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登山論壇

如何避免失溫?

文章標籤
登山安全

wanderer

2011/12/17


高山病症中的失溫,如何避免?

1.失溫,是由於人體為了保持核心器官的溫度,而使血液無法流到皮膚的表面和四肢。

2.失溫通常是由於長期暴露於寒冷的環境下,而不是因為極端的酷寒而起。

如溫度四度的綿綿細雨加上強風比起零下三十度的一陣強風更可能引起失溫。

若手邊有登山聖經可參閱,6TH中文版在P531。

有四個避免要點,其實都不難達成,其中有一段【登山隊的成員一定要知道甚麼時候攻頂之旅必須叫停】。

還有一段話【人除非身體溫熱而死亡,否則就是沒死。】

 


所有回覆

  • 登山聖經 中文第七版在
    - P.716 失溫
    - P.718 預防失溫的訣竅  

  • 感謝補充

    傳統的讀書會可能對登山安全的意識能有所增長

    另一討論串中有山有提到給予熱開水等等之狀況

    但6TH的中說明是流質食物,不一定要熱飲,不知在7TH中的說明是否有變更?

     

     

  • 如果只是蒙著頭爬山涉水,不多吸收點相關知識常識或技能, 臨危關頭時無法做出正確抉擇以逢兇化吉.

    沒讀過6th版無從得知有多少變更, 摘錄幾段來參考:

     

    ...失溫是一種緊急狀況,若不馬上處理,可能導致患者死亡. 失溫的開始治療要由避免散發更多的體溫開始,讓他不再暴露於寒冷中. ...雖然一般會認為失溫患者必須喝溫熱的飲料,但在輕微失溫的情況下,溫熱的飲料並非真的那麼重要,只要供應流質即可(想一想看: 把一湯匙的溫水倒進一杯冰水裡,並不是使杯子熱起來的有效方法). ....

     

    * 更詳細的知識請參考"登山聖經" (Mountaineering - The Freedom of the Hills)

  • 聖經歸聖經

    一切還是要回歸到實際的經驗裡,何況聖經的環境並非是以台灣為主

    飢寒交迫的到達營地,大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燒水煮薑茶、紅糖水

    熱飲喝下、從頭到腳都暖活起來,怎會說喝熱飲無用?有違大家的經驗

  • 虎兄講的沒錯!非常之好,分析與判斷最終都要取決於【頭腦】,

    但卻不能有沒背景知識或經驗以利評估。習慣於爬山有時就是慣性,怕有盲點,但有時真的還是多多演練與思考(討論),並沒有甚麼關係的。

    個人是這樣解讀:在安全的一個分際內,喝熱飲會溫暖鼻頭口腔和喉嚨等等,這是有效的,但對於已經失去【內在熱能】的還是以補充能量,而流質比較好入口入胃。所以可以這樣解讀,如果有溫熱的流質,Why not?如果環境惡劣沒有熱源,流質先餵食即可。

     

  • 所謂的流質大概是稀飯 麥片粥 或什麼糊之類的食物吧?!那最好是酸辣湯囉,裡頭有蛋花 有竹筍 有木耳 ....
    不要港式的、不夠辣,最好是川味的夠辣,喝下去體溫馬上升好多度。或用酸辣湯煮稀飯麥片粥皆可。
    先決條件就是要有「火」和「避風遮雨處」,所以打火機和帳蓬要準備妥當。
    至於更惡劣的環境 ..... ?
    比如露天之下又缺乏火源 .... 那就請多看Discovery頻道的「求生兩人組」,多學一點野外求生的技能。

    彼此擁抱以自己的體溫來溫暖失溫者,有何效果? 大概是最笨的方法吧?!

     

  • "酸辣湯"是有點想太多,在氣候惡劣下造成失溫,在野外還能講究什麼好料理,尤其失溫常是在行進間發生狀況,如果能回到營地,有遮風可避雨,那危機就少了許多.

    緊急時先補充含熱量的流質,紅糖水,薑茶都不錯,也曾經直接啃食薑糖塊配飲水,也得到效果. 如能再停下來花點時間煮食熱飲更好,但常常是情況和地型不見得允許如此做.

  • 失溫定義何在?   (我個人沒看過登山聖經)

    就我所知-失溫時 應該意識渙散或不清楚  這時候補充紅糖水 薑已太慢 

    能自由活動 意識正常 只是近"失溫"狀態  不是"失溫"

    此時唯有 單醣溫熱水 才能有效快速恢復

     

     

     

  • 神鷹山區搜救隊

    12月25日定期訓練-傷患失溫緊急處理及用登山杖製作擔架
    - http://tw.myblog.yahoo.com/se.rescue/article?mid=448&prev=-1&next=427

  • [EMS課程]什麼是失溫?


