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
補給站
專業戶外活動資訊平台
Keep
on
Toggle navigation
登入
首頁
登山
登山行程紀錄
路況回報
藍天圖集
祥馬圖集
流浪山裡的故事
裝備
裝備討論區
失物集散中心
黑市二手裝備
活動
登山補給站活動
登山團體活動
論壇
台灣登山論壇
登山安全討論區
新手討論區
徵伴共乘討論區
自助旅行討論區
本站留言版
單車討論區
旅遊
台灣行腳
海外行腳
單車行程紀錄
自然
植物討論區
動物討論區
自然科學討論區
相片牆
精選相片
最新相片
戶外指南
登山安全
登山醫學
裝備報告
自然生態
登山路線
登山技能
登出
台灣登山論壇
首頁
論壇
台灣登山論壇
梅嶺大車禍的啟示-請問您對登山交通工具的見解
梅嶺大車禍的啟示-請問您對登山交通工具的見解
shyanfu(ssf)
2006/12/5
放大
縮小
租車-
a:大中小型車輛
b:營業車or白牌車or自用車or司機兼外快
c:契約,口頭約定
d:對路況的熟悉
e:肇事責任
f:保險理賠
........
共乘-
a:意外事故
b:對路況的熟悉
c:肇事責任
d:保險理賠
..........
0
0
0
0
P
P
排序
最新到最舊
最舊到最新
所有回覆
SSF 大大, 您太酷了~~ 小的我正想寫篇文章請教大家的意見 好~~撐著愛睏的眼皮,也要響應一下,提出我的問題… 問題如下 # 以常需要在山區活動的駕駛者的角度而言 1.在山區駕駛車輛時,需要注意哪些事項?譬如上下坡打檔、轉彎、會車…等等。各位大大是否可以分享經驗談,或是提供個人寶貴駕駛經驗供大家自行開車上山時參考? # 以搭大、中、小型巴士乘客而言 1.除了事先了解司機開山路經驗以及車況,乘客的行李如登山仗,放置位置是否恰當? 2.乘客座位是不是都應配有安全帶,不管是什麼車? 登山仗不能上飛機的重大原因是登山仗屬於危險尖銳物品,萬一飛機遇亂流,行李亂飛,砸到人不是開玩笑的,更何況是登山仗;又,遇亂流時,機上閃紅燈警告乘客繫安全帶,就是怕乘客在機艙裏”飛來飛去、甩來甩去”,前陣子遠航在韓國出事,幾位傷勢較重的乘客就是來不及繫安全帶,傷勢較重。 同理,車輛行進時,各種情況都可能發生,緊急煞車或發生事故時,乘客和行李的”定位”就很重要了,這回事故,很多罹難者都是被摔出車外。試想,當我們在車上熟睡時,突然的緊急煞車都會讓我們撞的鼻青臉腫,更別論是整輛車翻滾。 所以,小的覺得安全帶真的重要。 And,有過一次坐大巴上南橫的經驗後,我就不大敢參加坐大巴的登山活動… 路就那麼窄、那麼多彎道,感覺重心很不穩,會車時一直冒冷汗、也不敢看窗外….中小巴感覺安全多了~~ 這回失事路段,前陣子常和家人親戚上去健行,老實說,南橫公路的難度高多了,這段路,感覺不像會出這麼嚴重的車禍.... 一點淺見,與大家分享,謝謝。
(以下是個人見解和感覺,不是想引起口水戰) 看到梅嶺大車禍,及各報紙的討論. 再加上本人以前參加竹X科X登山社時遇到的不好經驗 參加登山社活動時,根本無法知道車子好不好. 駕駛有沒有經驗. 大遊覽車和小型中巴都有很多問題 有些登山社和旅行社本身問題也不少. 自己開車,或是坐有經驗的朋友的車子真的會比較安心一點 事先要去哪裡也要好好看一看地圖.山路要多小心. 近年來台灣發展觀光,可是很多山上的路都亂七八糟, 真的要多小心.多小心.
2004年10月底 我和朋友相約去日月潭聚會 朋友們先到附近山區走走 路況不熟或是車況不熟 翻下百公尺的山坡 朋友臉部撕裂傷 老婆卻被繫上的安全帶劃破咽喉 當場往生...... 我也不知道該說什麼
坐過我車子的人大概不想再坐第二次. 山區開車還是慢慢開就好. 一個重點, 別只顧佔車道忽略保留對方車道, 山區通常路窄, 平常要養成抓右輪極限位置, 路窄會車時才知道到有多少空間可讓. 尤其轉彎地方更是如此. But, 遇到完全不按牌理出牌不守交通規矩的人, 去買個保險吧!
要開自己熟悉的車.... 不要借車就衝上去,這滿重要的。 如果跟朋友共乘,到了山路我就一定要自己開 因為車是我的,每天都跟它在一起,狀況沒人比我了解 半夜坐巴士上山,其實想想還滿嚇人的 有OD檔的要使用,避免煞車過熱 精神狀況要好 其實這些都是老生常談,大家應該都知道 但是出事的時候,就是那一點不在意造成........
