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討論區

請寫出五種需要冬眠的動物名稱?

cmpan(pan)

2008/3/6


1.烏龜 2.青蛙 3.蝸牛 4.蛇 5.蜥蜴。
晚間七點半帶狗狗去富陽生態公園蹓躂
從木橋進去後雖有些許燈光
但還是不敢一人進去
夜間黑暗除了鼯鼠小動物會出來
最怕的還是蛇了
二位阿伯還說現在季節不會有蛇
牠們尚且在冬眠
還問我牠們冬眠真的不吃東西嗎?
會何要冬眠?如何的冬眠?
有幾種動物會冬眠?
哇!問的我為之語塞
腦袋一想有蛇、熊還有....
真是還給老師了
作弊一下趕快去查了資料
當然還有其他的囉
不過裡面內容真的滿多的
有興趣的也自己去查一查來分享


所有回覆

  • 冬眠的定義不知是什麼? 最低能量運作? 松鼠儲果過冬和黑熊避冬算不算, 不然好像都是冷血動物? >>二位阿伯還說現在季節不會有蛇 阿伯的話參考就好, 因為昨日是[驚蟄]咧, 這幾天我被蚊子咬到自然醒, 還有今天我已經去螢火蟲花園觀察了, 沒錯了, 就是在[驚蟄]和[春分]之間三月19,20左右就會有螢火蟲了... 帶狗有好處也有壞處, 有出入山林經驗豐富的原住民, 獨自一人還是希望能有"東西"陪伴, 這東西不包含那東西, 什麼跟什麼? 狗之所以敏感, 除了嗅覺和聽覺外, 視網膜為桿狀細胞, 所以他沒辦法辨識顏色, 但卻對光線很敏感, 黑夜中可以看到人類眼睛看不到的東西. (又是"東西", 怎麼走到東走到西都是東西.) 人類的眼睛桿狀細胞卻比錐狀細胞多, 但因為人工光源之故, 還有分佈的關係, 似乎很習慣頭燈的運作, 而且一個比一個亮, 在螢火蟲季節賞螢同時, 可以採用紅色玻璃紙遮光, 一方面對於昆蟲和夜行動物降低干擾外, 一方面也讓自己的桿狀細胞的黑暗調適性不受到破壞, 一般而言進入黑暗期間, 需要30分鐘恢復80%的夜視能力, 只是在夜視模式下, 真的不太有辦法辨識色彩, 不過是否有能力可以用桿狀細胞辨識色彩, 這倒是一個很有趣的實驗. 基本上如果要遮光片調適, 青色(cyan)和紅色(red)就夠了. ps.有人玩夜視鏡嗎?
  • 我們都知道土撥鼠是標準的冬眠動物 松鼠會貯藏食物以備冬天之需 土撥鼠不懂得貯藏,但它的身體內卻藏有多餘的脂肪,冬天一到便躲進洞穴中睡覺,僅靠體內貯藏的脂肪生活。 有些哺乳動物如熊,冬天睡眠的時間比夏天為長,並沒有完全處於冬眠狀態。當氣候稍轉溫和時,牠們會從洞穴中爬出來活動一下,天氣變冷再繼續入睡,因此像熊、松鼠和花栗鼠都是屬於半冬眠動物。 真正的冬眠動物在冬眠時完全像死亡一樣,所有生命活動幾乎都停止 體溫降至與洞穴中的空氣溫度差不多,只是稍微高一點而已。 如此冬眠動物在這時消耗食物極慢,用來燃燒的燃料少,所需的氧也少,呼吸變的緩慢,心跳很微弱。 如果洞穴的溫度降的太低時,牠們會醒來,將洞挖的更深一點,然後繼續冬眠。 許多冷血動物也有冬眠的習慣,蚯蚓在凍結的土地下過冬;青蛙在天冷時,將身體埋進水塘底的爛尼裡,蛇也蜷伏在石頭的裂縫或第洞裡。 有些魚類如鯉魚在池水乾涸或凍結時,鑽進池塘底的泥巴裡面過冬
  • google來的資料,請參閱: 台灣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爬蟲類研究人員陳元龍指出,台灣地處亞熱帶,蛇類通常沒有絕對的冬眠,北部因冬季氣溫較低,蛇類在冬天的活動會明顯降低。 中南部的蛇類則幾乎不冬眠,而是類似休眠狀態,即使是冬季,天氣若變暖,還是會有零星活動。
