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戶外活動資訊平台
2012/11/28
一、時間:2012-11-4
二、天氣:早晚凍冷,其餘熱並偶下陣雨。
三、參加人員:獨行俠。
四、GPS資訊:
(一) 總爬升高度:2193m 。
(二) 最高高度:637m 。
(三) 總里程數:21.5 km。
(四) 全程平均航速:1.8 km/h 。
(五) 移動平均航速:3.6 km/h 。
(六) 全程所需時間:13小時。
五、前言:
大漢溪在巴陵匯諸流後,一路奔騰而下,到了桃園縣復興鄉角板山公園下,突然又打橫變成東西向,而一路直衝石門山卻受阻後,忽然又轉向東北方一路狂奔到臺北盆地,在萬華接納了新店溪後,改稱淡水河;復於社子島再併了基隆河 (此段在17世紀時被西班牙人稱為 “Kimazon” ),從此奔流到海不復還。
石門山如同一夫當關、萬夫莫敵般,隻身抵擋住殺奔而來的大漢溪,與對面的溪洲山一同守護臺北盆地,好似兩大門神──大漢溪為何會折向東北進入臺北盆地?仔細研讀一下地圖,還真有其道理:因為它正流貫桃園台地與五寮尖至白石山群峰間,流經之地正好是一個「東北←→西南」地塹地形所致。
行經北二高龍潭至三峽段,遠遠看到的第一座山脈,正是五寮尖至溪洲山這段,它宛如一條蜿蜒巨龍般自平地騰空而起,至為顯眼;而石門山正是龍口欲銜的那顆龍珠。整座山脈走勢以近乎45°,由東北向西南走向;末端的龍珠──石門山,恰位於桃園縣龍潭鄉,無心卻暗合「龍的傳奇」哩!這段山稜的高度並不是很高,約在五、六百公尺之譜,走慣「大山大河」之士,難免「以高論英雄」而不把這種高度的山脈看在眼裡!但「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此處「仙」也者,未必是指神仙;而是指每座山那股特有、並待發現的氣質與特色!就個人認定來看,這列山稜,靈在它那股山巔上的裸岩巨石各具神態,並有一股令人感到神聖不可侵犯的險峻!當來此一遊的山客,小心翼翼地通過這一系列驚險山稜時,即喟然體會到人生亦復如是:當一步錯,恐難回頭,甚至粉身碎骨,噬臍莫及矣!
如此說來,山何需論高低長短哉?道術、仙靈自在其中矣!
五寮尖至石門山,可以把它分成四段,即:
(一) 五寮尖段:本段是以陡峭山徑及危峻的岩稜著名,是北部的名山;與同樣以奇岩峭壁為名的皇帝殿相比,五寮尖恐怕更勝一籌,大概稱得上「太上皇」吧!當你身蹈此山諸岩稜時,你沒有犯錯的機會;一旦犯錯,恐怕就要重新投胎──雖說山徑、稜線有各種確保繩索;但到此,一切以小心通過為要,萬不可嬉鬧!
(二) 龍山巖、白石山段:此段是走在相對安全稜線上。有時山徑未必是在稜頂上,而會沿著稜線稍下的山腰繞行。當中比較傷腦筋的是,山稜步徑會被龍山巖廟所截斷,故必須沿著該廟下公路下行約5分鐘,在一處彎道右側再接上步徑──起初是竹林,該入口處有一道路用反射鏡為其特徵。
第二個傷腦筋路段,是白石山下到白石湖段,如何找到往石龜坑的登山口?──當下白石湖沿湖公路時,行約3分鐘,路右有一座男女雕像,前雖有路,但稍內卻設有柵欄,因此從雕像前之路徑過去,跨過柵欄,路右有一農舍 (目前似無人居住);農舍前小徑進入竹林步道,行約十多分鐘,注意路左下溪畔山徑,只要見到路標即可下切,下到溪畔即可看到兩支水泥涵管做成的「便橋」,惟不過此橋,而是面對溪取右行──此條路被稱為「打鐵寮古道」。沿溪走約5分鐘,即可看到對面有路標,在此涉溪而過,便接往石龜坑山的路徑。
(三) 溪洲山段:此段山系是沿著石門水庫區,所以不時可從樹林間隙看到石門水庫。本段相諸其他各段,路徑最明顯,山客也多,算是這次縱走的「西門町」路段吧!但也因如此,本段叉路甚多,倘不小心,即會誤入其他路徑。所以走這段一定得把握住一個原則──沿山稜走,才是「正字標記」;其他非山稜路徑,則請「謹防假冒」!
