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行程紀錄

黑黑谷上治茆雙峰縱走西巒大山下人倫林道

活動日期
2018/9/22 - 2018/9/24
所屬團體
個人
困難度
3
類型
» »

ibises(工程師)

2018/10/10


黑黑谷上治茆雙峰縱走西巒大山下人倫林道

時間2018/9/22.23.24

參加人員:仁傑、小鄧、淑梅

前言:

治茆西巒都單攻過,很早就有念頭連走這兩座山頭。利用中秋連假三天,雖只三人行,但輕車簡從行動自如,順利完成這久未受人親睞的山群,了卻一樁心願!

D1. 晴午後陰小雨

06:10 順利在地利國小與司機阿昌會合。地利國小四週被雙龍山、足鉾安山環抱,是由濁水溪沖積而成的小型河階台地。

06:30 阿昌對這一帶不熟,被我們烏龍導引到雙龍部落去,詢問當地居民,才導到正路16號省道。

06:40 回到台16。往合流坪方向。也就是到孫海橋往丹大林道方向。

07:05 16省道35.3 K。這一段道路狹小,要注意落石,尤其是下雨過後。道路標示著臨時便道,沒看清楚K數。到吊橋是過了姑姑山之後不久,一個小轉彎,右方有一小路往下行,可以看見許多檳榔園。

07:10 黑黑谷吊橋。優美的長紅吊橋,橋身剛好只容一小貨車通過。下方濁水溪黝黑奔騰,名副其實!到茶園登山口的路是急彎、極陡的水泥產道,由於非採茶季,路面常有凹陷,樹枝擋道,這一切都考驗著駕駛者的技術。

07:30 茶園登山口。海拔約1040M。有一大工寮,空地很大。

07:45 起登。雜木林中幾乎看不到路條,顯示久未有山友造訪。

08:00 到達稜線。無明顯路徑,直接切上稜線,路徑才比較清晰。

08:35 森林三角點。1265M。這段路一路都有水管,連續的爬坡之後,剛好可以在此喘口氣。這一帶是寬稜,找好路走,續循稜往南行。

09:05 省府圖根補點。1375M

11:50 午餐。一氣呵成連續爬升約500公尺的急陡坡,終於在一棵倒木旁覓得一空地可以休息午餐。因紮營點水源不可預測,所以每人須背公水4公升。水、公糧加上1300M的爬升,今日是最辛苦的一天!每每都要提醒自己:過了今天就好了!

13:45 舊帆布遺址。早期應該有獵寮,如今只剩一小塊帆布吊掛著。此時開始漸漸起霧,四週鋪地的落葉搭配上幾棵挺拔的大樹,相當有靈氣。

14:40 帆布獵寮遺址。2288M。開闊平坦,有一蓄水池及一些有水的寶特瓶,可供急用。還有一水鹿的頭骨。這山區水鹿是優勢族群,不時可聽見叫聲,排遺更是多得不像話。從這開始山勢緩多陡少,路徑清晰。

15:20 山老鼠的獵場,檜木的墳場。有許多被解體的木塊、四散的樹頭,淡淡的檜木香散佈在四週的空氣中,讓人聞之通體舒暢!

早期林道暢通,盜伐猖獗,台灣山區多遍體麟傷,現在是休養生息的時候了!!

15:40 北峰下營地2500M。杉木純林,寬闊清幽,決定對自己好一點就此紮營。此時有下一點小雨,但不礙事。我們可以好整以暇地搭帳篷、煮晚餐,享受中海拔特有的、舒適的溫度及濃濃的芬多精。晚間樹蔭透空處的繁星點點,預告著次日的大晴天。

D2.晴午後小雨

05:35 知道今日路途很長,早點出發。直到北峰,一路適合紮營處有好幾個。有個好營地就在北峰旁邊,以後來就可住此,第二天就可以少辛苦一些。

06:00 治茆北峰。2483M。放下大背包,因為我們被東南方向的往巒大溪延伸的緩坡寬稜吸引下去。這是山上少見的開闊地形,閒逛之餘,順便看看是否有可能有水源?

06:25 沿瘦稜往南行。看見治茆山主稜。

06:30 廢棄治茆林道。有一瓶頗為乾淨的保特瓶水。沒啥雜草樹木,看起來舒爽乾淨,旁邊一處架有木架,應是獵人遺留下來的。放下大背包往右方(北方)林道探路,有人走過的痕跡,也許是跟我一樣想去找水源吧!地圖上水線是在這個方向,但要找到水不容易,還是自己背水,以免浪費時間找水,而且也不一定找得到。

06:45 往西偏南找好上的起登點,出發往治茆山。路跡時隱時現,偶有路條。

07:50 杉木林下拾獲鹿角,隨緣不強求,剛好可以送給一位山友。

08:20 稜線上往北可眺望位於群山中的中日月潭。

08:40 誤闖入治茆山垂直岩壁區。原來我們路條跟丟了。

09:10倒回原路,重新找到往西南方向的舊路條,有舊路還是照著前人走過的路走比較好,可以省下找路、砍路的時間。由此開始要上治茆山頭,箭竹愈來愈高密,芒草也不遑多讓,還好早期的山友都適時綁了路條,讓我們找路不用花太多時間。

10:30 治茆山2909M。幾乎是游出了箭竹海!山頂多早期路條,可見近幾年少有隊伍造訪,中級山的全盛時期已過,令人不勝唏噓!可喜三角點旁的五葉松長大了,太茂密而無法爬上樹木遠眺。

11:35 續行治茆南峰。依然鑽游於密箭竹中。

12:15 治茆雙峰鞍部。2700M。只覺得一直下一直下,之前辛苦的爬升都還給它了!