  • 蛇是變溫及冷血動物,每當冬季到來,氣溫降到7℃~8℃時,蛇就開始進入冬眠狀態。冬眠時,蛇不吃也不動,僅依靠越冬前儲備的脂肪,來維持生命的最低需求。一直到第二年的四、五月份出蟄後,蛇才開始出洞活動。 蛇類中,蛇島蝮不是冬眠,而是夏眠。牠在四、五月份大量捕食,七月前後進入蟄伏狀態。夏眠時,蛇島蝮就躲藏在石板下或亂石縫中,等到九、十月份牠出蟄後,又開始大量捕食。 隨著地球暖化有些地區蛇確實不冬眠 有誰看過冬眠的蛇呢
  • 冬眠 引自維基百科 冬眠指的是溫血動物-某些哺乳類動物和少部分鳥類的在寒冷的季節,會通過降低體溫的方式而進入的類似昏睡的生理狀態。人們研究動物冬眠,主要是針對溫血動物。因為它們能精確地和有目的地控制自己的體溫。一些哺乳類動物(如蝙蝠)的冬眠不會間斷。其它的(如睡鼠,榛睡鼠,刺蝟,土撥鼠或者歐黃鼠)的冬眠伴隨有短暫的覺醒。 冬眠動物在冬季的行為 在秋季冬眠動物機會尋找冬眠的地方:中空的樹幹和地穴等,並在裡面鋪上草、秸稈、葉子和毛等作墊。在這麼一個佈置好的棲身之處它們會成群的蜷縮著身子,耷拉著眼皮,以這種低耗能的形式-Torpor(拉丁語:遲鈍),度過冬天。它們的體溫會降至1到9攝氏度。所有身體機能會大幅下降。呼吸很弱,心跳變慢,對外界刺激的敏感性下降。如果用紅外線攝影機拍攝冬眠的蝙蝠,會看到蝙蝠的身體呈暗藍色。例如土撥鼠在冬眠狀態下,體溫會從39降至7攝氏度。心跳從原來的每分鐘100下跌至2到3下。呼吸頻率可以延至一小時一次。腸和肝的代謝產物會收集在腸的下部,並且在蘇醒的時候被排出。動物在冬眠時會停止進食,或者是在短暫的蘇醒狀態中進行攝食。冬眠動物靠的是它們自身的脂肪度日。特別是褐色脂肪組織,這種組織位於肩膀和頸部,是非常重要的能量來源,特別是在外界溫度升高動物從冬眠狀態中蘇醒過來的時候,這個過程長達數小時。蘇醒過程的後半段,動物通過身體顫抖,(屈肌和伸肌同時收縮,一種高放能動作)可將體溫提升到正常水準。溫度越高,動物呼吸得越快。 冬眠的長短 冬眠的長短隨動物而異。歐洲刺蝟3到4個月。冬眠鼠可睡上6到7個月(名副其實)。但不能簡單認為,冬眠是一個長達數月不間斷的過程,相反,更常見的冬眠是間歇性的,長的休止狀態,低的新陳代謝中插有短暫的覺醒狀態。但動物不能經常回覆到醒的狀態,因為每次醒來都是要耗能的,醒的次數太多會導致脂肪貯存過早耗盡,以致在來年春天的真正覺醒時無「脂」可用。 社會性冬眠 一些冬眠動物如土撥鼠,甚至進行社會性的冬眠。在每個冬眠的地點會有達20只成年和幼鼠互相抵靠在一起,這樣它們可以互相取暖,不至於被急劇下降的溫度所傷。特別是脂肪貯存較少的幼鼠,在這種冬眠方式中它們更能夠度過嚴酷的冬天。 可能導致冬眠誘發因素 一直認為,冬眠的誘發因素是些外在因素,如環境溫度的下降和秋季食物短缺。但一些專家認為,逐漸縮短的白晝是一種冬眠信號,它會導致一些內在因素的改變,如激素水準的變化和季節性變化的生物鐘的調節。生物鐘看來會影響動物的行為,如脂肪貯存和為冬眠作準備。還有正待研究的關於冬眠地點高濃度二氧化碳的麻醉作用,可能也是冬眠的誘發因素。 覺醒在春季 春季覺醒的原因一直未明。環境溫度的升高和代謝產物的積聚可能都是覺醒信號。冬眠動物在覺醒時慢慢升高自己的體溫。荷爾蒙會導致褐色脂肪組織的分解,為體溫初步升高提供能量。