(四) 石門山段:這顆閃耀的「龍珠」,是過了石門水庫大壩後,即來到一塊「石門勝景」的牌坊,在其旁之辦公區,會看到一條往上柏油路,路旁有日式鳥居狀的水泥牌坊,從此進入沿著水泥石階而上,至水泥石階盡頭,山徑從右側來接,便可上到石門山腰繞環狀步道──該路徑核之日據時代地圖,似為石門水庫建成前,大漢溪畔諸「蕃社」(引日據地圖用語,非民族歧視) 到龍潭之舊道。該步道有上石門山的路數條,辛苦的、輕鬆的都有,任君選擇,相信它都會「銘謝惠顧」的!
若不循此路,則須走出石門水庫入口大門,再從熱鬧非凡、攤販羅列的傳統石門山登山口重新來過;但這樣將會浪費許多時間。
(五) 本次行程在五寮尖山頂,不期而遇登山補給站長年「筆談」、但未曾謀面的網友──Fuline,實屬幸會!特為之記。
六、行程:
(一) 0505 (時間,以下記載同) 玉里商店 (地點名,以下記載同) 103m (海拔高度,以下記載同):往五寮尖有數個登山口,一般或從玉里商店線,或從福德宮線,兩者均位於省道七乙公路旁。玉里商店線起登點海拔低,山徑陡峭,並須經危險岩稜。福德宮線起登點海拔高,路徑較不陡,且不須經岩稜,安全性相對高了許多。本次行程選擇玉里商店線,登山口在該店左側。
(二) 0619鱉公山 432m (地圖標示426.8m):從玉里商店到此,全程陡上,拉繩段頗多,這是溪畔登山步道的特色:就是一個「陡」字了得!登山伊始,背著沉重背包,走這段讓人沒有喘息餘地之路徑,還真令人吃不消…。
(三) 0736五寮尖 630m (地圖標示645m):鱉公山至峭壁雄風段,是五寮尖山的精華地段──危險的瘠瘦岩稜,走來刺激異常;若遇雨而岩面濕滑的話,最好是識時務者為俊傑,撤退了事。雖氣象局說過今日會有雨,但目前為止,幸未下雨,所以行經岩稜段,只能說險而不驚。經過雞冠山,腰繞過501峰,再經497峰,來到今日的高潮地點──峭壁雄風;它是個約85°傾斜的垂直岩面,看起來非常嚇人!但只要臂力夠,緣繩索垂降,應無問題。兩段垂降後,來到大茄苳樹 (529m),就是上五寮尖山的最後一段路,約10分鐘即可登頂。
於山頂巧遇Fuline,及另一隊來自土城的登山隊,帶隊者似叫Michael (若有錯請指正之)。
(四) 0852龍山巖廟 578m:離開五寮尖後,開始沿稜縱走,此後不再有如先前之危險瘦稜。翻過竹腳薰尖 (630m)、湊合山 (645m),即可看到一岩石堆疊區,此即一般所稱的「天然浮雕公園」──每個岩石之神韻、氣質各異,端憑人們發揮充分的想像力各自詮釋,山何嘗言哉?龍山巖廟可以補充些飲水,廟公頗為和氣,阿彌陀佛 ~ 善哉 ~ 善哉!到此又再度與Michael隊相遇。因為這是我第一次來,不知全程確實需用多少時間,所以那些「路邊的野花」──即支稜上的群峰,決定捨棄之;因此位於廟旁的阿屘坑山 (650m) 忍痛暫捨之;等下次再來「採」!
