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備討論區

Gregory Z-pack 入手囉!

Raven(Raven)

2004/7/10


昨天拿到其待已久的Gregory Z-Pack
屬於日規版的
總共分3總容量 Z Pack 55L,45L,35L
而個容量又分有3個大小
我所訂的是Z Pack 55L S 號
S號的容量是53L,1.3Kg

背包的開口除了傳統的上方開口外
左側多了半月形的防水拉鍊,可以直接拿取主背包內的東西
另外背包內有內建放置水袋的袋子,但沒有水袋吸管的出口
因此建議由這個地方將吸管啦出來

背包的本體主要使用兩種材料
一種是140 Denier Dyneema Body Fabric
使用層疊的織法,將140丹尼層疊10層
說明書說像鋼鐵般堅韌,但看看就好.
這個布料使用在主的的帶身

另一種是210 Denier HT Nylon Fabric
使用210丹尼 高密度編織所製成
使用在底部及一些需要耐磨的地方

使用 7075 T6 的骨架 一支
如果移除後可以在少掉1.4盎司
但我想這個背包已經夠輕了,
且國外的測試報告曾將這背包裝填至將近40磅大約17公斤上下
所以建議留著可能較好

試背的部分
將所有裝備裝填進去
重量大約在14kg左右,感覺還可以.
我想這顆背包的負重極限大約在18Kg左右
沒有實際長時間背負走行
所以這部分要在測試過在跟大家報告

說了這麼多,發現了慘事,我的背長是 15.75"
之前有試背過 Gregory Petit Dru Pro s 號 跟 Reality s 號
大小,背長可以 .
但這顆背包的背長竟太短,要M號比較適當
所以還在猶豫這個背包的去處


