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
補給站
專業戶外活動資訊平台
Keep
on
Toggle navigation
登入
首頁
登山
登山行程紀錄
路況回報
藍天圖集
祥馬圖集
流浪山裡的故事
裝備
裝備討論區
失物集散中心
黑市二手裝備
活動
登山補給站活動
登山團體活動
論壇
台灣登山論壇
登山安全討論區
新手討論區
徵伴共乘討論區
自助旅行討論區
本站留言版
單車討論區
旅遊
台灣行腳
海外行腳
單車行程紀錄
自然
植物討論區
動物討論區
自然科學討論區
相片牆
精選相片
最新相片
戶外指南
登山安全
登山醫學
裝備報告
自然生態
登山路線
登山技能
登出
台灣登山論壇
首頁
論壇
台灣登山論壇
全盛時期加里山鐵道分佈圖!?
全盛時期加里山鐵道分佈圖!?
cirrus(漫步在雲端)
2010/10/19
放大
縮小
這個星期天於風美溪河床發現鐵軌遺跡,猜原本的鐵道不只在加里山東南峰下方,
想請教前輩們有沒有全盛時期加里山鐵道分佈圖!?
Google都找不到,金是歹謝啦!
0
0
0
0
P
P
排序
最新到最舊
最舊到最新
所有回覆
走樂山稜線之前有參考李常生先生的部落格: 仔細看這張, 可能鐵道有彎到您走的溪谷方向. 之前還在講說等樂山通了再回頭看看鐵道, 想不到沒多久, 目前鐵道已有桃園鐮刀隊開通, 感謝! 要小心走. 不時上下切. 下雨不宜. 這目前只能當備用路線. 地圖來源: http://tw.myblog.yahoo.com/amyeddie43415444-amyeddie38013044/article?mid=7171&prev=8688&next=6751&l=f&fid=63
Hunter5 兄: 經由加里山達人的解惑,小弟對原始加里山鐵道的路線大致明瞭,也符合上次造訪的實際情況,感謝。 每回爬山後會再看一下地圖,到底走了那裡!?也儘量提出一些登山其中可能且有趣的問題,爬山是考驗體力與智力(尤其獨行),或許也是自然與人文的結合,再次感謝。
看到cirrus兄這篇文,隱約記得好像在戶外生活出版的地圖有看過,利用晚上跑到圖書館看地圖集與看有無這方面資料,只找到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編印的《八仙山林場史話》與《大雪山林業史話》兩本書,另外在一本書有看到一張台灣地圖,畫著當時林場的分佈圖,竹東山區﹝五峰鄉﹞也是林場,加里山應屬於此區塊。果然記憶沒錯在戶外生活出版的1/50000地圖集中,有發現畫有加里山的台車軌跡圖﹝如圖1﹞。 在《八仙山林場史話》中有一張八仙山林場運材圖《如圖2》,其整個架構可能跟當時加里山伐木運輸雷同,看《圖3》放大的局部圖會更清楚,有台車軌道+索道+步道成一伐木網路。看到圖中的〈黎明〉好奇不曉得是不是八仙山附近的黎明山,再去翻經建版的12500分之一的等高曲線地圖《圖4》,若是《圖3》與《圖4》兩圖地名一樣,此林場的鐵路鋪的還真長,判斷高度有到海拔2500公尺,從黎明山沿著2500公尺的等高曲線經檜山到旭個丘再到白岩。真的符合第一次八仙山在修步道蓋新涼亭時,有一位構工的原住民跟我講八仙山附近要翻幾個山頭有鐵軌,只是當時比的方位不一樣,不曉得是我記錯,還是原住民東西南北跟我們不一樣信手一指或是還有其他地方有鐵軌。 ﹝圖5﹞是風林火山大哥在開八仙山森林遊樂區經八仙山駐在所到東八仙山時,有去翻戶外生活地圖集看到的,此條步道對照《圖3》應該就是當時伐木當時工人走的步道。 想先看八仙山林場史話書籍舊照片,可到網頁《回味林業文化,緬懷八仙風華》〈http://trail.forest.gov.tw/epaper/ePaper_9811_01.html〉可先睹為快 註明: 圖1-加里山台車軌跡圖,取自護外生活出版的圖集,經影印再用數位相機所翻拍 圖2-八仙山林場運材圖,取自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出版的《八仙山林場史話》第60頁,經影印再用數位相機所翻拍 圖3-八仙山林場運材圖局部放大圖,取自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出版的《八仙山林場史話》第60頁,經影印再用數位相機所翻拍 圖4- 12500之1的八仙山附近對照圖,取自經建版的1/12500的等高曲線圖,經影印再用數位相機所翻拍 圖5-東八仙步道圖。取自護外生活出版的圖集,經影印再用數位相機所翻拍 以上五圖為提供輔助說明若有侵權,請告知,即從登山補給站網站移除 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出版的《八仙山林場史話》,內容為:八仙山自日據時代(民國4年)至民國49年八仙山林場開發之始末,伐木集材、運材、貯木等作業流程,及人文歷史與地理景觀等珍貴史料及圖片八仙山自日據時代(民國4年)至民國49年八仙山林場開發之始末,伐木集材、運材、貯木等作業流程,及人文歷史與地理景觀等珍貴史料及圖片。 自己沒有GPS,爬未走過的山,習慣都會準備山友的記錄,列印山友的GPS地圖與當地地圖﹝自己就購有戶外生活出版﹝P-2﹞桃竹苗生活圈百科全圖與﹝B-2﹞大台中都會圈地圖王﹞
補上回文的五圖 補上回文的五圖 補上回文的五圖
走加里山鐵道,有不同於一般登山的意思. 好似走在歷史軌道上. 10/24 走了一趟桃園鐮刀隊開的路, 還真不好走,不過遂我所願. 感謝這些開路大德, 跟那些只懂塗鴨破壞的小丑, 真天地之差.不了? 損人不利己, 為何要做.
