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登山論壇

清大學生迷途霞喀羅古道山難搜救日誌及前鋒小隊搜救紀錄

文章標籤
新聞

sumshow(三少)

2003/3/17


清華大學學生迷途霞喀羅古道搜救日誌
中華民國山難救助協會北區搜救委員會徐源清整理
92年2月 18 日 天氣:
一、 狀況
1. 依據教育部軍訓處吳豫州教官92年2月18日14時15分電話請求協尋辦理。
2. 依據新店山岳會陳坤煌君92年2月15~16日霞喀羅古道行程記錄及與清華大學學生失蹤之同隊(世界和平統一家庭聯合會)成員聊天之時程研判。
3. 案發於92年2月15日,當天天氣晴朗,清華大學學生已由白石駐在所返程往清泉方向前進,11:00該隊於通過朝日後之一處獵寮集結,領隊宣佈將在石壁水源午餐後,黃晉渝、高智能兩位同學即以另外有事為由先行脫隊。
4. 當天適逢新店山岳會勘察隊由清泉方向上山,11:40在石壁水源煮午餐,約11:50該隊成員陸續抵達並問新店山岳會人員是否看到先行之兩人,雖然新店山岳會人員答以未遇到並告知該隊成員,兩人可能迷路了,應立即搜尋,但該隊成員都認為不可能,午餐後逕自續往清泉方向返程行進。
5. 新店山岳會人員於是仍照預定行程續進,並於石鹿大山北稜之明顯叉路口將倒下之路障立好,並綁上新店山岳會路標,期下週帶隊時避免隊員誤闖。
二、 狀況分析
1. 該叉路口(約為東距269.1km,北距2718.8km)由學生行進方向為較平直路線,且路障已倒,極可能誤闖。
2. 學生2/16中午能打手機電話回校求救,應是在稜線附近紮營。
3. 本案立刻將2/17案情分析傳輸軍訓處建議消局將醫療、搜救人員數名以海鷗運送至該叉路附近往可疑叉路搜尋,應可在麥巴來山與霞山間山路路旁尋獲。
三、 執行情形
1. 陳總幹事清泰及徐源清負責指揮調度,請陳孔為明日至教育部瞭解及溝通案情,請教育部軍訓處任發言人。
2. 請桃園縣山岳會羅際煜帶領該會人員一小隊明日赴麥巴來山區搜尋,電話通聯中,羅際煜已完全同意上述看法。
3. 請新竹市山岳會支援車輛運補通訊等,永和市登山會及新竹市山岳會等為第二梯隊。
4. 電傳救援資料卡請軍訓處依式查填兩學生外貌穿著裝備等資料。

92年2月 19 日 天氣: 晴
一、 狀況
1. 09:00桃園縣山岳會羅指導老師際煜帶領該會六人小隊(前鋒小隊)在新竹清泉停車場集合出發。
2. 聯絡教育部軍訓處吳教官豫州補充述明兩位學生衣著、外貌、裝備等基本資料,最好有學生之照片供指認,經電話聯繫後以電子郵件傳輸請該處依式填寫回傳。
3. 本次搜尋前鋒小隊採獨立搜索,由台北直接指揮搜救,其餘則配合新竹縣消防局作業。
4. 請新竹市山岳會及永和市登山會預備隊員至清泉配合陳孔為建立前進指揮所,維持與前鋒小隊之通聯,並預為準備第二階段搜索作業。
二、 狀況分析
1. 本案兩學生已渡過四個夜晚,應已缺水甚至斷糧。
2. 教育部軍訓處在學校方面之家屬安撫、後勤通聯與對消防單位的聯繫關係均順暢,本委員會省卻許多雜務。
3. 本案建議軍訓處轉達將醫療、搜救人員數名以海鷗運送至該叉路附近往可疑叉路搜尋,應可在麥巴來山與霞山間山路路旁尋獲,可惜觀點不被新竹縣消防局接受。
三、 執行情形
1. 清泉之車機未能架設,通聯不順利。
2. 14:00左右前鋒小隊抵達(269085,2718642)EL2050M霞喀羅古道往2203山頭之叉路口,並找到全新背包套一個。
3. 前鋒小隊立刻轉報本委員會前進指揮所查証,前進指揮所轉報新竹消防局查証,証明全新背包套不屬兩學生所有,前鋒小隊方依原計畫目標區域前進。
4. 18:00前鋒小隊回報台北夜宿EL2203M山頭南鞍,EL2090M處,因夜霧已濃無法定位。
5. 向教育部軍訓處回報今日狀況及明日預定搜索重點區域。
四、 執行檢討
1. 昨日未請教育部軍訓處立即補填學生衣著裝備等救援基本資料卡是為疏失,今日就不必多花時間輾轉通聯迂迴求証,浪費不少時間。
2. 不知校方及消防局均無簡明之搜救基本救援資料卡,台北指揮中心未能及時發現並將訊息傳到前進指揮所轉達前鋒小隊亦應改進。將來資料傳輸可考慮手機接手提電腦或PDA作業。
3. 前進指揮所之車機架設未完成及通聯地點訊號不佳,亦應列入搜救作業確認程序,以提高效率。

