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行程紀錄

燒炭古道與菜公坑古道O型路線(含路線圖)-尋訪陽明後山秘花園古道探幽之旅

活動日期
2005/9/4 - 2005/9/4
所屬團體
個人
困難度
0

燒炭古道與菜公坑古道O型路線(含路線圖)-尋訪陽明後山秘花園古道探幽之旅
日期:94/09/04
人員:小李
記錄:小李
1、燒炭古道-清朝光緒年間,茶業是三芝的主要經濟作物,當時為烘焙茶葉需要大量的木炭,先民於菜公坑山、烘爐山及小觀音山北麓墾植大量的相思、杉木等樹木。當時為方便砍伐、運輸木炭,於菜公坑到大屯溪之間山腰開闢一條約三尺寬的燒炭路,沿途並設置燒炭窯。光復後燒炭業沒落,此條燒炭路逐漸掩歿於荒郊蔓野當中。
燒炭古道於「陳岳古道探勘隊」老前輩訪談當地燒炭窯的耆老,並於披荊斬棘之下約略恢復舊貌,此古道大抵由「菜公坑」聚落通抵菜公坑瀑布,會接到另一條「菜公坑古道(東線)」。二條古道大抵沿大屯溪支流的菜公坑溪兩岸山麓蜿蜒而行。燒炭古道沿途留下斑白的駁坎、圍籬用的石牆、燒碳窯、梯田、古厝等先民遺跡,留給喜好尋幽、訪古的登山客憑弔先民生活的艱辛。
以上資料摘要自「陳岳古道探勘隊-菜公坑燒炭古道」紀錄,如有興趣請自行參閱http://www.wretch.cc/blog/cyueh&article_id=1693574
2、菜公坑古道-位於陽明山國家公園轄區,係早期三芝鄉「菜公坑」聚落居民通往大屯山鞍部的便道,再經大屯山簏的二子坪、面天坪之步道與北投相通。步道之起點位於目前菜公坑山步道入口處,藍天隊的探勘紀錄將古道區分為東西兩線。
山界通稱的菜公坑古道指的為藍天隊地圖之古道東線,另菜公坑古道西線,路線由菜公坑出菜公坑步道第二登山口,依古道專家陳岳前輩的探勘紀錄,將「菜公坑上蘇厝」通往菜公山的這段古道、另命名為「菜刀崙山古道」。
前言:
燒炭古道甫經「古道探勘隊隊長陳岳前輩」探勘後發表一夕間暴紅,再看到cmpan 姐的『陽明山的美:古道的尋訪—燒碳古道、菜公坑古道、大屯溪古道』與
petersun 兄『野性陽明山~燒炭古道越嶺菜公坑/大屯溪古道,小觀音群峰連走』的紀錄後,深深被燒炭古道的美景吸引。
儘管紀錄有所保留,路線有些語焉不詳,但還是按捺不住,前往尋訪古道。最後接上已走過多次的菜公坑古道回程,來一趟古道尋幽、探古O型路線之旅。
行程簡介:
08:00家中出發循陽金公路往金山方向行,右轉巴拉卡公路,公園遊客服務中心與大屯自然公園附近停車場都爆滿,找了二十分鐘車位,最後停車於菜公坑步道登山口附近。
08:59菜公坑山第一登山口,標高827公尺,左石階步道通往菜公坑山,取直泥土山徑下行,山徑陡下,路徑明顯,沿途因泰利颱風剛過,山徑佈滿落葉,部分路段經大雨沖刷流失,需稍微留意。
09:33菜公坑古道叉路口,標高639公尺,左循菜公坑古道出菜公坑聚落,取右往燒炭古道,沿古道水管路行,左下方菜公溪溪水潺潺,大自然譜下的音樂。
09:45左側水塔,為菜公坑聚落的水源,續行。
09:56菜公坑溪瀑布,標高665公尺,宛如新娘的白紗,由上灑落,格外的娟秀,清澈的深潭、幽暗的樹林、佈滿青苔的巨石,清風徐來,宛如人間仙境,於此饗宴大自然的恩賜。
此瀑布高約十餘公尺,右側有條細繩可向上攀登至上方另一層瀑布,依陳岳隊長紀錄溯溪而尚可出大屯鞍部停車場?
每次獨自探訪古道,都喜好慢慢的走,享受悠靜的感覺,念天地之悠悠,緬懷先民生活的艱辛。
10:15續行,古道經過瀑布下方、跨溪至對岸,順溪畔向下行,隨即於古道右側發現一座燒炭窯,高約一人高圓形的燒碳窯,由黝黑的石塊堆砌而成,外觀上屬完整,但早已隱歿於蔓藤、雜草當中。想像陳岳隊長描述的『從開火到熄火大約十五個工作天,為了木炭品質每天二十四小時顧著不能讓它熄火,這個工作都是全家人輪流在做………』,有夠辛苦!