飆汗兄:圖一的加里山鐵道圖與北島地圖幾乎一模一樣 所以與北島圖有相同問題:避難山屋至大坪鞍部的鐵道竟都無畫出! 大坪鞍部現場還有索道的遺跡,或許搭配部份的大坪(大湳)林道 就可以勾勒出加鐵山森林鐵道的部份狀況。 hunter兄的標示似乎完整些,除了鐵道東西段起始點清楚外還有標示木馬道位置 蓬萊至南庄或頭份,不知是否也有輕便道或鐵道聯結? 找到一篇文章關於加里山鐵道敘述,其中一段「加里山運煤專用道,由東河河谷一直延伸到加里山麓...」 http://blog.udn.com/shesiya/1282135
fuline 兄: 謝謝翻出了這一段歷史記載, 大略翻讀著過, 每一段有地點的故事. 再對照實際上走過這山區的每一條路與地型, 都相當吻合. 好精彩的義勇抗日故事. 讀來特別有感覺. 礦區在紅毛, 大坪山上好像. 地圖有標, 可以查查看. 這是所有故事發展的開始點. "十字越嶺點" 之前與蔡爸, 小光光兄, 鴨子師父走過, 那裡真存在一條古道, 不過沒什麼路跡, 當天是硬走的路. 由此下風美, 達東河是當初的運煤道路. 以後走加里山區, 虎山, 橫龍, 更有歷史的感覺. 至少知道曾經在這塊土地上發生過什麼事.
這篇南庄事件的歷史"小說"很精彩,提到加里山區的拓墾.煤礦.鐵道... 只是概看完後覺得參考啦!不要太當真. 小弟概看問題如下: 加里山煤礦.鐵道開發年代似乎有誤 南庄事件應該是樟腦問題,而非礦災處理不當 文中日軍動員幾個"旅團"且傷亡大半(4-5000千人傷亡)乙未之役都沒有這麼大陣仗... 賽夏族與泰雅族的描述似也與伊能嘉矩.鳥居龍藏...等留下的紀錄相差甚遠 三菱重工少東竟是事件主角... 結論是不要太想到史實,難得有加里山.南庄為背景的小說好像還是電視劇,不知道是那裏播出的?
〈螢火蟲飛呀飛:南庄日阿拐抗日事件(8 ) fuline(fuline)兄 你所提供的這篇歷史小說,的確很精彩 歷史與小說 所謂的正史與野史,到底該相信誰呢? 往事已矣 俱往矣、還看今朝 只要不致太離譜 (比如,有人說:中秋節、豆漿、圍棋 ...都是他們發明的 ) 故事性勝過真實性
Dear all, 小弟也有向新竹林管處要資料,好幾天了沒消息就是。好像從人文風味漸漸地瀰漫著 "飄"味,是在天冷之際再增添些寒意吧!看來今年雪況定是很迷人囉! 爬山長知識,謝謝前輩們的資料,也祝福前輩 大小百岳 來去千回
加里山鐵路相關資料找不到,有找到國有林南庄事業區的一張略圖﹝沒有畫鐵路符號﹞,裡面有整個事業區的步徑﹝紅色虛線﹞。此事業區之經營計劃調查編定始民國17年編成﹝日據﹞,自民國18年起實施,分別在民國28年﹝日據﹞,民國45年,民國54年各再做檢定調查;民國34年才由台灣管理。這份報告是在民國61年實施森林資源調查,歷時半年完成。可能加里山達人講的的一些路徑可能是先人走的步徑﹝鄉鎮部落聯絡道﹞或伐木造林的路徑。 圖3是比對當時的南庄事業區略圖與現今的地圖所產生,有些當時山名位置跟現在不一樣 備註: 圖1-翻拍至台灣省農林航空測量隊編印---台灣省農林航空測量隊調查報告第四十八號---《南庄事業區森林資源》中的南庄事業區略圖 圖2-翻拍戶外生活-P2-桃竹苗生活圈百科全圖
飆汗 兄: 謝謝整理這份資料, 找資料實在蠻不簡單的. 這圖顯示當初十字越嶺鞍部的確是十字路口. 另最下方那條越過加樂連稜往下出汶水溪山徑, 1/25000與上河圖都有標好像. 原本對此抱很大希望以為是越嶺道可以出泰安, 一次溯乾溪到 1870鞍-網球場, 再往前望去, 那有路? 簡直是陡降至汶水溪. 希望破滅. 可能以前有路, 後來都崩掉了, 這加樂稜線往汶水溪這邊都是陡降地型居多. 有些是崩坍地型. 逐年向源侵蝕.