92年2月20日 天氣:晴
一、 狀況
1. 08:50前鋒小隊羅際煜因前進指揮所未開機,故直接來電指揮中心告知徐源清已找到散置山頭的登山裝備,電話確認應屬兩學生裝備,散置EL2203M山頭西側平台(268940,2719566)EL2180M。
2. 轉請陳總幹事清泰立即與教育部軍訓處正式聯繫。陳總幹事於09:10聯繫上並轉述已發現兩學生裝備散置山頭,應是期望直升機容易發現目標,學生不在現場亦研判僅係下溪谷找水,也可能體力不繼上不到原點.目前前鋒小隊已向西南谷域搜尋,請教育部軍訓處轉達可通知相關人員機具待命,屆時可能需要將醫護人員一併隨直升機送至現場。
3. 軍訓處吳教官豫州告知清大山社搜救隊六人已入山經桃山國小、清泉、石鹿趕往高橋駐在所。甚好!
二、 狀況分析
1. 清大山社BBS顯示最近在該區域舉辦甚多路線嚮導訓練活動,熟悉路程山勢,同意該社人員加入最前線。請軍訓處吳教官轉達請該隊火速前往EL2203M山頭方向本組前鋒小隊處報到,加入搜尋並順便尋找高橋至EL2203M附近之可能停機坪台。
三、 執行情形
1. 13:10前鋒小隊回報找到兩位同學都平安,尋獲位置座標為(268230,2718768)EL1820M,正讓其補充體力,請轉達好消息。
2. 13:20聯絡上軍訓處吳教官豫州,請其發佈正式的新聞稿。
3. 軍訓處回報直升機無適當的降落點,故聯絡前鋒小隊與清大山社搜救隊陪兩位學生下切至羅山林道南線轉高橋駐在所,接駁車輛已前往高橋駐在所。
4. 通知前進指揮所準備撤搜。
四、 執行檢討
1. 功成身退,改日執行內部檢討完成搜救報告書。