續行古道路徑不清,有許多叉路通往溪底,仔細循稀疏的登山條前進,倒也不至迷路。
10:27又於林間發現數座燒炭窯,大抵座落於平坦處,以利堆積原料相思樹、成品木炭等。山坡地有不少疊石為界的矮牆、耕作的梯田、古道的駁坎等遺跡。
10:28循著寬大的古道,踽踽獨行、溪對岸為菜公坑山稜,又發現數座燒炭窯,此段古道與對面的菜公坑古道,景觀有異,燒炭古道廢棄後,久無人跡,動植物豐富,景觀原始,又處處古蹟,令人陣陣驚喜,是一條不可多得的古道。古道蜿蜒上繞,需仔細覓路。
10:47西峰叉路口,標高646公尺,右順稜往小觀音山西峰,有稀疏登山條,仍循古道直行往三板橋、大屯溪古道方向行。山徑蜿蜒下降,山坡陡峭,原古道應已崩塌殆盡,此段路徑較不明。
11:16山凹的乾溪地形,續向下繞行,溪底越來越近。
11:26下至菜公坑溪支流溪谷,標高532公尺,為一條乾溪,跨過此支流,古道又循菜公坑溪岸山蔍下行,逐漸進入廢棄梯田墾植地區、出現竹林等。
11:36於林間發現二座大菁染料池,石砌的方型凹池,滿山為大菁植物,為昔日的染料。
11:49進入箭竹林,鑽行於高大的箭竹林內,左有條小水泥路可下至溪底,取直古道石階路下行,可看到溪對岸有廢棄工廠。
12:00左下至溪畔小屋,標高450公尺,屋前有石桌,花木扶梳、環境優美。晾有衣服,屋主不在,門未上鎖,有如桃花源記、夜不閉戶,度假、避暑的好地方。溪畔水聲隆隆,於此午餐、飯後茗茶、咖啡,人生夫復何求?今日天氣不隱定,陰晴不定,此時竟然下此大雨。
看地圖思索要下到三板橋繞公路回去?或接大屯溪古道經小觀音山西峰回?或經由菜公坑古道回停車場。
13:00續行,沿屋前小路行,走一段進入廢棄梯田,久無人跡,往大屯溪古道正確的路徑應上至剛才的古道,續向前行。屋前取左過溪,竟然接到一條廢棄產道路,無登山條,溪對岸為大規模梯田。
前行約百餘公尺,左方有一鐵門,有一間規模頗大的廢棄工廠,循產道前行,有一處剛崩塌的落石,過此可行機車,有一面告示,前方無路車輛請勿進入,GPS顯示上方山麓即菜公坑古道。
13:27產道繞過稜線,前方產道分叉,左上覓路是否可通往菜公坑古道?前行一段產道業已廢棄退回,仍取直行,遠眺北海岸聚落、烘爐山等,景色優美。
13:39菜公坑上蘇厝,標高412公尺,前方橋旁有間福德祠,接到菜公坑古道東線的登山口,此地已來過多次,沒料到燒炭古道竟然亦可由此進入。
13:46回頭於菜公坑84之2號民宅附近產道三叉路,右入泥土產道。
13:50古道東線登山口,取左入登山徑,右為竹叢,左為雜木林,山徑陡上,蚊蟲緊追不捨。
14:11三叉路口,標高565公尺,右往菜公坑古道西線,陳岳前輩將此段古道、另命名為「菜刀崙山古道」。取直行前方有座水塔,為當地居民的水源。
14:15路右有座燒炭窯,外觀完整,砌石長滿青苔,沿途有不少駁坎遺跡,古道平緩。
14:24小支流,小心通過,不遠還有一小溪,涓涓細流。
14:33另一小支流,古道離溪底越來越近。
14:39古道叉路口,已接到早上往燒炭古道叉路口,休息一會,取右上山徑,緩慢上登。
15:30回到菜公坑山第一登山口,前方即停車處,開始下起大雨,換衣物。
15:50回家了!
後記:
1、此次行程係參考「陳岳古道探勘隊-菜公坑燒炭古道」文章暨cmpan 姐與petersun 兄的紀錄,特此感謝。
2、另菜公坑古道行程請參閱「菜公坑古道東線與西線O型路線-順登菜公坑、枕頭與烘爐等山」紀錄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Article/One.asp?ArticleID=9770