當體溫到達15攝氏度時,肌肉會開始顫抖,進一步暖和身體。在有著重要器官的胸部和頭部溫度會比起其它身體部位更快的恢復。 冬眠對記憶的負面作用 維也納大學在對歐黃鼠的研究中發現,長達數月的冬眠會對冬眠動物的記憶構成負面影響。相比起沒有進行冬眠的動物,歐黃鼠在冬眠後無法解決它們在冬眠前已學習過的任務,如在迷宮中找到正確路線,或者是控制食物機器的槓桿。一個可能的解釋是,冬眠會降低神經的活性。科學家甚至已證明,腦部的神經元連接會在冬眠中斷開。 冬眠的鳥類 不但哺乳類動物會冬眠,一些鳥類也會。蜂鳥在食物短缺和寒冷的時候會降低其新陳代謝並且進入睡眠的僵直狀態。在饑餓狀態下,幼樓燕會在睡眠狀態中進入變溫狀態,這樣它就不需要像會真正冬眠的動物那樣把體溫降得如此厲害。鳥類的冬眠為時並沒有哺乳類動物的冬眠那麼長。 概念辨析 冬休 棕熊在其巢穴里的冬休(德文:Winterruhe)與冬眠不一樣,在冬休過程中,棕熊的體溫並不如真正的冬眠動物那樣大降。這種沒有大規模降溫的冬休也會在獾,松鼠和浣熊身上看到。這些動物在這種冬休狀態中會經常醒過來,換一下睡的姿勢。棕熊會在自己的窩裡這樣半睡半醒的度過7個月,期中不吃不喝,也不排便,只靠自己的脂肪度日。美國科學家發現,這種半睡狀態是由一種名為冬眠誘導觸發子 (Hibernation Induction Trigger HIT)的荷爾蒙引起的。這些物質能夠使棕熊既能度過冬天,又不至於喪失其肌力。一個人會在相似的狀態,如在病床上,喪失其90%的肌力。 鹿的冬天靜息狀態 最近發現,土生的鹿也會在冬季降體溫降至15攝氏度進入靜息狀態。通過將其新陳代謝率降至晚間水準,可以使得鹿度過這嚴寒的季節。 維也納大學獸醫研究發現,食物的豐足會影響這種對體溫和新陳代謝的調節機制。蛋白質豐富的食物,這在冬季並不常見,可能會不必要地提高動物的新陳代謝率。因此,在冬天不恰當的喂飼會導致春季饑荒的發生,因為冬季時鹿的新陳代謝並沒有下降,在森林里對草料的消耗過大,導致春季的草料短缺。 維也納大學獸醫學研究者相信,冬眠和冬休的界限不再清晰。很多動物都能通過相似的調節機制降低新陳代謝和體溫,海豹和鯨在長時間的潛泳中也可能會運用到相同的機制。 變溫動物的僵冷狀態 與冬眠形成對比的還有僵冷狀態,這可在很多在一些特定氣候區域生活的變溫動物中可見–蝸牛,一些昆蟲,大部分的爬行動物(蛇,龜,蜥蜴)和兩棲動物(蟾蜍,蛙。蠑螈會有3到4個月,慢缺肢蜥和龍紋蝰蛇有4到5個月,雨蛙和沙蜥蜴則有5到6個月的僵冷狀態期。 夏眠和干眠 還有夏眠,在熱帶生活的鱷魚和蛇(如死亡蝮蛇)會在旱季躲在泥潭等地點過夏。在溫帶生活的勃艮第蝸牛會在缺水的狀態下進行夏眠或曰干眠。還有一些蛙和蟾蜍例如飾紋角花蟾(Ceratophrys ornata)或者是非洲的牛蛙(Pyxicephalus adspersus)也會夏眠。夏眠的生理作用是,在炎熱又缺少食物的季節里節省能量;一如冬眠,這些動物會在夏眠中降低新陳代謝。在上面提到的兩棲動物甚至會將腸的容量減少40%。這樣,食物攝取量可以減少60%。當食物不再短缺的時候,腸又會回覆到原大小。
  • 很多希瑪拉雅臨死之人聽說看起來死了, 其實還沒死, 只要有人有能力救他們, 最讓人稱奇的是一位阿本仔, 雪地失溫, 竟然搞起冬眠來, 真的是奇事一件, 如果冬眠跟睡覺一樣, 我也常常白天在冬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