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祿山圓夢 96.04.21
畢祿山與合歡群峰隔大禹嶺遙遙相望,百岳排行第37名有一棵6368三等三魚點,岳界以前都是以畢祿、羊頭山的縱走方式登畢祿山,登畢祿山難度是蠻高的。畢祿山是我很早就響往的百岳,曾多次欲造訪卻不得如願,於95年08月間與另二人同伴規劃前一日走天鑾池,隔日單攻畢祿山,這是第一次的付諸實行,但天鑾池如願走了,卻因天氣的因素而作罷登畢祿山。畢祿山又因太魯閣國家公管理處的德政,改成出發前三日即可申請,使得欲登畢祿山的成功性更高,所以讓畢祿山短期又熱門起來。接連幾次的招兵買馬還是無法成行,索性來個一人單攻畢祿山,在登山補給站內有許多的資訊可供參考,上網申請入園證亦很方便,一人申請也不會被打回票。敲定了四天的假原定4月22日獨行畢祿山,但參閱氣象局的天氣預報,21日的天氣似乎較理想,登山除了鍛鍊體力及耐力,最重要的就是賞景,所以上網更改提前一天決定於21日成行。
預期的日子終於來臨,但於前一日心中的忐忑不安卻生起,因為很多人登畢祿山都吃足苦頭,自己已近半年未有較像樣的登山行程,再加上一夜的失眠精神狀態不很理想,所以有點消極想打退堂鼓。由於選定的是假日有其他的團體同一日會走畢祿山,所以想到此行畢祿山中即便獨行,亦不致於有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滄桑,在山中至少會有寒暄的對象。於21日4時40分醒來,毅然背起背包決定一個人往畢祿山去流浪。經過二個小時的車程終於來到畢祿山登山口,登山口背陽所以仍舊持續昨夜的寒氣,看不出有人進人820林道登畢祿山,但我猜測應有人進入才對,因為愛登山的人都較有決心及毅力,且這麼好的天氣不應有人打退堂鼓才對。穿上防風衣背上今日所有的家當,踏出流浪的步伐朝畢祿山朝聖去,走著走著我發現一隻應是保育類的雌帝雉,牠見我嚇了一跳,我也是被牠逃跑的聲音嚇了一下,但我見這場景心中有很大的驚喜,這是登山這多年來第一次的與大型鳥類驚鴻一瞥。再走我發現地上有新的登山杖痕跡與人走過的足跡,所以確定此山中仍有其他造訪者,可以邁開大步向前走。820林道是以前代木時期所僻建的,因荒廢多年除一些散落的交通標設已看不出林道的樣貌,因林道是沿等高線修建起伏並不大,林道上已長出很多的松類或其他植物,松樹葉落下後形成松葉舖成的山徑,與沿途的鳥鳴聲搭配使人更覺舒暢。沿林道走走停停來到8.2公里處的最後工寮,它的背後就是今日的目標畢祿山,但一眼望去有不見山頂的感覺,然鬥志被激起怎會輕易消滅,再往前走聴見幽靜的山谷中傳來瀑布及人的談話聲,前行的8人團體在登山口前瀑布下休息,跟他們寒暄並休息十分鐘,即向今日的重頭戲挑戰去。
拉繩上約二層樓的斜坡過另一溪陡上,此段的高度落差有818公尺,卻只有約2公里的路程,所以坡度可想而知,向上爬3分鐘即氣喘如牛,10公斤的輕裝壓在身上痛苦指數很大,但多年來朝聖的時刻已來臨絕不輕言放棄,走走停停心中罵著我神經病,放假在家舒舒服服為何要來這邊受罪,罵歸罵腳還是死撐賣命的上爬,一路上除了有叫你回去的鳥叫聲及山嵐在山坡樹林間奔騰的聲音,就是自己的心快跳出來的聲音,多次累的低頭坐在路上休息,待氣轉順了還是咬牙再走,登山口上畢祿山的路來到半途後山徑轉為腰繞或小下坡,這稍微緩和了緊繃的雙腳和心臟,不一會出現在眼前的垂直峭壁卻又要考驗登山者的勇氣,這離山頂已不遠只好硬著頭皮手腳並用使力上爬,過峭璧接連的仍是無止境的陡坡,而山頂卻仍不可見,待走出森林可確信離主稜線已不遠,做最後的苦撐一口氣上稜,上稜後左行3分鐘終於見畢祿山的基石。
畢祿山高3371公尺百岳排行第37名,此時山頂上並無其他人,天氣又幾近理想,可唸出名稱的山岳還不少,北北西方有南湖中央尖無明鈴鳴所組成之北一段,斷崖相連構成令人生懼的畫面;西南有鋸齒連峰至羊頭山的連稜,但羊頭此刻只見其身未見其頭,縱走此段說可終生回憶;西方遠處應是白姑大山還有聖稜線橫向東北去,雪山山脈有如一座堅強的璧壘隔絕西部平原,近處則可見此行奮鬥的來時路及梨山、碧綠開墾區撕破青山竣嶺留下的痕跡;合歡群峰及奇萊連峰橫亙於西南方,廣大的草原風光及冬季雪景是台灣高山的絕色風景;正南有奇萊北峰沿向西的奇萊東稜,奇萊東稜與鋸齒連峰似平行的往東伸向雲海的波浪裡,奇萊東稜可充分考驗登山者的能耐。畢祿山上這360度的高山景致,會讓登臨者感動讚嘆,讓此行變得記憶深刻。
後記:登畢祿山的回程路才真正是此行的終極考驗,下坡會讓你腳皮皮挫,全程10小時左右的旅程一定讓你畢生難忘,但別忘於回到登山口或路上的瀑布,掬一壺畢祿山小溪泠洌清淨的溪水回家,泡一壺好茶慰勞疲憊的身軀。照片在http://tw.myblog.yahoo.com/2007ckt1254ming-mingckt1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