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行程紀錄

南部人瘋北台灣

活動日期
2008/12/18 - 2008/12/18
所屬團體
台南市登山會
困難度
0

tnolt(RITZ)

2009/1/21


台灣可以這麼玩 一個叫【多多】的行程

宜蘭縣大同鄉松蘿國家步道 台北縣東北角福隆舊草嶺隧道。

為什麼叫多多?小時候喜歡喝養樂多,喝了之後,營養快樂多多;這次行程,故事多多、感受多多,走了之後,健康快樂多多。

2008/12/17
21:15 揮別家門,心裡頭【期待多多】
22:00台南北門路國光客運,一人坐兩個位置【舒服多多】
01:50四個小時後抵達台北國道客運總站【快速多多】
02:00深夜時分,車站內,大家各佔三椅【睡覺多多】
02:50搭上噶瑪蘭號去宜蘭,坐公車去旅行節能減碳【環保多多】
04:10找到了宜蘭國光客運總站【心安多多】
故事一
找到客運站後,往前找買早餐的地方,愈走愈沒人跡,宜蘭有這麼荒涼嗎?就在這時,好在遇到送羊奶的姑娘,指示我回頭往北走,經過了三個車站、真的遠遠的就看見85度C、7-11、麥當勞【哇!高興多多】
06:00坐上公車,司機大哥一路叮嚀多多:
 宜蘭還有很多好玩的地方:草嶺古道、桃源谷、太平山、龜山島、松蘿湖….
 松蘿步道過年時櫻花盛開很美、記得要去賞魚、餵魚。
 去舊草嶺隧道可搭下午0135的班車,告訴司機你要在石城隧道口下車…..
 下一班車1030宜蘭開1130前記得出來等車。
06:40宜蘭縣大同鄉松蘿村,晨曦下的泰雅族原住民部落【美麗多多】
一下車就看見了入口雕塑地標,左面是手持獵刀的泰雅勇士,右面是
刻苦耐勞的泰雅婦女【泰雅精神多多】
0641看到第一個步道指標【開心多多】

不幸的故事二
 向來對數位的東西就很怕,能不碰就不碰;出門為減輕負擔,東西能不帶就不 帶;老來當學生,這次出遊是一來是為了要做美術鑑賞的期末報考,二來是要完成「北台灣-松蘿步道健行、舊草嶺隧道騎鐵馬、平溪賞天燈」活動行程的探勘。出門前就一直擔心相機會出槌,心裡頭還想是不是要多帶一台預備,結果好戲才要登台,它就顯示【電量不足】,完了我…當下僵在路旁,不知所措。
 這時旁邊停了一台摩托車,車上大姐問我是不是要去松蘿步道?她要去上班可順道載我,恭敬不如從命,上車了再說。【感謝多多】
社區發展協會辦公室下車,我是今天第一個客人,拉下鐵條路障開始我相機沒電的松蘿步道之旅。【懊惱多多】
 從協會出發經過廁所、蔬菜區到賞魚區,只看見小魚沒看到大魚,坐下來吃早餐,心裡頭還是在想沒照片做報告,怎麼辦?
 唉!既來之則走之,往前走來到自來水廠,路旁有裝設約一尺寬的大管,不知啥用?過了水廠,看到了一座步道解說圖,原來林務局極力推荐的森林歩道二公里是從這裡開始。
 0800時手機響,女兒問我一切順利否?知道究竟後馬上臨危授命:先搖一搖相機、打開電池擦一擦,都無效後找7-11買拋棄型相機。
 幾番思維:早上步道行程就用文字來敘述,回家後找網路圖片來補強;下午行程舊草嶺隧道,回宜蘭後買拋棄型相機拍照。就這麼辦﹗此時心情總算【篤定多多】

驚艷稱奇的松蘿步道
 吊橋前800公尺,路寬約一米半,平緩好走,低海拔闊葉林,林蔭怡然,幾處轉角休息處,擺設原木椅子,造形粗獷自然 。踩著碎石泥土路前行,緩緩而上,每100公尺就有一支木造里程指標,共十八支;沿途有許多自導式生態解說牌,典型國家步道風格【清楚多多】
 藍色吊橋就在步道800公尺處,吊橋極為狹窄,僅有腳掌般的寬度,走在上面,搖搖晃晃共61步,材質好像是鋼索,相當堅固【安全多多】
 過吊橋後,小山徑沿溪岸而行,1000公尺的主道,溪水淙淙悅耳﹔三條支線200公尺,更是親水令人神清氣爽。【芬多精陰離子多多】
 湍急的溪流、陡降的深潭、溪流迴轉處、岸邊的靜水、大大小小的石頭沿溪林立【驚艷稱奇多多】

