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備討論區

【裝備評測】MHM Divide 55背包雪山賞雪行 by shan

keepon(編輯)

2014/1/27


【裝備評測】MHM Divide 55背包雪山賞雪行
作者:shan

 

 

偶然的某日,在登山補給站上看到網友發表MHM Divide 55 背包的試背心得,在圖文並茂的文章裡,看到了許多獨特的設計與功能,最後讓我付諸行動的是:供山友試背的活動還在進行(實際上我也不知何時截止),最重要的是---免費!!

 

沒錯,免費才是讓我想參加的主要原因,想要體驗十張小朋友的背包是何滋味,如果用租的,三天下來也要一千多元吧!現在不用錢就可以嘗試,在登山用品業界,應該沒人敢如此做吧。

 

與登山補給站編輯Linus約好後,和老婆到店裡取背包,補給站門市小姐悉心介紹MHM Divide 55 背包的各部分的功能,令我覺得感心的是其水壺袋的設計,因一般登山背包水壺袋大多設計於背包二側(技術攀登背包除外),但實際要拿水壺時,手要向後彎到幾乎扭傷的姿勢,否則就要請旁人代勞,十分不符人體工學;MHM Divide 55水壺袋設計成類似外掛式,使用時可掛於腰帶旁,不使用時可收進收納小袋裡,十分方便。

 

 

背包外觀

 

而其背負系統非常厚實,且以塊狀均勻分布於背部兩側,有效分散背包重量,各塊狀支撐中間的縫隙則是提供了良好的通風與散熱。尤其是肩帶,柔軟渾圓的觸感與形狀,剛好符合肩窩的角度;描述了這麼多,再來就是實際裝入行李與背負的體驗了。

 

 

揹負系統

 

本次試背要前往的是雪山東峰與圈谷賞雪行程,是由新北山岳協會主辦,說真的,加入北岳會員二年多,還沒參加過北岳舉辦的活動,真是汗顏,其原因不外是時間無法配合或需自背睡袋睡墊,因擔心老婆的體力所以只好事後看看北岳季刊之遊記與之神遊。


因先前承諾老婆大人要帶她去爬雪山,正好在去年10月於150期北岳季刊看到有雪山賞雪的活動,而且是免背睡袋的豪華團加上是星期六、日的行程;可以完成對老婆的許諾、又可以賞雪、不需太重裝、老婆不用請假…等因素共同作用下,二話不說馬上報名了。

 

報名繳費後,在2013年12月12日行前說明會時順便要老婆也加入會員,本來活動名稱是『雪山主東賞雪團』,說明會時確定行程最高只到圈谷,雖然有點小失望,但細想也對,非雪季時圈谷上主峰的那一公里簡直是天堂路,何況雪季時冰雪覆蓋後,更不是想上就上得了的;想一想,生命寶貴,開心就好,山永遠在,要登頂,可於非雪季時再來一次。

 

在1月13日取得背包回家後,仔細研究各部分的功能與機關,此背包有幾個隱藏小束繩,不使用時可收起來,使行走時不會晃來晃去,而不小心勾到樹枝或其他東西造成危險,這點確實很用心。因本次行程要攜帶二日午餐、一日早餐、行動糧、行動水等食物;為了減輕老婆的負擔,主要的早、午餐與鍋、爐具都放到我這顆背包,老婆那只背包只放她個人的行動糧與行動水(在這次行程途中,北岳藍鯨教官說,登山活動中,個人用品、食物、水等都需由自己背負,不應集中於一人背負時,萬一該山友不慎發生意外墜落,所有東西隨他而去,則會造成更多的山難;聽完後,馬上低頭認錯);整個背包打包好後用體重計先後量測上肩前與上肩後之體重差,重量約9kg,扣除背包自重,行李約7.5kg,這時背包上方大約尚有可以塞下一顆睡袋的空間。

 

 

扣環收納前

 

 

扣環收納後

 