所有回覆

  • 還有分日規版的喔 不知和我一個月前買的美系Z Pack有何差別? ( 好像只有容量 ) 其實我原本就有一顆Gregory Shasta 但是後來發現為了日後一些縱走行程 我必需在go fast、go far的情況下完成 也為了讓自己的登山壽命可以go long 我開始接受了 [登山裝備輕量化] 的觀念 因此簡化、省略或共用一些裝備和糧食 便成了我現在必須斤斤計較的工作 所以在完成了第一階段的裝備檢視之後 我開始尋找一顆可以勝任輕量化的背包 當然事前也曾請示過 [邪惡教主SatanC] 的意見 只是為恪遵教主最常講的一句話 : 「沒有最好的背包、只有最適合你自己的背包」 才會決定自己展開這場 [輕量包] 的探索之旅 但不包括一些 [超輕量包] 在內 首先因為目前個人使用的是Gregory 且對其他的牌子並不熟悉 所以當然Gregory Z Pack就成了首選 但是一個月前當我心有不甘付了好多稅金 (嗚嗚...第一次被海關抽中) 並經過實際負重背過之後發現 好像不是自己想像中的那麼合適 (因為台灣沒有進、沒得試背) 不過原則上Z Pack還是一顆很棒的背包 只是它無法滿足我一些主觀上的要求 (稍後補充) 所以才會趁著星期六老婆小孩都不在的空檔 在台北市跑了幾個地方去試背了幾顆背包 第一個地方是我久仰大名的傑克狼皮 很早以前就想去他們家參觀一下 只是一直沒能抽出時間來 也還好有這個機會才能讓我試背到幾顆不錯的包包 原本我只想比較Osprey Aether 60 但後又看到他們家也有代理Dana Design 所以又試了Bridger和Bomb 最後還有幸試到了一顆剛從紐西蘭進來的Aarn Bodypack 這是一顆具有革命性設計理念的背包 它除了擁有非常特殊的背負系統外 可以平衡負載的Balance Pack更是它最主要的訴求 不過礙於它的外觀設計和適用性 目前暫時不在個人考慮之內 隨後便轉往登山友尋找Arc'teryx Needle 55 但是並沒有看到 卻反而在ProOutdoor看到了Granite Gear的Ozone / Vapor / Virga 因為Virga不在設定範圍內 所以只試背了Ozone和Vapor 感覺比較特別的是Ozone的3D Carbon背架 另外我也對Granite Gear的質感和車工品質留下深刻的印像 針對當天試背過後 我綜合整理了一些個人的主觀看法 1.背架設計 其實輕量包應該不用太講究背架的部份,不過我在試背了這幾顆背包之後,我發現可能是因為身高的關係,我好像比較偏好背板比較瘦長的Aether和Bridger,我發現這樣重量比較可以平均分散,不像Z Pack和Ozone背起來感覺背負重量比較集中在背部。另外Z Pack的背板是塑膠材質感覺較軟,支撐性較差,Aeher是塑鋼、Bridger是HPDE (好像也是一種塑膠材質)、Ozone是Carbon材質,支撐性相對好多了。比較起Aether (Ethereal Suspension System)、Bridger (Arc Engery Suspension)、Ozone (Full Suspension )的背負系統來說,Z Pack無論在貼覆性或支撐性上都遜色許多... 2.背墊設計 另外、個人偏好 [整片式] 的背墊設計,感覺背起來比較緊貼又舒適,這個部份除Z Pack外,其它皆為整片背墊,。 3.肩帶設計 Bridger的肩帶角度最貼、也最舒服,Z Pack和Ozone其次 (Ozone還有類似Gregory Auto-Cant自動調整肩寬的設計),Aether肩帶最硬,比較不舒服。 4.腰帶設計 Bridger在腰帶上有很特別的塑膠架支撐,聽說是去年Dana許多背包改款的新設計,配合原有的背包內帶收縮設計,穩定性應該最好,另外Aether的也不錯,感覺可以把重心往上提,Z Pack和Ozone的腰帶相對感覺就較細小,沒有比較特別的感覺,此外Bridger、Oznoe的腰帶是可以拆換的,Z Pack和Aether則不行。 5.外觀設計 個人認為Aether在外觀和顏色上的設計最為亮麗,且蠻喜歡它背包兩側水壺袋的設計,和Gregory一樣貼心;另外、Ozone的外型設計和配色也挺特別的,只是不知道有多少人可以接受它那個沒有上蓋的背包和桶狀設計;Bridger則是保有Dana原有側帶前移的特色,Z Pack多了防水拉鍊和一個網狀袋。 6.布料車工 因為還沒詳看各家的規格說明,所以僅暫時先以個人喜好評量,原則上我比較喜歡Z Pack和Ozone的布料和車工品質,感覺上Bridger和Aether就好像比較沒那麼精細。 7.打包難易 這個部份個人比較推薦Z Pack、Ozone和Bridger,Osprey Aether的帶子感覺上比較不容易調整,有很大的改善空間,其他像Ozone更是簡單,Z Pack的也很好調整。 8.價格 Bridger > Ozone > Aether = Z Pack 9.重量 Bridger > Aether > Z Pack > Ozone 10.容量 Bridger > Z Pack > Ozone > Aether 另外測試的這幾顆 [ 輕量包 ],除了Osprey有針對女性提供專屬的設計款式Ariel 60外 ( 和Aether比較大的差別在肩帶和背架長度 ),其他並沒有特別針對女性專用的款式,這個部份女性同胞在試背的時候要特別注意! 最後,在登山友我還試背了一顆Cerro Terro Gecko 65,預算有限的人可以參考看看,不過因為它是One Size的設計,所以原則上並不適合每一個人體型喔,以上是個人一點小小的心得僅供大家參考。
  • [Gregory Z Pack]試背心得報告 基本上我認為Z Pack還是具有一定的設計水準,只是比較不適合自己的需要而已;因為個人還是比較喜歡長背板的設計方式,像Z Pack這種短背板的背包,背袋主體的設計會比較呈圓筒狀,除了高的人背起來不好看之外,另外感覺背負重量也會比較集中在背部,不像長背板背負重量可以分散的比較平均;此外、因為Z Pack只有一根鋁條固定在盾型塑膠背板中間,且塑膠背板軟,主要背墊又分成左右兩大塊,就會有種背墊外翻的感覺 ( 沒有那麼貼背 ),不過藉由調整鋁條或許可以對穩固盾型塑膠背板兩側外翻有點幫助,有機會我會試試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