有些車子在法律上的問題可以在下星期(12/13)的登山教室法律課程 -有關登山的律法- 聽聽講師的見解,記得來上課就對了
人在北部要去爬山 如果是北部郊山 自行開車或騎車 如果怕路況不熟就找當地包車(可以請村里長介紹) 如果是中南部的山 就坐火車到離登山口最近的火車站 之後還是利用當地的包車 原則就是 不要讓同一個人開長途車 也不要讓同一台車跑長途 曾經從南橫坐包車回台北 司機竟然在高速公路上打瞌睡 車子晃來晃去 實在是嚇人 此外如果在乎的是車子機件性能的問題 使用在地人的包車 出問題的機率應該較小 曾經從東埔坐包車回台北 車子在高速公路(近中壢)上左前輪附近冒煙 司機說沒煞車 最後調了另外一台中巴 把我們載回台北 人會累 車子也一樣 長程長時間的操 難保不出問題 祝 平安
自己的車子, 盡量不要隨便讓人開, 尤其是不同種類的車. 三年前, 我那台 GV SUV車,剛買不到四個月, 大概開還不到四千公里, 半夜上合歡山賞雪,早晨時下大禹嶺, 因一夜沒睡, 請一個開轎車的朋友開, 開不到 10 分鐘, 就跟一台上山的得力卡側撞, 到現在車子還是有一些問題, 真是慘痛教訓.
租車還是請司機, 車況他比較清楚, 但是如果像案例的狀況就很難了解了, 最重要是知道後要"要求". 要注意駕駛開車風格, 像我就遇到雪隧女王, 很難看出歐巴桑樸實的模樣, 握上方向盤後就變女王... 前些日子被闖空門, 開始補強鐵窗鐵門... 突然聽到外頭喇叭車, 原來工程車擋路, 師傅竟然要我去幫忙移車, 我趕緊上車, key插不進去, 卡好咧, 回頭去找師父算帳, XO咧, 你拿摩托車鑰匙給我是"要死"喔? 拿到工程車鑰匙, 記得上次手排車是開大客車(bus), 兩三年前, 再上上次是第一次考照的時候...只好用記憶移車到大馬路並倒車路邊停車... 開車好久沒用到的右腳...原來也要用, 唉, 一時間竟然忘記右邊的兩個踏板, 左邊是幹麻的? 右邊又是幹麻的?
同意~~ 如果駕駛已經在亢奮~~ 乘客更不得跟著起鬨~~ 九月份的台18線~~ 還好人沒事~~花錢了事~~
蒐集到一些資訊,敬請參閱 公路總局營業大客車資訊專區 http://www.thb.gov.tw/c_bus/c_bus.htm 2006.12.05 中國時報 梅嶺大慘禍 冤屈何處訴 駕駛無照車主落跑 曹婷婷、陳宏銘/台南、高縣綜合報導 檢警昨天開始調查梅嶺大車禍的肇事原因與責任歸屬,赫然發現:釀成慘劇的遊覽車司機吳建信,竟是無照駕駛!而車主李茂璋昨天也已失聯,警方不排除將其拘提到案。 兩司機有多次違規紀錄 梅嶺大車禍的駕駛一度被指為是已死亡的嚴慧文,到昨天才確定是目前仍陷於昏迷的吳建信。高雄區監理所昨天表示,嚴、吳兩人都有多次違規行車紀錄,嚴未達營業大客車須滿三年資歷才能駕駛遊覽車的規定;吳是未依法繳納闖紅燈罰款,去年六月被註銷駕照,期滿也未補考,屬無照身分。 玉井警分局四日也傳喚八方通運公司負責人林嘉正,林某表示,車主為李茂璋,肇事車為靠行車,司機私下「接案」,公司並不知情。 警方於車禍後,前夜即掌握車輛公司與負責人,並與林嘉正、李茂璋二人取得聯繫,林、李二人原本相約昨日要一起去醫院探視傷者,但李卻臨時爽約,林嘉正昨日下午獨自來到玉井警分局接受問訊。經過約三小時偵訊後,警方將林嘉正帶回通運公司位於高雄的地址搜索,蒐集該公司車輛的相關行車紀錄,希望釐清肇事遊覽車的行車狀況。 林嘉正也指出,李茂璋是在幾個月前才帶著吳建信和遊覽車,靠行八方公司,過往行車狀況等細節,他都不了解。 監理所表示,車禍發生時到底由誰駕駛,需待檢警調查。監理單位目前將先做三件事:一是凍結八方通運公司的廿九輛車異動申請,以防脫產;二是一個月內召回八方全數車輛臨時檢驗;三是依公路法處罰聘用未滿三年駕駛經歷嚴慧文的八方公司九萬元行政罰。 監理所罰八方公司九萬 監理所強調,九萬元只是行政罰,梅嶺事故賠償責任歸屬,並不代表就是八方須負全責;責任歸屬可能是八方、車主李茂璋或案發時駕駛的家屬。 監理所清查發現八方卅一輛車中,二輛屬十年以上老舊行政車;營業的廿九輛車中,五年以內的有五輛,五至十年有六輛,十年以上有十八輛,車齡最久者竟達十九年。 http://showbiz.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1+112006120500001,00.html 中國時報 A2/焦點新聞 2006/12/05 遊覽車管理 宛如無政府 【黃如萍/特稿】 民國九十年交通部提出的交通政策白皮書中,對於遊覽車管理提出的中長期政策規畫,即要求強制汰換老舊車輛,並限制大客車行駛路線,但五年過去了,交通部至今仍無具體作為,原本可以避免的二十一條人命就這樣被犧牲。 