所有回覆

  • 以下是本案搜救日誌中一再提到的前鋒小隊之搜救紀錄 石鹿古道紀錄 紀錄提出羅際煜 通報: 2月14日 晚進入尖石後山,至鎮西堡基那吉山找過年前失聯之賴元雄,原訂16日返。 2月16日 由收音機、無線電訊得知石鹿古道二位清大學生失聯,大隊人馬搜索中。   17日  為確認養老山附近疑點,又被多留一天。 18日 上班,下午快二點教育部吳督導教官催協尋清大黃晉渝、高智龍二位同學。通報案轉中華民國山難救助協會北區委員會,然仍被指名帶隊搜尋。 案由: 2月18日 13:43 桃園山會前會長溫國雄來電,告知教育部督導教官吳豫州(原中原大學教官)來電,希望能盡速支援上山,找二位清大失聯的同學。 13.50 教育部督導教官吳豫州來電,找到我說明大概案情。吾告知要由中華民國山難救助協會北區委員會動員,才會有最好的資源以及派出訓練有素的山區搜救員。 14:00 通知北搜陳總幹事。 14:39 我以電話找到隨行的同學陳信甫先生洽問當時與隊員失散情形。他們由世界和平家庭聯合會義工徐美賢及此次活動領隊黃晉渝共14人,石鹿古道西段健行活動,概略行程如下: 2月14日(五) 05:00 由石鹿登山口起步 15:00 到達白石派出所(宿) 2月15日(六) 07:00 由白石原路返-清泉 10:55 獵寮(全體約定在水源煮食。他二位先行) 12:00石壁水源(隊伍到,不見該二員)餐後,續返,才發現同學未歸,隨即向警方報案,亦連夜派隊搜山。 2月16日(日) 09:00 119收到失蹤學生求救電話,云不知身在何處    (此部份不詳)已知消防局、林務局、山青約有30多人入山。 搜救日誌: 2月19日: 08.30 桃園縣山岳會為主體的前鋒搜救隊,由搜技組組長黃燦煌領軍,隊員:杜建龍、郭俊宏、許坤榮、呂學魁與我會合後,向山區出發,在竹東採購補給些行動糧。 09.50 到五峰消防隊,向新竹縣消防局第二大隊羅大隊長吉成報到。填好資料並報告我們要搜索的區域及做法、通聯的方式等等,隨即向清泉霞喀羅(石鹿)古道奔馳而去。 11:20 登山口出發-停好車後,整裝、裝備檢查、打包並隨意吃些餅乾當午餐。背起重裝進古道。 (E266302、N2717402、EL1620m) 13:00 石壁水源-此後無水可取,每人多背負二到四公升的水以供後二日之用。(E268987、N2717931、EL2025m) 14:00 古道與霞山分稜叉路口-往霞山方向前行,也是我們判斷學生走失的地方。 (E269085、N2718642、EL2056M) 14:30 稜鞍岔路-至此之後路徑已是山徑型態,雖有稀疏的路條,也較不明顯了,由於稜左右均有伐木時的木馬道,分二隊散進行搜尋,蝦哥帶右側搜多條獵徑,我負責稜線左邊,過稜鞍時,有路轉入稜左且倒木橫陳,在這一帶發現紊亂的腳印,因為我們出發之前,聽說有山青帶的搜救隊也是走此線,不確定所以未回報,續往北前行。 14:58 於(E26910、N271910、EL2060m)發現最近遺留舊黃色銀底背包套,即向指揮中心求証,一再確認,答覆"確定不是二位所留",我認為可疑撿拾放入背包,待下山再確認一次。 由於稜左的木馬道上,我又發現依稀的足跡,遂將隊伍調到該區擴大搜尋,追蹤到陡下乾谷溪源處後,則不復見任何蹤跡,天色漸晚,大霧攏罩開始飄起霧雨,我們衣服打濕又冷又餓,停止作業。 16.30 隊伍上至(E26920、N271940、EL2100m)處,在一寬稜上擇地紮營。 2月20日 6:20 起床-原擬天一亮就出發,但昨晚5℃的冰寒夜雨,露宿在密林中,天又亮得晚些,匆忙中吃晚早餐已經七點鐘了。 07:05 由營地向EL2203m三叉山頭出發。由蕨類的翻折葉片,可發現路徑有人踩過的跡象,請隊員特別注意。 07:40 EL2203m三叉山(E269282,N2719711)到此依照昨晚分配的路線,由黃燦煌領軍沿稜前往霞山下羅山林道,我帶麥巴來山方向沿稜搜尋,後順溪谷下溯至羅山林道南線出高橋。 