出發當天與老婆背著背包走到新埔捷運站集合,上肩後就刻意將所有束帶拉緊,模擬登山時的情境來感受此背包;實際上肩的感覺,真如前面所敘述,一整個服貼;背負系統的襯墊,分別抵住肩胛、中背部、上腰部,肩膀幾乎沒有被下拉的感覺,果然一分錢一分貨;而且沿路均有路人投來好奇的眼神,讓我走起路來有點飄飄然的感覺,雖然我很低調 XD

 

來到武陵農場已凌晨一時,因第一晚要睡在遊客中心外的走廊,選好位置後開始鋪睡墊、睡袋,此時這顆背包的設計優點就出來了,要拿取物品時,直接拉開側面的拉鍊,不用掀頂包就可以直接拿取放於下層的東西,尤其是在黑暗中可以很快地拿到想拿的物品又不致弄亂了背包內容物,非常地方便。

 

由於這次行程我們是抽到七卡山莊過第二夜,所以第一天相對輕鬆,上午得以在武陵農場閒晃、賞花,又碰巧遇到武陵農場舉辦『梅好弦律』張正傑大提琴音樂會;所以上午就在武陵的梅花和張正傑老師大提琴合奏的樂章下度過,這是在登山過程中遇過最有內涵的活動,加上陽光遍灑在武陵的梅園,彷彿預告春天不久將臨。


張正傑『梅好弦律』大提琴音樂會

  

中午在登山口看完電視,煮了第一天的午餐,我準備的午餐都是乾燥飯,主要是方便與營養兼備,且吃完後空袋可以裝垃圾(因袋口是夾鏈袋設計),其設計用冷水也可以泡,但時間要較長。煮午餐時就要來一段勸敗文,之前已買了一般的擋風板,也在幾次露營及郊山時用過,雖然是鋁合金製,但仍覺太重,所以有了找更輕量的擋風板的念頭;在和老婆於中和城市綠洲購物時,剛好看到瑞典 PRIMUS 鋁合金擋風板,可以直接掛在高山瓦斯罐外面,使用時拿下反掛於瓦斯罐上,擋風兼鍋架,重量又輕,容易收納,連老婆都讚不絕口,馬上就敗了下去,在上個月的玉山和此次雪山都很盡責地使用。

 

 

瑞典Primus鋁合金檔風板

 

 

實際使用狀況

 

飯後吃完水果,再做個暖身操,就開始進入雪山登山步道;由登山口到七卡山莊里程2K,在平地這個距離一般約30~45分鐘即可走完,但上山可就不一樣,且一開始就一路爬坡直上,所以正常這段路約要走2小時,而我們速度算快的,走了約1.5小時就到七卡;MHM Divide 55 背包在上登過程中因各部分之束帶都拉緊,完全不感到晃動,且因重量都平均落到背部與腰部,肩膀不會有重壓感。

 

因2點15分就到達七卡山莊,分配好床位並領了睡袋,幾個夥伴拿了睡袋就往前庭去,利用下午的艷陽好好的溫暖一下睡袋,讓今晚更好入眠;我和老婆則趕到廚房去找我們今晚的主廚、也是我們最喜愛的節目MIT台灣誌中的靈魂人物---全蔣清村長拍合照,後來幾位夥伴有發現,才把阿清村長請到前庭去和大家拍照。

 

 

阿清村長本尊

 

就在七卡的豔陽、阿清村長的故事、豐盛的晚餐後,迎接山上第一個夜晚來臨,本想帶相機腳架上山,經查中央氣象局之月相資料,知道這幾日晚上都會有月亮,無法拍攝星空才打消念頭;睡前領隊交代要將明日輕裝上369山莊與圈谷的東西整理好,正好測試MHM Divide 55的頂袋。

 

頂袋前後都有拉鍊,拿取物品非常方便,頂包內另有一個防水拉鍊袋,可以放置怕潮的3C產品,十分貼心;該頂袋的背帶是從背包正面的2條主要束帶拆下來裝的,這束帶也可以當成壓縮帶使用,很有創意的設計;由於是輕裝上山,老婆的禦寒衣物只能放在她的背包,這個頂包裡面只放了行動糧、第二日的午餐、老婆的行動水、備用電池等,因為比較輕,當然是給老婆背。

 

 

頂袋當攻頂包之測試

 