「國內遊覽車根本沒有管理可言」,公路監理專家指出,遊覽車就像是一匹脫韁的野馬,沒有人確實掌握遊覽車的去向、駕駛的素質,執法力更是薄弱。即使交通部公路總局針對全國縣市普查並公告五十二條大客車不宜行駛路段,卻因地方政府不配合,僅淪為「建議」,未見地方員警取締。 遊覽車行駛路線多為山區旅遊道路,道路狀況遠不如固定路線的客運班次,且因路線不固定,駕駛對於路況熟悉度不足,發生事故機率高。 交通學者專家五年前在交通部政策白皮書制定研討會中,即曾提出限制大客車行駛危險路段、設置優良遊覽車標章等建議;中華民國遊覽車公會全國聯合會今年初,也向交通部提出加速淘汰老舊遊覽車的建議,但這些建言在每一次事故檢討後都「車過徒留痕」。 除危險路段禁行大客車的落實以及車輛安全法規的研訂外,遊覽車公司及駕駛的管理更是重要,否則空有規範,難保不再發生業者聘僱違規駕駛人的危險情形。 如果駕駛的訓練做的夠好,梅嶺車禍悲劇可能就可以避免。而遊覽車駕駛訓練教育不足的問題,發生在十月二日的大陸旅行團南投車禍事故也同樣出現。 國內的遊覽車管理確實該徹底檢討了,五年來,三十六件遊覽車事故已經造成四三八人死傷,三、四百個家庭因此破碎,政府若再落入事後檢討改善的空談中,留下來的官員即使承受再多的業障,可能也無法面對社會大眾。 http://www.tol.com.tw/CT_NS/CTContent.aspx?nsrc=B&ndate=20061205&nfno=N0007.001&nsno=31&nkeyword=%b1%f6%c0%ad&SearchArgs=Keyword%3d%b1%f6%c0%ad%26Attr%3d%26Src%3d7%26DateFrom%3d20061106%26DateTo%3d20061205%26ShowStyle%3d2%26PageNo%3d4%26ItemsPerPage%3d10&App=NS 中國時報 A8/焦點新聞 2006/12/05 梅嶺車禍 無照駕駛 聯保不賠 罹難者保險金 每人驟減200萬 【黃如萍/台北報導】 台南梅嶺車禍事故,據警方初步研判,事故發生時由駕照已遭吊銷的吳建信駕駛。中華民國遊覽車公會全國聯合會表示,聯保不給付無照駕駛遊覽車的保險金,因此每名罹難者家屬將少領兩百萬元理賠,只能向業者求償。 交通部公路總局監理組長謝界田表示,吳建信在民國八十年一月十二日取得職業大客車駕照,歷年總計超速及闖紅燈罰單七件,去年有兩起闖紅燈違規事件逾期未繳罰金,去年六月二十一日被強制註銷駕照。 吳建信違規吊照 八方罰九萬 謝界田指出,依據《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規定,駕照遭註銷一年後得重考,但吳建信到事故發生當日都未重新考領駕照,若事故當時確實由吳建信駕車,他就是無照駕駛。 根據道交處罰條例規定,無照駕駛的駕駛人及車輛所有人,將被處四萬至八萬元罰鍰;公路總局預計對兩人開出各六萬元罰單。事故車輛所屬的八方通運公司依《公路法》罰九萬元、車輛暫停異動三個月,事故車輛吊扣牌照三個月。 公路監理單位指出,吳建信自己擁有一部名為「趣味巴士」的遊覽車,因在維修中,於是向有兩部車靠行八方通運公司的李茂璋調車,包攬高雄鼎金國小梅嶺一日遊行程。 回程路況差 老鳥駕駛出撞況 監理人員表示,李茂璋也派司機嚴慧文隨同出車,去程由嚴慧文開車,回程因路況較差,有近二十年職業大型車經驗的吳建信接替嚴慧文,卻不幸發生重大車禍。 遊覽車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陳智勝表示,依遊覽車互助保險(聯保)規範,無照駕駛屬「除外不保」範圍,因此每名罹難者家屬將無法獲得遊覽車公會的兩百萬理賠金。 公路總局指出,事故車輛投保一五○萬元強制汽車責任險,承攬旅遊業者也應為每名旅客投保兩百萬元旅遊平安險,若再加上遊覽車公會聯保的兩百萬元,最高應可領取五五○萬元保險金。但因吳建信是無照駕駛,罹難者家屬領不到聯保的兩百萬元。 