豐富多多的植物
 樹頂上的春天派對,大葉楠:樟科,春季時樹梢會冒出淡淡的嫰紅和紅楠一同形成紅葉景觀;樹皮跟香楠一樣可作線香,樹幹淡褐色可做建築、傢俱、雕刻及樂器。
 猴不爬,九芎:九芎樹幹光滑,樹皮一年剝落一次,新生的樹皮超薄且光滑無比,連猴子都爬不上去。
 不會開花的觀音座蓮:觀音座蓮的祖先追溯至三億年前的石灰紀,老葉脫落後,遺留下來的托葉仍聚集在莖上,像極了觀音菩薩像下的蓮花座。
 姑婆芋,阿媽裝食物的環保袋。
 山蘇又叫鳥巢蕨,一棵棵長在樹上。
 台灣沙欏,老葉葉柄不脫落,就像穿著黑褐色草裙的舞孃
 筆桐樹跟沙欏一樣,都是地球遠古時代遺留下來的樹蕨類植物,外形就像穿著筆直長褲的舞者。

生命力多多的蟲鳥魚蝶
 水上芭蕾舞者,蜻蛉:俗稱蜻蜓及豆娘,適合在水質清澈的溪流棲息,極為重要的環保指標生物。
 彩衣滿天飛的蝴蝶: 早年松蘿溪的山林遭砍伐,近年來已恢復原始林狀態,多樣性的植物孕育出多種的蝴蝶,鳳蝶、細蝶、蛺蝶滿天飛。
 朱鸝,彩羽飛躍在林間:朱鸝是台灣最漂亮的鳥種,紅黑相間的羽毛,在松蘿附近可輕易地看見它美麗的身影。有時會伴隨著山椒鳥及小卷尾起舞,有時會成雙成對的在濃綠的林葉間跳躍。
 俗稱苦花的台灣鯝魚:松羅溪曾擁有大量的鯝魚,因為長期濫捕魚群幾近絕種,後來當地鄉民自覺封溪護魚,經過幾年來的努力,復育成功,又見溪中苦花樂游游。
走完全程後回到自來水場,大水管原來是輸送自來水至宜蘭、台北。
再回到廁所區,這才發現廁所旁長滿粉粉的波斯菊及黃色的油菜花,很美麗!區分男女的門上各有一個草裙妝扮的人物,很可愛!三個水龍頭各是小魚、小鳥及小蜻蜓,很別緻!回到護魚區,很奇怪!早上一大早看到的魚都像蝌蚪那麼小,此刻看到的卻都有半尺長。路過停車場時有看見了司機大哥口中過年時會盛開的櫻花樹,櫻花樹下我許願:我會再來。

衝 衝 衝
1130搭公車至宜蘭
1205下公車衝進遊客中心
1210 衝進火車站7-11買相機
1214 衝到售票處買往石城的火車票,等了好久,買好票時火車已進站真
是【緊張多多】。
1221 衝進第一月台上車
1304 走出石城車站試相機,心裡頭丟三下,怎麼快門按不下去?把說明書再看一
次,能轉的地方就給它轉,快門總算可以按了。行走於濱海公路,沙石車車聲
隆】。走了二十多分看見公路下海邊類似觀景區的建築,問過路旁執行卡車臨
檢的警察先生,就是它!
1340抵草嶺隧道南口,想拍一張火車過山洞的照片,等了好久都沒來,喝口水吧!
才把蓋子打開,就聽到火車的聲音,蓋水、拿相機【手忙腳亂多多】
台灣有首民謠「丟丟銅仔」歌詞裡:火車行到伊都,阿末伊都丟,唉唷磅空
內。 磅空的水伊都,丟丟銅仔伊都,阿末伊都,丟仔伊都滴落來。當中的磅
空,指的就是「舊草嶺隧道」;有人說丟丟銅仔是礦工賭博時丟銅錢下注的聲
音,也有人說是火車過山洞時水滴落下來的聲音,這樣的注釋【傳神多多】
隧道南口用4B磚牆築砌成階梯狀,形式雄偉,上方以石塊壓頂。「白雲飛處」
草書門額,被歲月燻黑【風霜多多】
興建於民國十年,歷三年完工,是當時最長的隧道全長【2166多多】
隧道開得很直,最近規劃成自行車步道,修建的相當完善,八點半開五點關
【 好走多多】
隧道用紅磚一塊塊砌成,一片片的紅磚牆訴說著一段段被遺忘的歷史【斑駁多
多】
每隔一段距離就擺有木製的古早車站月台牌【懷舊多多】
牆上音響傳出蒸氣火車行駛的汽笛聲,在隧道內聽起來【逼真多多】
塵封二十五年的舊草嶺隧道北口,隧道口以草書題「制天險」三字,【蒼勁多
多】
14:15北口休息區廣場有三棵大榕樹,旁有一間長滿綠藤的小屋,再加上矮牆,深得
我心!【拍照多多】
小小的空間、放張小床、加個小桌子、小櫈子、再擺個小火爐,真的可以比美名
作家「梭羅的小屋」。覺得好可惜,現在竟然拿來放雜物。不知它會是不是當年
日本技師吉次茂七郎先生」住過的屋子。【啊…想太多…我】

