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登山論壇

布袋嘴與三尖山三角點號碼之謎!


7777(ROC)山友於三角點照片區中貼了一片磐石照片,是目前登山界發現此類唯一的一片磐石,此磐石我也曾於民國84年4月9日拍照存證,當時我會執著找「布袋嘴」的基點是因為此號碼記載為三等三角點1058號,但此區域的三等地籍三等三角點號碼應該不會超過1000號以上(一般都在300~450號左右),以三角對測網拉起來,此處缺了一顆二等三角點(除非以前東港山為共測點),而且號碼與附近的二等三角點號碼相近,所以我深信此點應該為二等三角點,尤其現在的二等三角點1058號在苗栗縣三尖山,許多山友都知道這顆三角點是用三等三角點6649號研磨改造來用,而三等三角點6649號為那一座山卻又空白,其原因又為何?當時有位阿伯告訴我以前三角點在衛生所牆角,但被拆掉了,可是他家後院有一片三角點磐石,便帶我到他家拍下了這片磐石,但這片磐石又不是正規的三角點磐石,上面刻「三角原點、B、土地調查局」等字,到底用途為何?「布袋嘴」三角點1058號到底是二等或三等三角點?我質疑當初以這片磐石代替三角點來測量?有興趣的山友加入討論如何?或再接再厲看可否找出原點以證實等級?當年三角點埋設順序為三等地籍三角點(號碼為漢字一~一一六0號由上往下直刻)→一等三角點(無編號)→二等三角點(號碼為阿拉伯數字1021~1697號由左往右橫刻)→三等大地測量三角點(號碼為阿拉伯數字4130~7558由左至右橫刻),由以上數字來看二等1058號屬於很早期埋設的點,實在沒理由拿很晚才有的三等6649號來研磨改造使用,所以很有可能布袋嘴的「二等三角點1058號」很早以前就遺失又廢點,或用現在看到的此顆磐石代替使用,所以後來的二等三角點1058號就填補於現在的苗栗縣三尖山,民國57年版的三角點成果乙書記載「布袋嘴原點」三等1058號,特別加上「原點」兩字或許就是指這片磐石,民國69年版三角點成果乙書記載「布袋嘴」三等1048號是為筆誤,因為王雲卿先生記載的布袋嘴號碼也是三等1058號。