http://www.tol.com.tw/CT_NS/CTContent.aspx?nsrc=B&ndate=20061205&nfno=N0073.001&nsno=16&nkeyword=%b1%f6%c0%ad&SearchArgs=Keyword%3d%b1%f6%c0%ad%26Attr%3d%26Src%3d7%26DateFrom%3d20061106%26DateTo%3d20061205%26ShowStyle%3d2%26PageNo%3d2%26ItemsPerPage%3d10&App=NS 中國時報 A15/時論廣場 2006/12/05 《時論焦點 梅嶺大車禍的省思》一場慘劇,多少教訓 【楊永年(作者為成功大學政治系暨政治經濟研究所教授)】 梅嶺大車禍,造成廿二死廿三傷的慘劇,震驚台灣社會,很多人(包括受難家屬)都想知道,到底什麼原因造成這起不幸事故?很多人將問題指向遊覽車車齡老舊,才造成這場悲劇的發生。我們雖然不能排除這個因素,但作者認為我們也不能忽略其它技術、車種、教育訓練與制度的因素。或者,如果我們(特別是政府交通相關部門)不能針對這個案件深入診斷檢討並徹底改善,台灣的大型遊覽車仍可能存在危險因子。這可以分四個層面來分析: 第一,就技術層面而言,是否遊覽車司機都有駕駛山路的豐富經驗或技術其實是問題所在。因為山路崎嶇難行,如果司機不懂使用低速檔,或者不知道下坡路段不能經常踩煞車的開車訣竅,就可能造成煞車失靈的危險(作者就曾有這方面的親身經驗,後來稍作休息,愛車才又恢復煞車功能)。甚至,如果司機不經常或不習慣在山區開車,仍可能因為開車技術不純熟而發生車禍。因此,若遊覽車司機沒這方面經驗或技術應禁止在山區駕駛。 第二,就算司機技術再好,如果車齡或車種出問題,仍有可能發生車禍。例如去年五月在苗栗南庄也發生遊覽車翻落五十公尺山谷的事件,結果造成四死廿六傷的慘劇,除了肇事司機三年間曾有五次違規記錄,其所駕駛的是車齡十五年的雙層遊覽車(去年九份大車禍也是雙層遊覽車)。顯然除車齡與司機本身因素外,重心不穩的雙層遊覽巴士也是可能的肇事原因。就筆者瞭解,雙層遊覽車因為底盤低、車身高,行駛在國內山區的安全性或穩定性於是相對較低。就此,政府似乎也應對雙層遊覽車的山區行駛作適度規範。 第三,對於山區車禍頻仍,有人認為應拓寬車道,以降低肇事率。但作者認為,在山區開道已造成自然環境生態破壞,且基於對大自然保護與敬畏,我們不應如此思考。況且如果我們承認山路本來就難行,或自然生態環境之美的吸引力,我們就更應該將山區駕駛列入考照的重要項目。所以在這方面,車行在平時或行前都應提供遊覽車司機相關山區駕駛的講習或教育訓練。只是,這教育訓練的部分對於營利導向的遊覽車業者可能不具誘因,必須由政府(立法)強制規範。 第四,有關制度層面其實是不容易改善但卻很嚴重的問題,例如兩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是,為什麼習慣美國開車的人不敢在台灣開車?又,台灣的駕駛人到了美國,為什麼會自動遵守美國嚴格的交通守則?原因無它,就是制度問題。換句話說,此次大車禍很難擺脫目前台灣遊覽車業者靠行、惡性削價競爭、不重視生命、不重視交通安全的生態文化。所以,不只怪司機或業者,身為消費者的我們(經常只重價錢不重安全與品質)以及政府(相關交通政策與執法部門),都要負一些責任。 我們很期待政府能從這個案例得到教訓,只是,由於政府官僚系統難免會遭「利益團體」包圍,民間不能過度樂觀。或應以積極的態度,結合相關的「非營利」組織與媒體,給政府與利益團體壓力,我們的交通安全改革才有希望。例如,根據媒體報導,此次車禍的救援行動,除了政府消防與救護單位外,許多當地的餐廳業者、義消、慈濟義工、消基會等非政府部門的人員加入。而這可以彌補政府功能的不足,讓民眾(家屬)感動,更讓大家對非營利組織寄予厚望。 http://www.tol.com.tw/CT_NS/CTContent.aspx?nsrc=B&ndate=20061205&nfno=N0152.001&nsno=14&nkeyword=%b1%f6%c0%ad&SearchArgs=Keyword%3d%b1%f6%c0%ad%26Attr%3d%26Src%3d7%26DateFrom%3d20061106%26DateTo%3d20061205%26ShowStyle%3d2%26PageNo%3d2%26ItemsPerPage%3d10&App=NS 中國時報 A15/時論廣場 2006/12/05 《時論焦點 梅嶺大車禍的省思》觀念錯誤,旅遊不樂 【許又方(作者為東華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梅嶺車禍的慘劇不僅暴露了國內車輛監理制度的問題,同時也凸顯了國人對旅遊安全的忽視,而這實與我們的觀光文化與休閒觀念息息相關。