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得浮生半日閒 92年10月30日午後天氣晴
我家的後花園----富陽森林公園、中埔山、福州山
台北市位於台灣本島北部台灣盆地的中央,其周圍是由大屯山火山群、林口台地和中央山脈北部邊緣的丘陵所圍繞而成,而在台北市所轄的大安區—在台北開拓史上是「老」市區之一,早在清雍正、乾隆年間就有先民陸續至此原為一大片寬廣平原的大安區墾殖,惟當時先民分布零散且多務農,商業不發達,使該區維持相當長久的純樸農村景象。
經過時間的更迭及時代的演變,大安區已然成為一高級文教及商業交錯的市區,然而在這人文薈萃、商業繁榮、車水馬龍的市集,尚保留有一塊秘密幽徑花園,使得此區居民得以有一處休息憩的環境—富陽森林公園。
富陽公園位於福州山北側,因地處富陽街,因長期受到軍事管制,園區內還保留有相當原始生態,經過規劃現在成為「富陽森林公園」。林相完整、老樹參天,並擁有豐富的植物及鳥類與昆蟲的生態,其中最難得的是,園內還可看到有綠色小精靈美稱的保育類野生動物台北樹蛙在溪溝邊棲息,運氣好更能遇上害羞又美麗的長腳赤蛙呢!因此被荒野保護協會視為生態教育的重要場所,公園又與福州山連成一體,提供了生態與環境教育的寶貴資源。
由於家就住公園邊,清晨時分經常就是漫步在此,大概是夜貓子做久了已好久未造訪,今日休假閒來無事,下午三時時分背了背包上路去了。臥龍街272巷8弄對面一個不起眼的登山口,石頭步道上來看到第一棵中低海拔山區常可看到的杜英,接著是落葉喬木烏臼,順著步道兩旁長滿了姑婆芋、蕨類等植物,古老的相思樹兀自的站立在那等著您的到訪,叉路口,左、右皆可,在此會遇到許多叉路,但無須煩惱,因每條叉路皆相通,沿著左邊石階步道往上,叉路有一棵水冬瓜或稱水冬哥,常綠小喬木,夏季開可愛的粉紅色鐘型花,秋季結果汁多味甜,是鳥兒的美味,走著走著來到谷地右方原是竹林,有一叢呈放射狀、修長美麗。附近居民將這裡當做自家花園,也種了許多花草,芙蓉花開滿了枝頭,軟枝黃蟬的顏色特別耀眼,左邊沿山步道木頭顏色的扶梯做的非常美麗,山徑上、山壁邊盤根錯節的樹根述說著它們在此的歲月,往下走之後看到一棵橫長的山刈葉,叉路右下也可,取直來到一棵九節木及水同木、水金京並立一起,往前經過一戰壕,此地有許多居民在此運動,從這就可接上福州山,循崚而上一路陡有繩索輔助,上鞍部有水溝,跨過溝右上緩坡而上,皆有樹根也可當做樹梯而上,經過高壓電塔往右即可到福州山,沿崚向左可往中埔山,此時即可看到辛亥路上往來的車輛,右邊皆有從辛亥路上來之叉路,不取。再過一小水溝、越嶺,一路走左邊有整治好的石階步道,可上中埔山東峰,不取,直走轉個彎可到一觀世音的小廟,再往上即是中埔山,標高139m,又名十五份後山,北市79號三角點。再往前即下坡,經過一個舊水塔緩坡而上就是中埔山東峰,標高145m有一圖根點。這裡有一搭棚處,是附近居民清晨上來運動的好地方。
此處展望非常好,加上今日天氣晴朗,整個台北市皆可看到,觀音山、陽明山系、五指山、四獸山皆可望見,此時山中無人,一個人靜坐、喝口水眺望前方心中真是愜意無比。
此時太陽已偏西,我也往回走了,過舊水塔後右下石階步道,沿右方回家,此時不再原路而是往前向福州山去。在現今第二殯儀館的西北側在早期為福州人聚居地,稱為福州厝,當地人往生後葬於東側的小山丘,所以這個小山丘被稱為福州山,後來成為台北市第七公墓。80年代進行都市計劃的變更,市政府與當地居民協商結果將該地規劃為「福州山森林公園」。此山面積約有八公頃,林園景緻優美,已種植了一萬八千株低海拔原生植物苗木,一般人皆由興隆超市旁小公園後側或辛亥路旁入口。而此時我則是先到了九三高地有一座觀景平台,可鳥瞰市區,再往前即六0高地,就在這時突然眼前的夕陽正好要落到地平線下,剎那間秉住呼吸讚嘆大自然的美景就在此刻凝住了﹗
接著下山皆是枕木步道,由左由右皆可,這時還有附近居民趁太陽下山時往山上走,晚上這裡也有公園路燈處所設的路燈,夜晚時暈黃的燈光照射福州山甚是美麗。回到了臥龍街195巷,路口有興建福州山時僅存一株老樹—大葉雀榕。
「結盧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還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淵明的這首詩正映照著現代人所嚮往追求的心境,可惜我們常常忘了身邊就有唾手可得的美景在等著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