文章附件

所有回覆

  • 小李兄, 1.一路來到「12溪畔小屋」上頭,有個叉路,左下小屋,右是水管路,取右行,越過乾溪谷,上稜馬上右行,是一段水平腰繞路,一路來到400米分水嶺,順稜下右行,就接上大屯溪古道舊路。小弟那篇,[野性陽明山]~燒炭古道越嶺菜公坑/大屯溪古道,小觀音群峰連走,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Article/One.asp?ArticleID=12960,有交待。 2.「屋前取左過溪,竟然接到一條廢棄產道路,無登山條,溪對岸為大規模梯田。」小弟那篇,「等高線新走法」~菜公坑古道越嶺大屯溪古道、小觀音西峰O行,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Article/One.asp?ArticleID=12450,也有詳述。
  • petersun 兄: 行前您的二篇紀錄研讀過數遍,猜想petersun 兄愛護陽明山後山此片山林,紀錄有所保留,自認對此山區還稱的上熟悉,無路線比對,看來有些「霧煞煞」,回來後再看一次,終於了解二篇紀錄的路線。 大屯溪古道已走過多次,目前空白的一段為燒炭古道溪畔小屋接大屯溪古道的路線,感謝您詳盡的說明! 小李
  • 燒炭路的曝光也是此路生態浩劫的開始一些喜歡到處拔植物的登山社團如蝗虫過境般掃過本區後 在此呼籲各登山社團手下留情即然愛山那就珍惜一草一木的生存權吧
  • 若不經m2755683兄說出,我還真的不知道會有這樣的山老鼠。 以後像這種水源地或是極需保護的地區,我再也不貼記錄了。 假如部份山友不再自愛自重,搞到管理機關處處設限, 就像管制磺嘴山那樣,日後大家要上山可就難了。 想想若是山林環境被破壞了,那還有什麼登山樂趣可言。 就像高速公路的路肩不能行駛,我們登山的朋友們是否也能比照辦理, 比如說,人家喝水的水源地就不要去走,或是公開。 像前不久發表的陽明山地區「750橫越徑」,路就開到人家喝水的源頭, 將心比心,這樣的水還喝得下去嗎。 偏偏現今瑞全聚落還有好幾戶人家日用都靠這水源。 想想真是替他們感到難過。真是於心何忍。 我們快樂卻讓別人遭殃。這還有什麼天理可言! 再想想什麼「造福山友」,這都是「媚俗」的想法。 山友在那裡,看都看不到。眼下就有幾個世居山林的純樸同胞先遭殃。 真是痛心到不忍再想下去了。 就宗教角度觀之,每一條水源地,都會有一條龍神駐守, 只要來往人多了,龍神肯定會跑開,那地方以後水就會越來越少, 像平等古圳溪谷水源頭,水量一年比一年少。真令人擔心。 環境一被破壞,就永遠回復不了。真該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