若稍微回顧一下二個月前大陸觀光客在南投翻車的不幸事件,整個旅遊問題的癥結將更明顯。 仔細檢討國人的旅遊文化,除了所到之處一定要吃吃喝喝、吵吵鬧鬧,「享受」與平素家居沒啥兩樣的市井之氣外,最明顯的就是要求「團費低」、「景點多」,而這種旅遊觀念無疑潛藏不少危機。首先,壓低團費,業者利潤有限,在車輛調度與住宿品質上必然偷斤減兩,讓旅客乘坐老舊而不安全的遊覽車、居住消防與逃生設備堪虞的旅館,只要稍有意外,後果恐將慘不忍睹。 其次,希望多看一些景點,而業者也通常樂意這麼做,因為可以帶著旅客到「特約」商店去消費,多少可以貼補壓低團費的損失。但這麼一來,行程緊湊不僅令觀光客只能匆匆忙忙走馬看花(有人戲稱咱們的旅遊經常是「上車睡覺,下車尿尿」、「沒有玩到,只是累倒」),司機導遊也因此必須疲勞駕駛、超速趕路,月前南投發生的大陸觀光客遊覽車翻覆悲劇即是這麼造成的。 此外,自己喜歡吵鬧吃喝、喧囂達旦也就罷了,筆者還曾見識過有遊客強拉司機導遊一起飲酒划拳,完全不把司機隔天還要開車當一回事,如此散漫的習性,怎不令人膽顫心驚? 台灣雖然山明水秀,值得一再遊覽,但由於多數風景名勝都在山顛水涯,因此對旅遊的安全也必須格外重視。以筆者所熟悉的花蓮為例,太魯閣美景馳名中外,是觀光客必到的勝地。但由於位在中橫險要之處,山路狹窄曲折,且地質十分不穩定,時聞落石傷人意外,若考量潛在的危險,根本不適合共震率強且操控不易的大型遊覽車行駛,更不可能在同時間讓太多車輛湧入。唯旅遊業者為了能帶多一些遊客入山、觀光客為了能一覽全世界最美絕巘的容顏,往往無畏於險途,也不管車輛的狀況是否堪此重任(有些旅客甚至隨便租部便宜老舊的車便入山),政府更是毫無警覺、沒有任何管制,遂令太魯閣每到假日必然車滿為患,寸步難行。筆者不知遊客們是否想過,他們乘坐的車輛安全嗎?經過九二一地震後的太魯閣,真的禁得起這麼「重」的負擔?而萬一發生任何致命的危險,又該如何救援? 再者,正因美麗的勝景都在山崖水際,路程遙遠而險峻,台灣更不適合「快馬加鞭」的「趕場」旅遊方式,國人應當調整休閒觀念,培養「定點旅遊」的習慣。筆者曾經旅行過不少國家,每見許多西方遊客一到某個地點,便停留數日,或者安靜享受山光水色,看書聽音樂;或者三五好友閒坐小憩,曬曬太陽、聊聊天;又或者打球、游泳,一群人運動嘻鬧,目的只是在遠離工作壓力,紓解緊張的身心。或許正因定點旅遊在國外蔚為主流,因此他們的觀光地區才能發展出精緻且密集的相關休閒行業,如旅館、餐廳、商店等,也方能真的靠觀光賺取利潤,而不似台灣各風景區般的粗糙與混亂。 國人旅遊的風氣雖已成形,但對旅遊安全的注重顯然還有待加強。月前大陸觀光客的翻車意外,與此次梅嶺車輛墜崖的慘劇,除了提醒我們必須正視遊覽車的安全管理外,如何向國人宣導正確休閒觀念與旅遊安全間的密切關係,似乎也是政府相關部門的當務之急。 http://www.tol.com.tw/CT_NS/CTContent.aspx?nsrc=B&ndate=20061205&nfno=N0153.001&nsno=13&nkeyword=%b1%f6%c0%ad&SearchArgs=Keyword%3d%b1%f6%c0%ad%26Attr%3d%26Src%3d7%26DateFrom%3d20061106%26DateTo%3d20061205%26ShowStyle%3d2%26PageNo%3d2%26ItemsPerPage%3d10&App=NS 中國時報 C2/北縣新聞 2006/12/05 監理所提醒消費者 了解車況、年分、核對車號 租遊覽車 先看行照 【林家群/樹林報導】 台南發生遊覽車墜谷意外,台北區監理所副所長吳晉昌提醒,租用遊覽車時,可要求交通公司提示行照資料,上面會記載車輛年分、引擎號碼及檢驗狀況,出車當天再核對車號或引擎號碼,以確保安全。 吳晉昌說,七月間他到宜蘭參加某遊覽車公會的會議,會中有司機對消費者租車時要求看行照表達不滿,質疑消費者又非公家機構,為何可看行照?吳晉昌告訴對方,這是消費者權益,如果不給看,消費者可選擇其他願意被查核行照的交通公司租車,不給看反而會讓人起疑。 移用號牌 吊照甚至公告 至於萬一發生訂約資料顯示是部年分少的車,實際發車來的卻是部年分久的車,該怎麼辦呢?