    - http://tw.myblog.yahoo.com/chinghsiu77726/article?mid=843
    - from 獅子座

     

    人體的中心體溫低於攝氏36度c,就是低體溫,根據臨床症狀來判斷低體溫的嚴重性,一般而言,病患的體溫若在32度c以上,身體仍保有對抗低溫的反應,會有顫抖(以增加熱能製造),心跳加快,血壓昇高,代謝速率增加(以增加身體產熱).當體溫降至30~32度c時,顫抖能力消失,身體代謝速率漸減慢,心跳減慢,血壓降低;如果體溫低於30度c時,心跳愈來愈慢,脈搏逐漸微弱至不易察覺,此時病患起來就像死亡一般.


    導致失溫的原因:
    衣物寒濕、體表風冷、飢餓、疲勞、年老體弱。


    失溫的症狀:
    感覺寒冷,四肢冰冷,持續發抖,臉色蒼白,記憶減退, 語言不清,肌肉不受意志控制,反應遲鈍,性情改變或失去理智 脈搏減緩,失去意識,嗜睡。

     

    參考溫度:
    40度-推薦的回溫體溫
    37度-正常
    35度-有失溫症兆,發抖。
    33度-嚴重,意識模糊。
    30度-無針刺感覺意識
    28度——死亡


    危機處理:
    (推薦記住兩個字即可避免失溫——勤快 勤快一點,熱了——脫!冷了——加!濕了——換!) 

    (1)、保持體力,停止活動或者緊急紮營,不斷進食高熱量食物。
    (2)、脫離低溫惡劣環境,及時脫下寒濕衣物,更換保暖溫暖衣物。
    (3)、防止繼續失溫,協助重獲體溫,進食熱糖水。
    (4)、保持清醒,給予熱食,平臥往睡袋裡放熱水瓶或者施救者體溫傳導。
    (5)、意識迷糊,狀態嚴重者,採用40度溫水浸泡。
    (6)、失去意識,人工呼吸,40度以下溫水從肛門大腸灌洗方式直接中心回溫。
    (7)、切勿喝酒,切勿按摩四肢。

     

     

    寒 冬 防 範 凍 傷、失 溫 雙 害 有 撇 步 


    『如何防止它』
    攜帶足夠的禦寒溼衣物,盡量減低身體直接暴露於空氣的程度,以防失溫、凍傷。


    『防範之裝備』
    禦寒衣物、風衣、雨衣、手套、圍巾、毛帽、帽子、熱水瓶、護唇膏、懷爐。


    『凍傷的原因』
    因長時間暴露在冰冷或惡劣的氣候環境中,或接觸冰雪,而產生皮膚
    或皮下組織凍結傷害,常見於手指、腳趾、耳朵、鼻子等身體循環系統的末端。


    『凍傷的症狀』
    患處會刺痛並逐漸有發麻、皮膚僵硬感,呈現蒼白或有藍色斑點,移動困難或遲鈍。


    『凍傷急救法』
    (1)慢慢溫暖患處,以防止深層組織繼續遭到破壞。
    (2)將患者移往溫暖處,脫下傷處的衣物及束縛物(如戒指、手錶)。
    (3)用皮膚對皮膚的傳熱方式溫暖患處,或以溫水將患處浸入其中。
    (4)凍傷的若為耳鼻或臉,可用溫毛巾覆蓋,先讓傷者適溫,再再慢慢升高水溫。
    (5)如果在1小時內己恢復血色及感覺,即可停止「加溫」的急救動作。
    (6)抬高患處可以減輕腫痛。
    (7)以紗布三角巾或軟質衣物包裹或輕蓋患部。
    (8)除非必要儘可能不要弄破水泡或塗抹藥物。
    (9)不可磨擦或按摩患處,更不可以輻射熱使患處溫暖。
    (10)溫暖後的患處不宜再暴露於寒冷中,更不可再度快速用患處。
    (11)凍傷可能伴隨失溫現象,急救時應先處理後者,若真的很嚴重仍需盡速就醫。


    『失溫的原因』
    海拔愈高、氣候變化愈大、缺乏適當的保暖設備,或長期暴露在低溫環境下,尤其是精疲力盡、衣物潮濕時更會產生體溫下降。體溫降到攝氏35度以下時即為失溫狀態。


    『失溫的症狀』
    感覺寒冷、皮膚蒼白、四肢冰冷、劇烈而無法控制的顫抖、言語開始含糊不清、肌肉不受意志控制、反應遲鈍、性情改變或甚至失去理性、脈搏減緩、失去意識等。一旦進入失溫狀況,可能在數小時之內死亡,嚴重者可能心跳極慢,呼吸細微,即使呼吸及心跳停止,也不可認定患者已死亡,應立即施以急救處理。