故事三
 出門前有做功課,從隧道北口至福隆車站應有一座日本技師的紀念碑和一處七星堆的遺址,只是沿路注意看,都沒看到指標,眼看火車站就到了,剛好有家租車店,問過店裡阿嫂說不知道。 恰好她小叔走進來,二話不說,上摩托車載我回休息區,原來紀念碑附近正在施工,難怪看不見它。
 再回到車行時,阿嫂給名片說:再去時自行車租金打八折,兩小時算八十元 【熱情多多】
14:50日籍工程師吉次茂七郎,因興建草嶺隧道,積勞成疾過世,特立此碑紀念,年
代久遠,碑文【模糊多多】
15:00七星堆竟然是在往公墓的叉路上,矗起的巨石,堆疊成錐,岩堆旁有一巨榕,
巨榕盤根與岩石交錯糾纏,相傳是凱達格蘭族留下的遺址。旁邊有座大石頭刻
有碑文:內有七星墩地硐、林森參天勝山峰、石堆促成分佈廣、塔似仙境成
寶。【磅礡多多】
1530抵台北縣貢寮鄉福隆車站享用便當每個55元,便當裡有香腸半條、滷蛋一個、
瘦肉二片、五花肉一片、五香豆干一片、高麗菜鹹菜【好吃便宜多多】
就在此時,原本要拍照與大家分享便當的好料,只是啊!快門這次真的按不下
去。
1545 搭上往三貂嶺的電聯車
1626 搭上平溪線小火車至終點站菁桐(山城小鎮走一圈)。
1750 搭往台北木柵的公車
1830 抵木柵捷運站,搭捷運班車至忠孝復興站轉車至台北車站。
1940 搭和欣客運回台南,總統套椅【按摩舒服多多】
算一算買了幾張車票?花了多少車錢?
230+109+66×2+52+43+45+30+350九張車票共990元
一公里車資約一元 【五星級(有省錢)多多】
結語:誠擎的邀請
早上松蘿國家森林步道【再去拍照多多】。
下午舊草嶺隧道,換個玩法花80元租腳踏車,叫台灣的經濟【振興多多】。
晚上平溪賞天燈 祈許我們65歲時還能背著背包,享受老福法老人乘車半票的
優惠【走多多賺多多】。
日期:98/2/7(週六元宵節前一天)

所有回覆

  • Ritz姐: 真厲害 一個人的出遊 怎麼算我去花蓮爬山 每趟花費都要你的3~4倍 還是女人家懂得精打細算 kaku
  • 相機沒電確實是很掃興的一件事,尤其對要作記錄的山友而言,往往感覺是白跑一趟了. 購置裝備時,我儘量將電子裝備(GPS,頭燈,相機)的電源統一化,以購買使用三號電池的電子產品為優先. 另外購買三份充蓄電池輪流使用,並且帶上山作備用,再帶六顆一般電池上山. 如此一來,緊急時各個產品電源可互相支援,還有一般電池可以備用. 鋰電池產品雖然充電方便,但是在山上沒電時,就完全無用武之地,也不能支援緊急需用的頭燈與 GPS. 另外,地圖與指北針是 GPS 故障時的替補;手電筒作頭燈的後補,而相機的後補是照相手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