吳晉昌說,他不排除有這種「移用號牌」的可能性,但對這種不肖行為,如經消費者提出檢舉並查證屬實,移用號牌的2部車將處分吊銷牌照。 吳晉昌認為,萬一又出事,交通公司將由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公告讓全國各公家機關周知,變成「拒絕往來戶」,成本風險太高了,認真經營的業者應不敢如此。他說,如果消費者懷疑有「移用號牌」,可電(02)26884366轉分機301或302向台北區監理所運輸業管理課提出檢舉。 車齡5年內 學校才租用【唐榮麗/北縣報導】 梅嶺發生嚴重的遊覽車車禍,縣府請監理所向道安會報提出因應措施,另檢視山區彎道的號誌、設施。 教育局表示,學生校外教學首重安全,對遊覽車的要求自然不能馬虎,教育部要求租用車齡應在5年以內,有些學校自行要求車齡必須在3年以內才租用。 另外,出發前詳細檢查交通工具及逃生演練紀錄,包括牌照號碼、車號、最近檢驗時間、投保公司、項目及金額、駕駛人與駕照號碼核對、安全門窗及擊破裝置、滅火器、各種燈具、輪胎、有無易燃物品等,確實沒問題才敢上路。 http://www.tol.com.tw/CT_NS/CTContent.aspx?nsrc=B&ndate=20061205&nfno=N0276.001&nsno=11&nkeyword=%b1%f6%c0%ad&SearchArgs=Keyword%3d%b1%f6%c0%ad%26Attr%3d%26Src%3d7%26DateFrom%3d20061106%26DateTo%3d20061205%26ShowStyle%3d2%26PageNo%3d2%26ItemsPerPage%3d10&App=NS 中國時報 C4/北部綜合 2006/12/05 尖石、五峰山路 危機四伏 【陳權欣/新竹報導】 梅嶺大車禍造成21死24輕重傷悲劇,造成多個家庭的破碎,整個車禍原因雖然在檢調等單位調查中,但山區道路的崎嶇難行是重要原因,值得新竹縣相關主管單位對尖石、五峰兩山區道路做全面檢修。 新竹縣的尖石、五峰山區,擁有多個風景點,例假日同樣引來了為數可觀的轎車與遊覽車進山,尤其是尖石後山道路,比諸梅嶺更崎嶇難行,新竹縣政府與原民會與公路主管單位,應該記取梅嶺大車禍的殷鑑,加快山區道路的整修,避免類似事件發生。 住在尖石後山的許多部落,包括:司馬庫斯、鎮四堡乃至於往北橫的馬里光以及石磊、抬耀部落,很多道路在上一次艾利颱風侵襲後造成的崩坍,雖然已經逐漸整修,但很多大轉彎處是沒有謢欄的,柏油路面壞了同樣沒有修補,連地上的防霧標線,在艾利颱風過後,都沒有重新標上,霧起時有如摸黑開車。 在五峰鄉的情況也是如此,例假日有很多遊客往大鹿林道進觀霧或從清泉進霞喀羅國家步道,同樣有很多中型遊覽車進山,政府必須加快道路整修的速度。 在尖石後山經營民宿的業者們指出,他們每天一早出門,經過宇老、道下霧區都是心驚膽跳,實在是霧太大了。 政府單位在艾利颱風過後,只在尖石前山整修,讓他們住在後山的住戶,有如被棄孤兒般,過去兩年不知道發生多少起險象環生的車禍事故,影響後山業者的經營。 尖石後山部落住戶說,他們無所求,只是害怕那一天因視線不清衝下山崖,也擔心小孩上下課的危險,拜託鄉公所或縣政府幫忙重新在後山的幾條山路標上反光線,許多沒舖柏油的地方補舖柏油,絕對不能發生像梅嶺這樣大的車禍,誰都擔待不起。 http://www.tol.com.tw/CT_NS/CTContent.aspx?nsrc=B&ndate=20061205&nfno=N0318.001&nsno=10&nkeyword=%b1%f6%c0%ad&SearchArgs=Keyword%3d%b1%f6%c0%ad%26Attr%3d%26Src%3d7%26DateFrom%3d20061106%26DateTo%3d20061205%26ShowStyle%3d2%26PageNo%3d1%26ItemsPerPage%3d10&App=NS 中國時報 C3/南投新聞 2006/12/05 年底前清查危險路段 【魏裕鑫、張南詠/南投報導】 台南縣梅嶺風景區遊覽車墜谷車禍,造成慘重傷亡,由於南投縣景點眾多,山區道路同樣綿延彎曲,縣長李朝卿四日作成重大指示,要求相關單位在這個月內,彙整縣境內不適宜大型遊覽車路段,盡量改善。 李朝卿在縣務會議中表示,包括建設、警政等單位務必在這個月前,清查完成不適宜大型遊覽車行走的危險路段,相關單位也要盡量改善,或設置警示標誌。 