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行程紀錄

我中獎了-----登霞山被硬蜱吸住

活動日期
2006/11/18 - 2006/11/19
所屬團體
千岳俱樂部基石俱樂部
困難度
0

tnwinsto(丁仔)

2006/11/21


登霞山因未帶營帳,睡在簡易工寮內,回家洗澡發現左側腰部有硬蜱吸住,左右擺動好不容易才拔出來,欲登此山者小心請小心防患.

文章附件

所有回覆

  • 被硬蜱吸住後第二天就去成大醫院看診,醫生沒看過這個病歷,於是找了教授實習醫師共同討論,看了藥並吩咐如果有異樣要趕快回診,希望會沒事.下面是我找了一些資料供大家参考: 硬蜱咬傷可能引起萊姆病 人類在被帶有萊姆病螺旋體菌的硬蜱附身吸血,傳染到螺旋體菌之後,經過平均7-14天的潛伏期(可短至3天,長至30天)之後,約有80%的患者會在被叮咬處出現紅色、範圍慢慢擴大的游走性紅斑(Erythema migrans)。此外病人可能伴有類似感冒的症狀。如:發燒、倦怠、頭痛、肌肉酸痛、及關節疼痛的症狀。但有少部份患者並不會出現這些早期的症狀。無論如何,螺旋體菌會從叮咬處經由皮膚、血液循環及淋巴循環散佈全身。在最早的游走性紅斑出現之後約幾天到幾個星期之後,可能開始在他處出現多個游走性紅斑,同時出現一些神經系統(腦膜炎、顱神經炎、顏面神經麻痺、神經根炎)、骨骼肌肉系統(關節炎、肌肉炎)、及心臟系統(心肌炎、心率不整)的症狀。萊姆病可以抗生素(如:doxycylline、amoxicillin、erythromycin)有效治療,療程需要3-4週之久。但萊姆病若未經適當治療可能產生一些嚴重的慢性疾病及殘障,不過,它極少會引發致命性的病情。 萊姆病不會由人傳給人,一定要經由硬蜱的叮咬才有機會傳染到萊姆病。所以,預防被硬蜱叮咬是預防萊姆病的不二法門。萊姆病主要流行期在晚春及夏天。一來這段時間是硬蜱最活躍的時期,同時也是人們戶外活動最頻繁的時期。硬蜱喜好在潮濕陰涼的環境,尤其是覆蓋腐葉、雜草叢生、或是矮生植物盤生的地方。所以在流行季節及流行地區最好避免出入及逗遊這些地方,否則就應該採取一些保護措拖。比如:穿著淺色系的衣物,若有硬蜱附較容易發現;穿長統靴子或是將褲管紮到襪子裡面以減少硬蜱叮咬的機會;在暴露在外的皮膚部位塗抹驅蟲液也是可行的方法。 前面已提到,硬蜱附身之後,需要2-3天以上才會使被叮附的人感染到萊姆病螺旋體菌。所以,在危險地區活動的人要每天檢視皮膚有沒有硬蜱叮附。若發現硬蜱叮附應以尖嘴長鑷夾住蟲體,然後以穩定的力量慢慢的將蟲體拔離皮膚。只要每天檢視,清除附身的硬蜱,局部再以消毒劑清洗,就不會被感染到萊姆病了。 總結來說,當於危險地區出入時:適當的防護措施,每天檢視皮膚,一但感染早期治療,憑此三點,就足以有效免於萊姆病的威脅。
  • 硬蜱的攝食速度很慢 在不受干擾的情形下會在叮咬處停留數天到一個星期才會吃飽離開 所以通常"吃到一半"就會被我們發現 移除時要用鑷子夾在儘可能靠近口器的前端(以免身體斷掉) 移除後再檢視傷口看是否有口器的碎片殘留 再以優碘或雙氧水消毒 蟲體可用小容器裝著以便日後如果發生感染症供檢驗用 萊姆氏症的主要流行區是北美洲 台灣似乎不曾有本土感染的個案報告
  • 2年前我也被叮過,到目前為止好像還沒有後遺症。聽說在硬蜱叮咬處抹上萬金油,過一兒他會自己掉下來,但我不能確定。 我被硬蜱叮的圖片(我是開刀取出) http://album.chonpin.idv.tw/album/yusan/10053/B_P200411300002.jpg http://album.chonpin.idv.tw/album/yusan/10053/B_P200411300003.jpg http://album.chonpin.idv.tw/album/yusan/10053/B_P20041130000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