(五) 1022金面山支稜與主稜叉路 609m:離開龍山巖廟,沿公路下行約5分鐘,於一彎道右有道路反射鏡,接上主稜,從此時而沿稜、時而稜下腰繞…不一而足。翻過589、592、627、616、622諸峰,來到主稜與金面山支稜 (北向),在此遇到一群龐大的登山隊,為今天行程增添色鬧光彩!該登山隊告以Michael剛走不久。
(六) 1058十三份山 619m (地圖標示614.5m):再翻過625、636、574群峰,即到十三份山,仍是沿稜縱走,路況好了許多,走來頗為愜意,邊走邊拍照,邊享受秋高氣爽的陣陣山風,ほんどにしあめせいねえ~~~!於十三份山再度遇Michael隊,他們正忙於拍照。
(七) 1106竹林段 583m:下十三份山,即來到一片美麗的孟宗竹林段。此處意境甚佳,真有空山靈雨、不食人間煙火之氣氛──周潤發、章子怡所演那片《臥虎藏龍》,在浙江莫干山竹林所拍攝的那一段優美景色,都未必能勝過此!台灣許多美景深藏不露,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過竹林段下到產業道路,路分兩條。Michael隊往右下,應是往石厝坑山、草嶺山吧?!我則往左繼續稜線路。
(八) 1143白石山 620m (地圖標示622m):翻過592峰,當又開始看到瘠瘦岩稜時,表示白石山將到。白石山前有北向叉路可到石厝坑山。白石山並無三角點,在一塊大岩石寫上「白石山」三個白色大字體即是。白石山展望不錯;北向的石厝坑山、草嶺一線山稜恰與它平行,好似雙龍爭輝!
(九) 1229白石湖 411m:白石山登山口在產業道路旁,此處同時有一湖泊,名叫白石湖。看來慈湖這一帶,這種規模的湖泊還真不少;但當中最著名者,仍為前、後慈湖。但白石湖就像山中的隱士,亦有可觀焉!白石湖湖畔立個告示牌:「亂丟垃圾者是豬狗!」──地方之人為何立此告示?實發人深省。一個社會中總是存在欠缺教養、或沒有道德修養的人,經常做危害公共利益或侵害他人權益的事,真是悲哀!
(十) 1306石龜坑山 492m:離開白石湖登山口,循湖畔產業道路前行約3分鐘,遇到叉路,路口有白色男女雕像一座為記。右轉入該叉路,跨過一柵欄,路右有民家一戶似為空宅;循泥路進入竹林,此後行約十餘分鐘,即見路左有路條可下白石湖溪支流。至溪底會看到兩個水泥涵管做的便橋,但不過橋,而是在此岸路徑往前行約5分鐘,即可看到支流對面路條;然後涉溪而過,一路陡上石龜坑山。此處有日據時代總督府圖根點一顆。
(十一) 1428頭寮山 473m (地圖標示493m):離開石龜坑山,循稜而行,1341接上百吉林蔭步道,往頭寮山、溪洲山山徑就在對面。於1428登上頭寮山,在此回首來時路,一覽無遺!
慈湖就在腳下,山頂稍下猶留有老蔣時代外衛憲兵之崗哨及營房,可算是古蹟,實應保留之
──陽明山國家公園把一些老蔣時代所留的憲兵營房率揭拆除,無視於歷史,令人遺憾!在頭寮山頂看著慈湖,老蔣的陵寢置在其中,不免令人感嘆萬千──老蔣的歷史評價是複雜的:究竟是人民的公敵?還是民族的救星?隨著近年老蔣日記的公開,及大陸流行的民國風、民國範兒,以及各種形式的對蔣介石評論趨於正面、肯定,蔣介石的歷史評價正在銳變中;大陸客來台旅遊,爭相參觀中正紀念堂及慈湖,正訴說著這一切。蔣介石在大陸,正從鬼變成人;在台灣卻從神變成鬼;至今不衰!至於蔣、毛的故事,就如同項羽與劉邦征戰交鋒的史詩般,都是四年決勝天下歸屬。對我而言,蔣毛不再是「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現在進行式;而是如《三國演義》的開卷詩刻畫的過去完成式:「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翁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酌酒沉醉去,古今多少事,盡付笑談中」!所以說何必沉浸在他們糾紛遺緒中?英雄也好、狗雄也罷,皆於我何哉!?
