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6
參加者:賴喜隆、蘇連華、陳添福、林埈吉、劉俊宏、廖桃源、蔡娃燕
飯包山-金巢山,自2003年神祕湖成為自然生態保護區管制後,飯包山林道也在神秘湖叉路口約300米前設立一道紅色鐵柵門(1135M,約8.5K)繼而在更前方的(820M,約5.5K)又設立了一道上鎖的鐵柵門(座標324721,2701622),從此飯包山林道就失去最新路況資訊了,因山友們在南澳古道旃檀部落遺址過了楠溪吊橋後,在南澳古道與飯包山北稜找到了獵徑,陡上飯包山、飯包尖山、砲台山,所以林道與金巢山也少有山友問津了。
我們7人利用2015年元旦與元月2日想探一下飯包山林道的近況辦妥入山證於元旦晨07:00出發,本想當天先爬完金巢山,翌日輕鬆走飯包山,不料,元旦一早國道5號石碇交流道塞車,到了蘇澳蘇花公路又一路塞到南澳,進入飯包山林道已過中午了,只好在鐵柵門前料理午餐,餐畢午後14:20出發,抵神秘湖叉路,需1小時10分鐘,路口設有林務局南澳自然生態保護區管理站豪華山屋一棟,一行重裝走抵林道終點林務局工寮時,已近17:00 PM夜幕低垂時刻。
翌日04:30起床,用完早餐05:50出發,一路在黝黑的山徑上靠著頭燈在起伏不斷的路徑,一路上上又下下的在黑暗中進行,直到金巢北山東南南側掛有一頂紅色安全帽處,天色才翻白,左下山凹,走了一段山凹路徑轉右,從此一路走在踏點極小的山腰路上,在一處拉一條短繩踏上金巢北山的西南小支稜,在小支稜上走一小段又轉山腰踏點很小的山徑,繞3處不很安全的岩溝,直到登上主稜,走起來才舒適一些,但主稜上的路徑平坦處甚少,大部份都閃過主稜的山頭,走在崎嶇不平的山腰荒徑上,直到走至最後鞍部之前,往樹林枝縫望去,見到一座形如日式三角綠色大飯團的山峰,往前走到其山腳下上稜,祂的稜線走起來像走在彈簧牀上似的鬆軟又附彈性,走到一處兩顆巨石的石壁下已10:17,過此巨石處後,發現一顆檜木,硬生生的被山老鼠削去兩大口,心疼啊! 10:42終抵箭入叢內的一等三角點飯包山。
照完相已近11點就在飯包山北側獵徑與西側山徑交叉口的平廣處,料理午餐,餐畢11:30踏上歸途,返至主稜金巢北山鞍部,抵金巢山西南側及西側山腰路與金巢北山叉路時,大伙決議走稜線避開山腰路,再登高程80公尺直線距離360公尺的金巢北山,祂雖然沒有基點,但也是一座山,總比山腰路距離短,踏點也沒有問題,大伙登上金巢北山廣闊的山頭後,只見蘭陽山友在山頂的中間插上手杖,手杖頂端罩上蘭陽山友的旗幟外,並沒有任何指標,接著我們試探金巢北山東南稜是否有路徑時,往東南方向下切,結果林埈吉大叫:「這裡有一顆不知什麼點?」,該基點爬滿了綠色青苔,清除一番後,發現是廢省前所設立的一顆混凝土模注式金洋水源2號基石,基石頂上有十字方位,形狀與結構相當別緻,有二等三角點的架勢,東側刻有保護區界,西側刻有民國79年立,南側刻有台灣省政府,北側刻有金洋水源2,無魚蝦也罷! 廢省後所立也算是一顆30幾年的古跡了,大伙原要下切至金巢北山東南南側樹上掛有安全帽處,可完全避開山腰路,但下切半途發現稜線東側看起來坡度大、稜寬,正確方位難抓,只好沿稜偏往山腰路徑一半的西南小稜,接上山腰路,此點已避開難走的岩溝,只待有緣人以後從安全帽處直上金巢北山,途中接上此次我們的航點(往上攀登方位容易控制),就完全不須經難走的山腰小徑了。此行返回工寮,收拾完畢,背包上肩,離開工寮已16:00返抵鐵柵門為快者18:20,慢者18:40。建議健腳山友可在南澳古道車行盡頭紮營,第二天輕裝一早從飯包山北稜上登縱走金巢北山,金巢山,四輪傳動車可在飯包山鐵柵門等候(夏日為宜)(申請入山證後,必須再向林務局羅東林管處申請進入林道之許可)。
參考行程
D1
07:00 台北建成公園
12:10 南澳
13:20 飯包山林道
14:20 出發
15:25 第二道鐵柵門(已開啟)
15:27 神秘湖入口
15:46 車禍處(林道寬闊、平坦處)
16:55 林道終點林務局工寮
D2
05:55 出發
06:22 小溪澗
06:39 金巢山叉路
07:28 金巢北山東南南稜 (安全帽吊掛處)
07:36 離開山凹,走入山腰小徑
08:50 主稜鞍部
10:17 巨石石壁處
10:28 山老鼠盜木處
10:40 飯包山
11:35 出發
13:25 金巢北山 (合照及尋找南稜路徑)
13:35 尋獲金巢北山水源基石
13:40 出發
15:44 返回第一小溪
15:50 返回工寮
16:20 出發
18:40 返抵鐵柵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