    『失溫急救法』
    (1)防止患者繼續失溫,應立即協助患者獲得正常體溫,將患者移往溫暖處。
    (2)脫掉潮濕冰冷的衣物,並以溫暖的衣物、睡袋等裹住患者全身,輕柔的處理失溫的病患.(以上1,2項是被動回溫)。
    (3)若患者意識清醒可喝些甜而熱的飲料,若已不省人事則讓他以復原姿勢躺著,維持呼吸道暢通,需時時注意其生命徵象之機轉(檢查有無意識,呼吸心跳脈搏,血壓膚色及體溫回升狀況),保持給予回溫。
    (4)可給患者熱水瓶或施救者以自身體溫傳導(可以兩人或三人共臥,身體貼緊失溫病患共享體溫),防止患者體溫再度下降。更積極的作法是使用熱水袋,電毯,烤燈及泡熱水浴等主動體外回溫.
    (5)不可給患者喝酒,亦不可擦拭或按摩患者四肢,也不可鼓勵患者作運動。
    (6)若患者呼吸及心跳停止,應展開心肺復甦術,並盡快送醫急救。
    (7)主動體內回溫的作法是使用溫的靜脈輸液及吸入溫暖的氧氣.

  • (4)可給患者熱水瓶或施救者以自身體溫傳導(可以兩人或三人共臥,身體貼緊失溫病患共享體溫),防止患者體溫再度下降。更積極的作法是使用熱水袋,電毯,烤燈及泡熱水浴等主動體外回溫.
    (5)不可給患者喝酒,亦不可擦拭或按摩患者四肢,也不可鼓勵患者作運動。
    (6)若患者呼吸及心跳停止,應展開心肺復甦術,並盡快送醫急救。
    (7)主動體內回溫的作法是使用溫的靜脈輸液及吸入溫暖的氧氣.

    ─  ─  ─  ─  ─  ─  ─  ─  ─  ─  ─  ─  ─  ─  ─

    很好的參考價值

    不過在山上恐怕很難達成,因為缺乏設備......

  • 烤火泡熱水等體外回溫手段有爭議與限制,不可不慎。

  • 感謝提供所謂:失溫定義

    我本人經歷過隊員失溫.那是一條性命真實要溜走的霎那.處理不好.天人永隔.

    看了以上的失溫處理步驟. 我不禁搖頭.最重要的沒提到.只提到外在環境保溫措施.卻沒強調"能量"的補充.

    理論與實際.差太遠....

    真正失溫--在於體內能量不足維護身體器官之運作. 這時候給流質的東西.恐怕胃根本沒有能量消化.如何補充?

    實際我遇到--流質給她.吐出來....

    要讓體溫恢復必須強灌能量. 但請記得-一定要是單醣

    登山2樣單醣-果糖與葡萄乾汁(要熬煮).如此最好效處理補充能量

    曾遇到白天在玉山北壁.大太陽下雪地活動.回到營地失溫.這風寒效應要特別注意.....

     

  • 請問是要帶針筒嗎?還是要灌香腸?

  • 好友結伙爬山, 就怕發生憾事, 時時互相注意同伴及自己的狀況, 避免狀況發生時已是危急狀態.

     

    本篇回應的第10篇 "[EMS課程]什麼是失溫?" 的 "危機處理" 那一段已有強調進食高熱量食物. 其中比較不清楚的是 "切勿按摩四肢" 原理為何?  


    危機處理:

    (推薦記住兩個字即可避免失溫——勤快 勤快一點,熱了——脫!冷了——加!濕了——換!) 

    (1)、保持體力,停止活動或者緊急紮營,不斷進食高熱量食物。 
    (2)、脫離低溫惡劣環境,及時脫下寒濕衣物,更換保暖溫暖衣物。 
    (3)、防止繼續失溫,協助重獲體溫,進食熱糖水。 
    (4)、保持清醒,給予熱食,平臥往睡袋裡放熱水瓶或者施救者體溫傳導。 
    (5)、意識迷糊,狀態嚴重者,採用40度溫水浸泡。 
    (6)、失去意識,人工呼吸,40度以下溫水從肛門大腸灌洗方式直接中心回溫。 
    (7)、切勿喝酒,切勿按摩四肢。

  • 建議泡熱水卻提醒勿喝酒與摩擦四肢其實是矛盾的。

    大家應該已經讀過蘇文政醫師的文章?

    http://www.keepon.com.tw/DiscussLoad.aspx?code=314B5CF9AEC3A1916FE225E7B9974B281BA71C810AE92F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