縣警局交通隊長陳靖平指出,觀光產業在南投縣居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危險路段公告禁行,鄰近業者勢必無法接受,較可行的方式為加強危險路段的改善。 業者反對公告 無法取締 陳靖平以最近大陸客在信義鄉豐丘段台21線90公里處所發生的5死 16傷車禍慘劇為例,民國九十一年三月間,縣道安會報本來決議在烏乾溪段,即台21線121公里處禁止大型遊覽車通行,但是因東埔觀光業者擔心影響生意而反對,最後只豎立警告標誌,並未公告,而無「法」取締。 他表示,目前南投縣道路路權,有關省道係由公路總局二區養護工程處南投、埔里及信義等3個工務段管轄,其餘為縣道、或鄉鎮市道路分別由縣府、鄉鎮市公所管理。 警方建議設置紐澤西護欄 其次,取得大客車駕照須滿3年才能駕駛遊覽車的規定,即使警方查獲未滿3年,也無法以違反道路交通安全處罰條例處罰,而是要依違反公路法究辦,取締逾齡遊覽車亦以公路法為主,警方難以置喙。 陳靖平指出,目前公路局在台14甲線及投151線延溪公路彎道分別設置煞車失靈緩衝區,但因地形限制,設置點相當有限,在禁止通行難以獲得觀光業者支持的情況下,在危險路段廣設紐澤西護欄則是較務實的作法。 他說,縣警局以任務編組方式成立的「交通流暢中心」,月底前相關檔案即可建置完成,未來遊客可撥打轄區警察局電話,即可查明境內的路況。 http://www.tol.com.tw/CT_NS/CTContent.aspx?nsrc=B&ndate=20061205&nfno=N0478.001&nsno=5&nkeyword=%a6M%c0I%b8%f4%acq&SearchArgs=Keyword%3d%a6M%c0I%b8%f4%acq%26Attr%3d%26Src%3d7%26DateFrom%3d20061106%26DateTo%3d20061205%26ShowStyle%3d2%26PageNo%3d1%26ItemsPerPage%3d10&App=NS 山路難行,偏偏登山就是專走危險路段,還起早摸黑,登山人真是冒險精神十足,載登山人的司機大哥更是偉大 南橫,中橫,新中橫,以及很多風景區大巴來來往往 中巴擠爆北大武山、屯原登山口,這也不是新聞 山社山協自組隊開隊時基於成本考量,基於降低團費,基於方便管理 對於登山交通工具的選擇必定是大巴優先,中巴次之,8人座最後考量 如果您只是隊員,當然別無選擇,有車就坐了,期望一路平安順利,頂多自己加保意外險(大概沒有人會去想萬一出事車主可以理賠多少吧) 如果您是主事者,當然上面網頁資訊就可以多加思考 您認為您包租的的是合法營業的車輛嗎 您包租中巴和8人座時會像包租遊覽車時同樣考量嗎 您認為中巴和8人座和遊覽車,哪一種合法營業車輛多,公司較健全 站上的柴車資料多是合法營業車輛嗎(柴車是營業吧,我想) 對於風險責任的看法,車主和租車人及乘客的看法會不會差太多 再談到共乘問題 山友經常共乘(敝人偶而也會) 意外事故或是肇事時可真傷感情呢(我想) 登山補給站,登山教室課程,12月13日唐先恒先生講解[登山會與會員間的權利義務] 希望能對此方面能提供寶貴看法,先致謝
是啊~ 畢竟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團體生活與活動的 能夠找到自己的旅遊定位當然是最好的 這樣不會造成別人困擾,自己也能開開心心的過日子, 多好! 而且不想引起口水戰是非常理智的作法
交通工具的便利性, 讓 人& 貨,... 能及時抵達目的地, 汽車的高速度ㄝ有高風險, 臺灣的駕駛人公德心, 和遵守交通規則的紀律, 值得再提升! 再接再厲,... 天底下有些冥冥之中, 縕含公平 , 公義的法則, 善待自己, 先禮讓別人, 所有交通工具多半安全, ㄝ都會有危險哩~~~ 一切都掌握在: 您 ~ 我手中 !!! 有時候 累了, 打哈欠, 我多會找較為寬敞的路旁 ,樹蔭下, 小睡 30 分鐘, 補足精神, 意外狀況會降低些~~~
