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備討論區

雨季登山裝備提案:防水袋

keepon(編輯)

2014/5/21




雨季登山裝備提案:防水袋

文/編輯 劉友盛

 

台灣每年五到六月的梅雨季,以及七至九月的颱風季節,帶來頻繁且高強度的降雨,用心擘劃的登山計劃,難免會被風雨攪局。

雨季上山前,除了妥善的行前規劃與即實路況天氣掌握外,裝備的檢診與準備也是登山安全重要的一環,登山補給站將透過一系列文章,提醒大家仔細確認手邊的雨季登山裝備。

防水是戶外活動中,最需要謹慎面對的環節,連少有登山經驗的朋友都可能曉得,爬山時身上應該穿達新牌雨衣或Gore-tex來抵擋雨水的攻勢。

但身上所攜帶的裝備呢?除了罩在背包外的背包套外,背包內的防水打包更是關健之處,一到數個防水袋就可以提供良好的裝備防護!

 


不僅是多天數的登山行程才須要良好的防水措施,短程健行同樣不可忽略防水打包的重要性,一旦通聯器材、相機、備用衣物,抑或睡袋滲濕,對於人身安全會有極大的負面影響。

許多朋友採用塑膠袋進行防水打包,概念上絕對正確,但專為裝備收納而打造的防水袋,其經過修改演進的封口邊條設計,更易於山友操作,並確保封口處的抗水壓能力。

 

Sea to Summit 輕量防水收納袋系列,8L僅重30g 

 

Exped Fold Drybag CS系列附透視窗

 


防水袋發展至今也提供消費者多元的款式選擇,從輕量版、超輕量版、透視窗設計、洩氣閥設計、結合壓縮袋功能、獨木舟專用款,甚至有結合eVENT防水透氣布料可擠出內部空氣的特殊款式。

筆者在一日健行活動中,通常會準備至少一個10L以上的防水袋以備無患,也可做為分裝物品之用。

 

Sea to Summit Evac透氣防水袋,結合eVENT防水透氣布料 

 

 

Sea to Summit eVENT 輕量可壓縮式透氣防水袋

 

過夜行程配合手邊70L的大背包,筆者常用配置有兩種:


一是選用80L大型防水內袋,所有裝備一次搞定,開口大又好裝,但記得將風雨衣、雨褲、綁腿等裝備放在防水袋外的背包最上層,面對突如其來的雨後雷陣雨,才能從容地整裝,更無須再次掏開防水袋,減低裝備滲濕的機率。

 

二是選擇40L+20L的組合,20L防水袋放在下層,主要用來打包備用衣物、睡袋,至於爐炊具、食物、保暖衣物等,則放在上層40L防水袋內,遇到輕裝攻頂的路線,將防水袋擇一放在營地或山屋收納裝備。

 

其實還有第三種方案,使用數個中小容量防水袋,就能將所有裝備分門別類地進行打包,搭配多彩繽紛的配色,更能快速地鎖定並取出所須裝備,當然也可以拿麥克筆在防水袋表面做記號,意思是一樣的。這個搭配方案適合推薦給喜歡物品分類收納的整理控,看著整潔的防水袋排列在大背包中,想必會感到心滿意足。

 

功能正常的防水袋內層,防水貼條緊密地貼合在縫線上

 

開始脫落的膠條,水會從縫線開始滲入

 

剝落的防水貼條,這組防水袋使用多年,防水塗佈皆已失效,短時間的雨勢就足以突破表布滲濕內側

 

防水袋跟風雨衣一般,實際上都屬於消耗品,會隨著時間推移與使用而失去防水效能,當手上的防水袋防水貼條劣化、脫落,或是內側防水塗佈剝落,就是該考慮更新的時候了,勉強地帶到山上使用,可能會在不經意間造成更大的損失。

 

防水效能的衰退,都會有一些小徵兆,上山前整理裝備時,不妨多用點心思,稍微檢查防水袋的使用狀況,不要因為小疏忽造成隊伍隱憂,撤退事小,安全不可不慎!

 

看更多防水袋:登山補給站商店區-防水內袋


 


文章附件

所有回覆

  • 請問,用黑色大垃圾袋收納睡袋衣物等物的方法,有什麼缺點?

  • 易破~

    有時塞背包,或抽出來時,若太粗魯,或是太用力拉扯,比較容易破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