山口出發 (H350M): 新好茶部落向東北上行約2公里, 可抵達舊好茶
登山口.
08:48 第一瀑布: 是最危險的路段, 山壁是鬆軟的砂石土壤所構成, 雨水沖刷與土
石崩落,很容易使路基坍塌與消失,長久之計是興建吊橋.雨天及大雨過後,
不適合行走. 目前路況也不適合膽小及初次爬山的新手.
09:21 舊好茶叉路: 叉路取左, 往舊好茶, 不要走錯. 跟著黑狗"古茶" 走就對了.
09:40 石壁休息處:從此處起, 沿途可見到許多神秘果, 梔子花, 山素英及阿拉比卡
種的咖啡樹, 應是從日據時代的母株,不斷繁衍與栽植而來.
10:00 第二瀑布: 休息20分鐘
11:20 紅櫸木: 此處有特別歷史意義, 也是重要戰略點-易守難攻. 以前為魯凱族親
人的送別處, 部落的石板材料也是從此處山壁取得. 魯凱族人出草時, 所砍
的敵人頭顱(排灣族等),便是掛在附近山坡上嚇敵. (休息15分鐘.)
12:10 舊好茶部落 (H950M): 約有150戶. 目前只重建五戶, 有兩戶遷回長住. 此行
住宿小獵人杜義雄先生, 與官桂英姐的石板屋. 屋頂很紮實, 屋頂木梁, 採
用屋內的火爐煙, 經年累月不斷薰陶, 不僅防蝕也防蟲.
15:00 出發往太陽河
15:07 太陽河(池):源自井步山頭.依魯凱族傳統習俗, 僅供男士使用, 女士只能泡
腳.
15:15 月亮池:太陽河的左前方,約300公尺,可達月亮池.月亮池上方, 有綺麗的S形
滑瀑. 依魯凱族傳統習俗, 月亮池僅供女士使用, 男士只能泡腳.
16:30 回小獵人石板屋
17:40 晚餐: 有客家小炒與炒小卷(小獵人最愛), 炒高麗菜, 炒蘿蔔絲, 煎香腸,
炒大蒜肉片等.
19:00 小獵人吉他彈唱,大家喝酒聊天
21:30 就寢
D3: 06/03 目標【舊好茶部落遺址探查及回程】
06:20 起床
07:20 早餐: 綠豆與山粉圓湯
08:15 出發勘查部落遺址
08:20 官姐的羊欄: 有六隻羊,包含公羊,母羊與四隻小羊, 是一家人, 只有大公羊
較怕生其他都不怕人, 其中有一隻還會黏人,親人臉頰, 簡直像小孩一樣.
08:40 魯凱族最有名藝術家「力大古」的石板屋, 已塌陷, 四周荒煙蔓草. 據聞他
並未隨遷村而下山, 繼續生活在此. 聽說去世後, 骨灰也埋在屋內. 門前
左側角落, 有放置一棵白石頭, 表示曾有獵人頭的重要事蹟.
09:30 教堂只剩殘簷斷壁
10:30 回程下山
11:50 第二瀑布: 午餐30分鐘
13:50 舊好茶登山口
【詳細說明與照片】
http://happy.smilecome.com/mountain/haucha/07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