天梯車禍墜崖前 車曾擦撞石頭 【聯合晚報/記者陳紹聖/竹山報導】 2007.05.21 03:24 pm 南投縣竹山「天梯」是全台第一座「爬坡式」吊橋,假日遊客經常逾三千人次。警示牌雖寫明限30人,但經常百多人擠在上面。 通往南投縣竹山鎮天梯風景區的投54線,昨天下午發生接駁遊客廂型車墜谷造成4死5傷意外,南投地檢署檢察官邱朝智上午到現場勘驗,發現出事廂型車的輪胎有擦撞路邊石頭的痕跡,研判是擦撞石頭後墜崖,但到底是煞車失靈或人為疏失致車子墜崖,仍需把廂型車吊上來鑑識才能判定。 檢方上午並在現場找到已死亡司機陳益森的證件,發現車子的行照有效期到98年4月,強制險有效期至96年10月16日,由於沒有追加其他保險,車禍中死傷者可能無法得到多少理賠,而陳益森因已死亡,其刑責將不予追究,但出事車的車主及攬客人員的責任則有待調查。 檢方表示,這次意外主要是天候造成,與白牌車不必然有關,而到天梯有一段路況很不好,要徒步走,又有高低落差,並不適合老人與小孩來玩,遊客要自已衡量,另載客司機也要有安全意識,碰到下雨、路滑要載客就要慎重考量,而這次墜崖很深,就算乘客都繫上安全帶,恐怕也無法發揮功能。檢方說,陳益森是開車太快或分神釀禍,都有待進一步調查。 至於路況情況,公路局人員上午也到場了解。公路局站長謝哲雄說,事發路段是鄉道,縣府管理上有三個缺失,第一是路段上的安全標示不清楚,包括警告、限制、禁止標誌都沒有,只有里程標誌。第二是路面不佳,有龜裂破損情況未修繕。第三是危險路段,特別是彎道,沒有設置阻礙物。 台中區監理所所長陳增益也說,沒有營業登記的白牌車攬客時,司機與乘客都會事先講好,增加取締的困難,他之前已排定一個月10餘次在事發路段進行攔檢,像昨天就攔檢13件,其中9件是超載。 【2007/05/21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3853986.shtml
那個南投剪荼官,本身就常帶團,屬於新竹某一登山社的領隊和嚮導群中的一員, 該登山社,以常發生山難,和隊員有糾紛,聞名於登山界 他加入的登山社為什麼常發生山難 ? 他加入的登山社為什麼老是和人有恩怨 ? 他帶隊時,為什麼有時帶到迷路,事後又才找到路? 那個剪荼官的話,隨便聽聽就好了……
我覺得是當地載遊客白牌車的問題,相信大家都看過類似這種車的樣子,墾丁九棚沙漠門馬羅山,雪季的合歡山.....
不知是否車輪擦撞到路旁石頭, 而爆胎失控造成 ? 車輪如果擦撞到路旁石頭而爆胎 (輪胎的側邊是很脆弱的), 很可能會翻車而跌落山崖. 這是我親身經歷過的意外事故. 幾個月前, 開 Suzuki 吉普車(GV) 在南橫某產業道路轉彎時, 右前輪不慎擦撞路旁石頭, 車子立刻爆胎失控, 先撞向右側山壁, 經緊急回轉又再撞向左側護壁, 再緊急回轉後, 便翻倒在路中間. 車子板金幾乎全部嚴重受損, 除了後座那一塊. 但還好有綁安全帶, 人完全沒事, 真是太幸運. 在爆胎那一瞬間, 只聽到砰一聲, 車子就開始亂走, 還不知道怎麼回事時, 車子已橫躺在山路中央, 二輪朝天, 前後不到3秒鐘時間, 真是恐怖. 開車走山路時, 除了綁安全帶, 兩側車窗最好打開, 以免有狀況時, 逃不出, 或被玻璃割傷, 另一個原因是, 拖吊時, 若窗戶撞凹故障而無法打開, 繩子就無法從窗戶穿過車頂, 將車子拉上來, 或將車子翻正. 凡事小心謹慎, 有些錯誤或意外, 還可以重來, 但有些錯誤或意外, 將會是不歸路. 這篇放在登山安全區, 可能比較適合. To afa, 留言的cache 時間似乎太短, 或有點問題. 還有如果留言Cache 時間超過, 最好提醒留言者"回到上一頁的內容撰寫" 再做登入, 以免重新登入後, 剛剛撰寫的留言內容全部消失, 而要重寫.
很快,三秒鐘,連說Bye Bye都來不及 吾心戚戚焉 乘車者 有說不的權利 有說不的自由 上焉者當下卻沒有說不的勇氣 下焉者卻尚不知已蒙死神召喚 主事者遷就現實沒有考慮風險 業者錢先撈到手再說 出事? 沒那麼倒楣一定會碰上啦! 碰上了再說 責任? 省省吧! 教訓?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好像沒什麼用! 失去的生命,一點代價也沒有! 這好像還停留在開發中國家的印象,人命賤如土, 還是[那個地方不死人?] 敝人認為對登山界來說 這次太極峽谷事件比梅嶺大車禍更值得重視 因為登山社團租用大巴中巴還會避用白牌車 但更常租用的八人座小客車呢 就正如這次的情況 白牌車 未加保 未訂約 路況差 天候差 外加趕夜路,整車人皆睡 司機呢,托福托福 敝人是想太多了 有更好的辦法嗎? 請教各位 共乘呢? 會不會好一點?
點我看更多
如需回覆文章,請先登入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