(十二) 1510溪洲山 577m:溪洲山有兩個三角點,一個在577峰;另一個在接近石門水庫大壩區的476峰上,又稱新溪洲山。頭寮山至溪洲山、新溪洲山段,全程為稜線縱走,當中並有與高壓電纜並行路段,所以若干稜線山徑與保線路合一,路況超級好!這段路唯一的缺點,是蚊子太多──只要停下來,一定會被「聞香而來」的蚊群叮個滿身疱!
(十三) 1639石門大壩 271m:經過新溪洲山,石門大壩的後堰池赫然在望,離大壩區已不遠矣!下到石門水庫大壩風景區,只能用人山人海來形容。在此又遇到土城Michael隊正在等車準備打道回府;雙方互相打招呼後,我再度踏上征途。
(十四) 1740石門山 534m:行於石門水庫大壩上,石門山瞻之在前,架式頗似雪白山鞍部仰視西丘斯山般,雄偉、宏大!通過「石門勝景」牌坊後,旋看到鳥居型的水泥牌坊,由此循水泥階梯拾級而上,到山腰,左行至「依山閣」,右邊接來「之」字形山徑,循此接到石門山之腰繞路後左行之,此後路徑頗為寬廣,於經過奉天宮 (485m) 右上可接石門山。
又此線為日據時代地圖標示石門水庫區內諸「蕃社」通龍潭三角林之舊線所在,故目前山徑頗為寬大;再上行數分鐘,有福德祠一座位於步道旁,證明它的確是條舊時道路。惟我不走此山徑,而循山腰路續行直到「粗坑古道」口 (460m),右上石門山,於1740登頂!石門山有一等三角點及殖產局三角補點各一顆。
偌大石門山區,白天人聲鼎沸、熱鬧非凡;此刻只剩我一人踽踽而行,在山頂看著龍潭、中壢點點燈火,聽著風吹、草動、蟲鳴…別有一股夜色及孤淒之美,不自禁哼起〈金色夜叉〉這首歌…。
(十五) 1800石門山南口及竹28縣道入口 462m:原路回到腰繞路,繼續前行,不久接上竹28縣道入口。沒多久兒子依約載著老婆來接人。看到登山口附近沒有一絲燈光、伸手不見五指,並荒涼有加,老婆劈頭問道:「怎麼獨自在這種黑暗的可怕地方爬山!」;我「……」。
To Fuline 兄:
是ㄚ~當天的五寮尖果真是群英會──能與諸「綠林好漢」在五寮尖聚義,真是幸會之至!當天下午在石門大壩看到走同一路線的老兄竟騎著單車回去,不知是否就是滄淯兄?本補給站還真是臥虎藏龍!
獨行俠
獨行俠兄:是的,只有滄淯兄會做這種事,而且當天他老大哥,一早將車騎到石門水庫
然後跑步到五寮尖登山口,走完金面山全稜線...再騎車回去...
獨行俠兄:11/4的五寮尖頂很特別,先遇到獨行俠兄,再遇到海豚與Michael
在山頂閒聊時只覺得這位老哥不凡,沒想到竟是在綱站相識已久的獨行俠大哥
獨行俠兄的紀錄惠我良多,謝謝了!
獨行俠兄遇到的Michael(右1)、海豚兄(右2)兩位我認識都是自行車高手
其中海豚兄轉登山不過兩年時間,已完成四秀一日、o聖一日、玉山主北一日
...等困難行程...體力蠻可怕的...
另外當天聞名的登山好手滄淯兄也走了這趟稜線,還與海豚兄"會師"
獨行俠兄應該也有照面,11/4日五寮尖-石門水庫真是群英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