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行程紀錄

雙溪虎豹潭竹子山古道訪十三茶行遺址登橫山連走樓仔厝古道O行

活動日期
2013/9/8 - 2013/9/8
所屬團體
山通大海登山隊
困難度
3
類型
» »

mori(mori)

2013/9/16


    位於新北市泰平里(1)虎豹潭東南方的竹子山山區,根據清朝舊墾契記載,此處往昔有「香碓坑」、「石皮坑」、「猴洞坑」三個小聚落,而今日所拜訪的「十三茶行遺址」,就位於「猴洞坑」境內。據《雙溪鄉誌》提到,該茶行因位於安溪茶販(商)古道來往要衝(1),加上到光緒年間大坪各庄盛產茶葉,當時茶販往返於水返腳間,竹子山十三茶行遂興起(3),不過到了日治初期,由於土匪的侵擾,竟然遭受到焚毀的命運,茶行自此沒落(4)。

日期:2013/09/08

天氣:晴午後轉陰

人員:獨自一人 

行程記錄:

09:00 雙泰產道12K虎豹潭停車,在此遇到永和登山隊,一同前往虎豹潭營地,由林領隊帶領下作伸展操 H379M。

10:04 漫長的伸展操完畢,由營地往回走 H377m。

10:11 往左踏攔砂樁過溪往橫山 H376m。

10:12 沿著虎豹潭古道前行不久遇岔路,右往大平34號不取,續行 H384m。

10:26過明治37年(1904)石砌土地公廟,在此拜別永和登山隊,取右行往竹子山古道十三行茶行遺址 H388m。

10:33 一路往上過小溪流,遇分岔路往右走山腰水管路 H402m。

10:40 再度過溪,稍行片刻有一保安林翰林產局界樁,續上不遠又有一座古樸的土地公廟 H423m。

10:50 經一片人造杉木林,再過一溪溝 H498m。

11:00 抵十三行茶行遺址,有二間相連已傾圯的古厝所組成,只剩下斷垣殘牆 H519m。

11:13續行山徑沿溪谷上方腰繞,下至溪谷過溪後緩上稜 H515m。

11:50 稜上雜木林山徑,路面還算清幽,來到一路T字分岔路,右往壽山宮稜線,往左走山谷路往橫山、三分二山鞍部 H650m。

11:54再度下到溪溝,往右循溝往上溯源為乾溝路 H649m

11:59 接上傳統路,右往三分之二山,取左往橫山 H686m。

12:12 穿越密箭竹,遇指標牌:往橫山約20分,竹子山茶行遺址約60分/虎豹潭約120分,取左下行 H699m。

12:22 橫山,頂上有一圖根點 海拔714公尺,這時天氣有些陰霾,隔著大溪川河谷,依稀可見窖寮山、七兄弟山、三方向山等山。

12:28 遇分岔路,左下虎豹潭,續往前行三方向山約120分 H700m。

12:41 往後路況變差,經芒草區,一時找不到路,只好硬闖而過,不久看到舊路條,心安了不少 H683m。

13:06進入山腰路未見路條,只好往右上切稜線多箭竹,在此折騰一番,再度見到路條,轉稜處取右陡降路 H670m。

13:20 走山腰路,一時衝過頭來到小山頭,未見路條,折回原來路往下切 H622m。

13:45 630十字越嶺鞍部,直行往三方向山,右下石盤寮瀑布,取左下紅壇,此路線曾於2008.05.18 來過,歲月不饒人,轉眼間已過了五個年頭。

14:01 時候不早了,加上山徑久未人行,還是趕緊下山為妙! 剛開始路況尚可,往後山徑變得越來越差,沿溪溝下探,發現有點不對勁,往上方看到五年前綁的路條,早已殘破不堪 H601m。