13:20 治茆南峰。2863M。還好這200M的爬升很順利並不太累。南峰腹地寬闊,這一帶路條又特別稀少,所以在此找路花了許多時間。在地圖上這條往南的看起來可親的寬稜,走起來一點也不輕鬆,箭竹擋路倒木擋道。

14:10 脫離寬稜到達斷崖崩壁處。這段陡峭崩壁沿稜往下延續將近300公尺,暴露感很大要小心慢行,踏點把手點都還OK,有些路段也有輔助繩索。下到2400M左右,有較緩的寬稜,路況佳走起來很舒適,也稍解緊繃的心,但好景不常,又回到陡下的路直到林道。

14:40 人倫林道。2200M。到達林道代表脫離了難搞的治茆山區。也是預計在此會有水源再午餐。疲憊已極,旁邊剛好有水桶裝有雨水,將就著用了。趕緊煮麵祭五臟廟慰勞一番。

15:40 停機坪。這一帶多虎杖,地勢開闊平坦,顧名思義以前伐木時代這裡可以停直昇機。這兒有林道可接到往雙龍林道的路,我們沒多餘的時間找水源。由於林道往西北繞個U turn ,所以我們要抄捷徑,緩坡切上往南的人倫林道。

15:50 到達林道。有一台廢棄的摩托車在此。由這開始要踢約6K的林道直到巒安堂。還好林道路況佳坡度平緩慢慢爬升至約2630M

17:00 溪谷水源處。水量多且穩定。開始下雨,不穿雨衣不行。

17:30 夜奔巒安堂。天已黑,把頭燈帶上,就在此時我們走到一處崩塌區,找路找了好一陣子,才終於在下方處找到路條,續行再往上緩緩切回,原來是低繞通過。

17:50 橫渡小崩塌地。踏點無虞。

18:30來到巒安堂區域。由林道取右切進入。先經過牡丹園再到工作站的房舍區。下方兩棟木屋破損不堪使用,繼續爬樓梯上最高層的工作站房舍,裡面只一小處漏水,其餘尚稱寬闊舒適,對於疲憊已極的我們來說等於是高級房舍。累到不想去水源拿水,下方木屋前有水缸,還算乾淨,姑且用之。有水有遮風避雨的地方,心理很滿足了!晚間雨停霧退,中秋之月隱隱若現。

D3.

06:20 下樓梯接上人倫林道,出發往西巒大山。趁清晨空檔附近逛逛,看資料原來我們住的是工作站的辦公室,旁邊是福利社,再來就是鼎鼎大名的巒安堂。是神社改的還是後來伐木時期建的土地公廟?巒安堂內部彩繪仍保留得很完整,色彩鮮艷,筆觸典雅。門上對聯題字 "巒巍聳立雲山騰瑞氣,安鎮人倫林地題禎祥"。這應該是台灣最高海拔的土地公吧!住宿點的對面就正對著東邊的南三段稜線,相當壯觀!

06:30 往西巒大山登山口。進入松林下的好路,這才是人走的路!早期登山客可以坐材車走人倫林道到巒安堂,再由此上西巒大山,約90分鐘即可登頂。常常聽到前輩談林道暢通時的登山故事,對後輩的我們而言,真是天方夜譚,只有乾羨慕的份!

07:10 在稜線上看治茆雙峰。想像不出看起來這麼近的山頭這麼難搞?要花13個小時。

07:30 有廢棄電線桿及電線在密佈的箭竹或樹林間,這些電桿會一直拉到西巒大山的瞭望台

07:40 看見樹幹上樹皮被剝光一大片,上面有許多刮痕。不知是水鹿磨角還是黑熊磨爪?

08:15 傳統路是橫越密箭竹區,但我們想明明山頭就在上面為何要繞路?所以就邊斜切上山,最後也跟傳統路接上。

08:50 西巒大山。登頂還算早,所以玉山山群還看得到,當然郡大、清水、金子山也都在眼前。太棒了!終於把功課做完了!想到之後是一路下山到底,就開心地忘了前兩天的汗水和淚水!只剩下無窮的回味。

 

後記:

1.此行參考許多山友的資料,其中要推薦文章: "充滿汗水、檜木跟歡笑聲的治茆山連走西巒大山順訪巒安堂" from Everyday.其中有許多史料典故值得參考

2.此行路徑已有修砍整理,也加綁了許多路條,希望山友多多利用發揚光大。

3.此行的交通接駁是請信義鄉同富村的"阿昌",開車技術高超,收費便宜,有需要可聯繫: 阿昌 0981032317  或 阿香 092130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