因第一晚宿七卡,如要上圈谷,上山約7K,下山到登山口約9K,來回共16K,路程不算短,所以吃完晚餐就早早睡了;預定凌晨2點起床,2點30吃早餐,3點出發;實際出發時間也差不多,凌晨摸黑登山在前年和兒子來雪山時就體驗過,老婆是第一次,只見她低著頭一步一步往前走,雪山步道路跡明顯清楚,倒也不怕走錯。

 

上了東峰,趕緊幫老婆拍她第三顆百岳的紀念照,在所有夥伴都上東峰後,太陽逐漸露臉了;前年和兒子爬雪山,是在哭坡觀景台上看日出,怎知在雪東上的日出更加漂亮,360度的景觀,由漆黑、暗紅、淺橘、亮白,一片光影色彩轉換,只見各位夥伴猛按快門,雖然氣溫只有-7度,仍然將手套脫下按快門,是為了留下這得來不易的美景。

 

 

雪東日出

 

 

月照雪主

 

日出後由於實在太冷了,便趕緊往369山莊而去;在這段路上已看到零星的積雪,步道上的積雪尚屬鬆軟,還未到要上冰爪的程度,有幾處下坡有積雪融化後又因氣溫低而結冰,走起來有點膽戰心驚;雪東到369山莊尚有2K,因坡度平緩易走,約1小時就到了;這時在369山莊的廚房,又遇到另一個驚喜,老婆二話不說馬上拉著他合照,他就是MIT台灣誌的常客、阿清村長的得力助手---巴力;老婆如償以願地拍完合照,趕緊拿出鍋子去裝巴力為我們準備的湯麵,雖然是簡單的湯麵,但其配料很多,麵條煮得剛好不會軟爛,熱湯暖呼呼的,邊吃邊曬太陽,啊!這才是享受人生啊!!

 

 

老婆與巴力合照

 

本來後續隊伍還要推進到雪山圈谷,但走在後面的一個夥伴在經過上述結冰區域時滑倒,導致小腿骨折;領隊當下即決定不再上去,待受傷夥伴由海鷗安全吊運至醫院治療後就下撤至登山口;雖然有些遺憾,但在等待海鷗直升機來時,於圈谷亦傳來有山友滑落圈谷受傷,這時才知道領隊的決定是正確的,保護所有隊員的安全,是領隊的責任,而遵從領隊的指揮則是隊員們的義務。

 

 

本次MHM Divide 55背包因行程關係,實際背負的時間不長,但整體背負過程的感覺相當良好,不過仍有幾個個人覺得尚有進步空間之處,提出供山友參考:

1、下方睡袋收納空間:雖原設計另設一防潮內袋,可使睡袋不受潮,但其袋口(外袋拉鍊處)過小,不論要收或要取出都不甚方便。

 

2、防雨套:原廠未附防雨套,以一顆約10張小朋友的背包,還要另購防雨套似乎有點說不過去(當然,店家要另外送的話是另當別論啦,哈哈)。

 

3、側邊棒狀拉鍊頭:因此次試背行程是冬季,在山上手套是不離手的,當戴手套要拉拉鍊時,容易滑掉,如採環狀拉鍊頭,則不管是否戴手套與否,都很好開關。

 

4、內藏之水壺袋:該水壺袋是很棒的設計,但其與背包連結處是以一個較大塑膠扣穿過背包上的掛耳,不知是塑膠扣太小,還是掛耳太大,在沒放水壺時,就會脫離,如放了水壺恐怕更容易掉。

 

以上是MHM Divide 55背包實際體驗與雪山賞雪遊記,雖然此次未抵達原預定目的地,但此行帶給我們太多的驚喜,認識許多愛山的朋友、看到日出南湖、月映雪主、目睹海鷗救難,在在都是人生難得的經驗;總歸是不虛此行。

 

當然也非常感謝登山補給站提供寶貴的體驗機會,以後沒事會常與老婆前往店裡,聊聊山,聊聊人,聊聊裝備;現在覺得登山補給站不只是裝備的補給,也是經驗的補給、知識的補給,更是山界人才的補給。

 

 


文章附件

所有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