14:20來到竹林叢找路,頓時陷入五里霧當中,舊路已不見蹤跡,只好自行開路,隨後幸運找到溪邊山腰路,這裡見到舊路條 H598m。

14:35 循山腰路前行,到達一處廢棄梯田,續往下找路,來到溪旁 H560m。

14:46 越溪到對對岸走一小段路,再回到另一岸邊,由此轉進另一廢棄梯田區,此梯田較先前面積大了許多,大概上下大約有三層 H559m。

14:55 走到梯田的盡頭,遇到倒木繞路而過,隨後下行路有舊石階路,這裡草長木繁,遮蔽瞭山徑,走著走著居然撞見到一座有應公廟,此廟在五年前來此,並未注意到,廟內排列三塊石牌,好像刻有名字,因字跡有些模糊,加上天色昏暗,無法辨識,就匆匆離開 H541m。

15:17 這時天色更加陰暗,加緊腳步一路奔下到泰平溪一股溪流源底 H492m。

15:41 過溪後,往左沿溪旁小徑前行,接連的廢棄梯田,田中雜草高過人,一路上披荊斬棘,有些跌跌撞撞,好不容易來到北勢溪源頭的泰平溪主流,取左過溪接上虎豹潭過來的山徑。

15:45 過溪後往右行二度過溪到拱形水泥橋前,有分岔路,右往大平10號,直行往合流瀑布/大平28號,取左過橋往大平山下四叉路 H475m。

13:58 循舊石階路而上,來到四叉路口,左上往大平山,右往破子寮,取左下造林路 H539m。

16:06寬大的造林路好行,不同以往這裡沿途架起了香菇棚,遇分岔路,右下往紅壇出雙泰產道約9.5K,取左續行H473m。

16:12 到大平20-5號賴宅後方,接產道右出雙泰產道約10.1K,取左行

16:26 產道底鐵皮屋遇到屋主簡先生,閒聊一番,續行小徑經大平21-1號,不久有分岔路,左往大平山山腰古道,取右下石階路。

16:28 過「樓仔二號橋」,有岔路,左回「虎豹潭古道」,取直行「樓仔厝古道」 H419m。

16:38 過小水泥橋,經大平26號門前欄杆下方,上方狗兒狂吠,趕緊通過 H409m。

16:43經昔日大平地區的傳奇人物「曹田」蓋給細姨的「樓仔厝」,現為大平21、22、.23、24號的簡姓農家 H414m。

15:05 回到早上虎豹潭營地。

15:12 回到停車處結束此行。

 

註1:泰平里,清朝稱為大坪,日治時代稱大平,戰後取吉祥名為泰平,不過現今當地人仍稱作「大平」非「泰平」。其開發為道光四年(1824),蘭營守府武略騎尉黃廷泰千總招佃墾耕於此,人稱「黃總大坪」,目前在雙泰產道9.1K處附近還留有一「蘭營守府官」的總爺祠廟。

註2: 安溪茶販古道,形成約在清道光年間,路線大致為現今頭城→石空→烏山→大坪→柑腳→盤山坑(雙溪頭)→平溪→汐止(水返腳)→萬華(艋舺)。在「噶瑪蘭廳志」紀事「入蘭孔道」上有記載: 「茲查有一路,地甚寬坦,毋庸多涉深溪、重經峻嶺;只由頭圍砲臺外,斜過石空仔山,六里至鹿寮(一名待牛寮),再十二里至大溪,又十二里至大坪,二十里至雙溪頭,雙溪頭二十里出淡屬之水返腳,再二十五里便抵艋舺矣。統計自頭圍至艋舺九十五里,自蘭城至艋舺一百二十五里。凡所經過內山,素無生番出擾,一概做料煮栳、打鹿、抽籐之家。而大溪、大坪、雙溪頭一帶皆有寮屋,居民可資栖息。現安溪茶販入蘭往返,皆資此途。惟中有溪流數處,深廣五、六尺許,必須造橋五、六座,設隘一、二寮,方足以利於行人。」

註3: 十三茶行位置偏遠,應該是屬於一個小型茶葉加工廠性質。日治時期,山區如三貂嶺、金山竹子山等地,都有類似的茶葉公司出現。

註4:十三茶行遺址焚毀事蹟,據當地耆老謝火在的說法(2009.1.17)。


文章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