飆汗.hunter兄:十字越嶺路到圖"風尾溪"字樣的這條路,位置與鐵道相同 是鐵道或是鐵道拆除後留下的路徑 另外十字路下鹿場的路徑,是否是當年hunter.蔡爸等人走向天湖-加里的撤退線? 向天湖-加里山這條壯觀的斷崖路看來早已有路徑 楊家民宿上加里山的傳統路線反而是很後期才有的.
fuline 兄: 目前唯一記錄就是當初 mori 兄留下來的越嶺道記錄. 那越嶺道不會是鐵道, 頂多是運煤用的, 較陡不適合鐵道. 整個加里山鐵道就分佈在 1600~1700m 高度, 近加里山東南峰附近較高約 1700m, 逐漸降低到大坪十字鞍部, 鞍部目前還有一台索道機器, 鋼索都還在, 由此將木材, 也有可能是煤炭吊往大坪或篷箂運出南庄. mori 兄的航跡記錄: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Article/One.asp?ArticleID=8318
bigunit(飆汗)、fuline(fuline)、hunter5 兄 : 各位前輩 契而不捨找資料,探討精神真令人敬佩。
hunter兄:您有點小誤會小弟的意思啦! 大坪十字路下鹿場(風美溪)這條路 可能就是2004年蔡爸與你們一同下探的路徑 另外十字路以東這條路徑與鐵道位置雷同(如圖所示) 後面加的紅點就是依您的鐵道路徑概標示上去的,這條步徑前段與鐵道位置概同,後段卻分道揚鑣徑往南越嶺去?
各位真是另一類鐵道迷
此回應跟加里山鐵路較無關 此圖應該是日據﹝時代﹞等高曲線圖,也是在貼討論串第12篇時同時間去找的,Hunter5兄的討論串第13篇可以在此圖找到以前古道網絡走法,在圖中:中上區域位於加里山與哈堪尼山中間那條黃色線條﹝風美溪﹞,那時是以曙鞍部﹝曙光﹞為轉運站﹝或監管原住民往來﹞再往其它部落或駐在所。例如:當時從鹿場要鹿場大山的走法,鹿場順風美溪→過加樂稜線→下汶水溪→上曙鞍部﹝曙光﹞→鹿場大山﹝以上是個人依圖推測﹞。 紫色線條:洗水古道 橙色線條:司馬限林道 綠色線條:北坑溪古道 黃色底黑色虛線線條:在當時可能是當時的官道、部落與部落聯絡道或其它等對照現在地圖,現在的道路很多都是依據當時路徑開闢而成的 黑色線條:位於﹝右上位於﹞茂義利﹝觀霧﹞駐在所右處黑色線條為高嶺古道 藍色線條:表示溪、河 紅色虛線:應該是當時各區撫墾署區域界線 以上標示可能誤差,僅供參考 圖1是取自書名:流放旅人的山徑-北坑溪古道大系中一北坑溪古道一圖。目前此圖是經敝人影印再經翻照再加註文字與有色線條呈現,原圖為黑白等高曲線。無做商業用途,僅做討論之用,若有侵權請告知,立即撤除。
飆汗 兄: 謝謝提供這資料, 我還沒進這山區之前打定要從您說的這路上去, 您可參考我之前東南峰的所有記錄, 有一次是沿溪上溯直到 1870鞍, 就是希望找到那條通汶水溪的路, 不過令人失望的是那裡像崩壁(可能幾十年因颱風崩毁, 如cirrus兄所言, 汶水溪那一面地質不穏), 完全沒有像可走的路跡. 後來多路併進採稜線, 山腰, 水路三線進行, 想必這區所有路都被我挖出來的地毯式搜查. 很早之前就聽原住民說有路通泰安, 還以為是這條, 結果不是. 因此結果有可能是: 1. 越嶺道腰繞加里山腹到虎山附近(猜或許是沿虎山步道將陡上溪流架繩區旁續越溪往前). 2. 沿2044峰越樂山稜線接洗水古道. 這條路或許原先是獵路, 後來巨足發現沿路上稜切樂山. 按理說不是自行開的路. 巨足對這一點沒說明很清楚, 只有當初走的人才知道. 這裡有趣, 還留下一些問題待解, 每次都像探險. 慢慢玩. 遇到困難, 回家合計合計再計劃下一步要怎麼走. 一次走完, 爬山的一點樂趣都沒了. 這加里山後山地區還夠我玩好一陣子. 太棒了!
點我看更多
如需回覆文章,請先登入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