08:10 叉路-由稜線右下麥巴來山徑。右下路徑較明顯,有路標請同行的二位沿山徑推進麥巴來山,我則沿稜線再前行。 此時,因得知清大有學生隊上來,他們已到我們昨日搜過之地,因地形過於複雜、人手太少,請他們過來統一作人力調派,得覆-他們已有自行搜救計劃,未果,因此仍由我們自己努力穿梭於山林。 08:30 (E268940,N2719566,EL2180m)發現大批遺留物品-未拆的簡易外帳藍白塑膠布約4×6尺、綁腿、打火機、瓦斯鑵×2、頭燈、瑞士刀二把、電池、牙刷牙膏、鋼杯、十人份電鍋不銹鋼內鍋 、拖鞋二雙、睡袋乙只、睡墊、優酪乳空鑵、新東陽肉醬鑵頭、保鮮盒、特選拉麵條一大包、清大水木漫畫咖啡屋塑膠袋等物品,幾可確定是清大二位學生之物。 我判斷在此丟包,必所去不遠,為了怕他們回頭往麥巴來山,乃叫往麥巴來的二位續進,不用倒切上來,因只有我一人唱不了大戲,緊急摳霞山隊蝦哥三人過來支援。 回報前進指揮所無法正常通訊,浪費不少時間,因無線電通迅不良,改用也不怎麼樣的大哥大,回摳台北總幹事與徐老師,請代轉達盡快移動前進指揮所通聯地點。 09:10 確認完畢,等待隊伍趕來,我繼續足跡的追蹤,至稜末陡坡失去蹤跡,研判返回或下溪谷取水,再掉頭回找可能的下切點。 09:40 發現有足印往下溪谷,但很快又不復見,猜想有可能他們被困在溪谷,先用哨音未回應,大聲喊叫竟有微弱回聲,我欣喜若狂再次確認。直覺的衝下溪谷,回應聲又跑到我的後方,再次爬回稜線,等隊伍到來,分配搜山路線。 09.50 蝦哥帶著霞山隊伍趕回,清大學生隊伍也聞訊跟過來,有學生隊伍確認遺留物品,加上回應的聲音,一時之間大家興奮不已。 10:09 往西下又發現一升火堆,遺留衛生紙、糖果紙。(E268450、N2719399、EL1920m),確實為他們所留,再呼叫得知對面又有微弱回應。在山稜、溪谷上下多次略知他們的方位,回應聲受地形影響飄來飄去,仍無法確知真實位置,我們決定靠三角定位方法以確認真實位置,就以聲音去定方位,分二隊搜尋。 10.25 切下西面的溪谷,已有充沛的水於溪中,卻不見有人滯留的跡象,續往下溯。 10.30 遇新竹山岳上來支援的小潘三人,告知已有回應,要切入溪谷支流,去確認失蹤著的正確方位,遂再下溯一段。 10.45 至會流口(E268039、N2718962、EL1620m),轉入120度支流上溯至EL1720m已變成乾谷。 11.15 再次呼叫確認測得方位,再將隊伍分二組,依照測點直切對面的山稜,要命的陡直山壁苦煞大伙兒。 13.00 隊伍切上稜(E268230、N2718768、EL1820m)處,正好是二位學生昨晚露宿的位置,準確的找到飢腸轆轆的二位同學。 檢視二位學生身心狀況,除了餓、驚嚇顯得有些疲憊外,一切都很正常。觀察地形環境,並決定撤出路線, 13.10 在為同學煮食充飢食物的同時,回報前進指揮所目前的狀況及處置方案。 13.15 前進指揮所要求施放狼煙,消防局請空警隊作直昇機吊掛,因地形不宜,回報不須任何支援,將會安全帶他們下山,請放心。 13.40 空警隊直昇機在山頭上空盤旋多次,因林木高密無法作任何支援。 14.00 往北下撤溪谷。 14.30 下到溪谷下溯主流。 15.00 脫離溪谷-上羅山林道南線登山步道前,在溪谷休息煮食為學生補充體力。 16.00 高橋-遇到等待多時的清大教官們及記者。 16.30 古道登山口-消防局的救護人員、家屬及一堆救難人員,齊聚歡迎他們二位。在清泉的夥伴們直摳我們快下山,因沒車在此等待由原路撤回的蝦哥他們,山高路長等了好久,五點多才趕到,裝備丟上車,迅速下至清泉會合,整裝回家結束此行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