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留言版

【登山體能指南】做對了嗎?登山體能恢復的技巧


下山後該如何正確的做「運動恢復」?除了正確有效的操作,更要了解背後的原理與使用時機,快跟著專業教練一起學習吧!退水怎麼算


在今天的文章中,我們就要來跟大家分享,正確做運動恢復的八個方式,你將會發現,運動恢復絕對不只是拉拉筋、大吃一頓這麼簡單喔!


我們的身體就像汽車一樣,需要定時保養才能維持良好的性能與長期運作,運動恢復的最大目的在修復肌肉,使身體內疲勞物質能加速排出體外,並讓養分能輸送到全身,修復受損的細胞,使肌肉組織的微創傷癒合,從發炎的狀態中恢復,降低其他運動傷害的風險。


運動恢復的技巧



一、復水

脫水是身體疲勞的第一大主因,人體 70% 是水,水份幫助我們將食物轉化成能量,透過血液輸送到全身的器官與肌肉、進行代謝與合成,維持人體所有機能的運作與循環,因此復水是恢復體能最重要的步驟,運動中應少量多次的規律補水,而在運動前後則可大量的補水,尤其登山運動須考量行程中的飲水量與負重,更容易因脫水引起疲勞,簡易策略可在行進間每小時補水約 150-200cc,運動結束至隔天運動退水怎麼算有誰知道前則可依(體重*30cc)來預估補水量,以體重 60kg 為例,在運動後至少需要 1800cc 水份才夠,雖然依據實際行程、氣候、體能可能會有不同情況,但在疲勞恢復的角度上,請盡可能地補足水份,另外冷水也比溫水容易被身體吸收,運動中 10 度左右的水是較好的,運動後若沒有足夠的水補充,就盡量從餐後的湯、水果、飲料等食物中來補充吧!


二、營養

運動的主要燃料來自於三大營養素,蛋白質、脂肪與碳水化合物,一般而言均衡的攝取營養就足以應付日常生活所需,從事運動則可參照運動營養的補給策略,例如中高強度或長時間的耐力運動,容易生成疲勞,運動後從優質的食物中攝取碳水化合物補充肝醣(澱粉、五穀根莖類)、蛋白質修復肌肉(肉蛋魚豆類)、脂肪增加免疫力(堅果種子與肉類),搭配補充其他微量營養素(礦物質、鐵鋅等)讓體能恢復更全面,登山運動因有其糧食準備的局限性,以大量的碳水化合物為主要營養來源,營養容易不足,現在市面上有需多真空包與乾燥的蔬菜肉類,也有針對忙碌現代人設計的營養補充品與能量包,如何兼顧營養與便利性也是登山準備的一種巧思與樂趣,容易缺少的纖維、優質蛋白、維生素就盡量在下山後補足吧!


三、水浴

正確有效的水浴能達到加速恢復的目的,冷浴能緩解肌肉疼痛的不適、抑制發炎的腫脹,熱浴能促進體液循環,加速代謝,許多人下山習慣泡湯消除疲勞,要當心過度的冷浴 / 冷敷,會抑制身體的發炎反應,過度的的熱浴 / 熱敷也會使發炎的腫脹與出血加劇,不利於恢復,較佳退水怎麼算的方式可運用 6-12 度 2 分鐘的冷浴、38-42 度 6 分鐘的熱浴,反覆 3-4 次「冷熱交替」,即有助於促進恢復,若是有嚴重的肌肉痠痛,建議冷多於熱,涵蓋整個部位的水浴效果會優於局部的冷熱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