所有回覆

  • 當初繪製堡圖時要同時用到三角測量、水準測量和圖根測量,1909年之後陸續展開的一、二、三等測量所使用真高原點在基隆驗潮場的水準原點,其採用1904~1913年觀測的中等潮位(原點標高2.3501M),台灣一等水準測量的年代自1914~1924年完成,堡圖是在1900~1903年測量的,所以不可能用基隆驗潮場的資料,我猜「布袋嘴原點」是堡圖水準測量的原點,最初可能僅用那一面基盤來當基準點,並無設置一般三角點的柱石(所以在1926年之前沒有編號),堡圖上這個點位的高度是7.1日尺(2.15M),但後來的測量資料卻記錄為1.85M(成果表上其周圍的點位高度都和地圖上的標高相符),可見這個點的設立的確很有學問,過了二十多年後二萬五千分一地形圖測圖之時(1926),“二等三角點1058號”被設立在此,但實際執行的是三等測量,所以變成三等三角點1058號,1976年聯勤重測又看成1048號,總之以上所述因為沒有資料都是亂猜的,僅供參考而已。
  • 鄒仔讓我覺得自己是電腦白痴,你們兩個又讓我覺得是基石白癡,雖然還有五六十年(或七八十年)可活,偏偏頭腦越來越回去,要學到何時啊!
  • 我覺得二等不太可能.因為離一等點太近了.日本人不會做這種事.陸測點不可能這樣立,而且基盤也不是這樣.地主說兩者位置不同,不是同一點,實測也不同位置. 還有為何是B而不是A或十字,B是否為水準的簡寫.
  • 若論基點方面研究的造詣;克德兄與大鵬兄都是屬於最頂級的大師,這點是許多山友眾所公認的,但...這「布袋嘴」號碼之謎實在難解!大鵬兄我也與您有同樣的見解,前東港山是一等三角點,身兼二等共用,距布袋嘴直線距離只有2.75公里,況且前東港山堡圖上也有地籍三等點,布袋嘴不但沒有二等條件,甚至連三等點條件都很勉強,或許另一可能是否與凍子頂山一樣用二等基石當三等用,但偏偏凍子頂山是大地測量點這個理論或許可成立,但布袋嘴地籍點測量的年代與大地測量點相距數十年,年代上對不起來,或許可到當地設法找出原點,當時當地阿伯也告訴我從前確實有三角點,以我摸基點的經驗聽他描述,應是三角點柱石沒錯,但他說圍牆改建時挖走了。
  • 各位前輩大家好,小弟認為這應該是三等地籍點 日本人不會把水準點寫成三角點的,水準點就一定是寫水準點,不會離譜到這樣的,這應是地籍點,因為上面寫了「土地調查局」,這單位在於1898~1905之間進行測量,小弟猜測7777前輩所示照片應該為「蓋石」(見附圖),(找了一些日本網站講的),因為不是測量用的,所以沒有十字,另外邊邊看起來也同樣有凹槽,大概是扳開時要用的。 蓋石的網站: http://members.at.infoseek.co.jp/uenishi01/j100setsubi.html 文章中有提到:都心部、必要場合柱石地下設置上蓋石(、)。 如果沒錯,台中或是虎子山應該也會有類似的蓋石出現,另外查看照片我也懷疑台中3-120以及3-160也有蓋石,看起來像是45x45cm大小的蓋石(可能原點的蓋石有意義性,做大兩倍) 台中照片: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Article/One.asp?ArticleID=4184&ReplyArticle 那接下來的疑問就是三角原點B了,我同意這是另一個原點,只是問題來了: 1.是台中的蓋石被運來布袋嗎? 2.或者是後來在布袋又進行了一次原點校正? (三等編號一千多號中還有一些缺號,會不會有另外兩個是埋在這附近,像台中一樣有三個點?)所以台中是三角原點A???? 3.或是像爪哇島一樣,兩個都是地測原點,一個原點測經度,另一個原點測緯度? http://www5a.biglobe.ne.jp/~kaempfer/mapsuv200/shiseki/etc/et3.htm (應該不太可能,因為號碼太後面) 4.1906年大地震所以又設立了這個原點來幫忙校正? (不過同年虎子山原點選點測量完畢,所以這顆是一等點?前東港的?看起來又不太可能,畢竟這裡沒有基線,但是1906年好像已經沒有土地調查局了) 5.這是連接台灣澎湖測量的原點,此點曾有使用過 (假如真的是3-1058的蓋石,會發現號碼是很後面的,雖然說日本人埋基石不重視號碼,不過如果真的要和3-89同時當原點的話,不太可能用到這末段的基石,澎湖一查發現大約為3-855~3-939之內,應跟3-1058同時埋設,只是,這後面號碼的三角 點是被運到北部,或是東部和屏東去埋的,單單這一顆落在中部,應該是特別需要加測而運過去的,所以是專為澎湖測量用的?也因為不是台灣測量原點,所以史書並沒有記載此點?)所以澎湖會有一個三角原點A???? 也許要等三角原點A蓋石出現了才知道謎底.... 不知道 以上是小弟亂猜的 我竟然一整晚沒睡在想這個難題 orz
  • 蔡大哥您的「台灣導覽」課程精彩絕倫,仔細聽了您兩小時的課程,方知台灣也有許多美麗的地方,而如此的旅遊方式可深入許多小村落,是很愜意的旅遊方法。
  • 仔細看了堡圖的海岸線之後,布袋嘴原點在1900年時距海邊僅數十公尺,所以就猜測有可能像基隆港的水準原點一樣,沒有直接設在港口是不是怕海浪的影響潮位的量測就不得而知了,找遍目前的資料都沒發現地籍測量高程控制的水準原點在何方,就1058這個突兀的數字來看,1926年之前的時代應該沒有設置普通三等三角點,而且後來設立的基點應該擁有自己的盤石,又臨時台灣土地調查局於1905年3月31日結束業務宣告廢局,所以這塊原點一定是在堡圖測量時期(1900~1904)出現的。 至於2等1058號被硬坳到三尖山的三等基石上,那真正的2等1058號基石又去了那兒?據成果表上的資料來看改號碼是日本時代就已出現的,若2等1058真的立在布袋那勢必會被改成三等,一般而言3等6649號的埋點時間比2等1058號至少晚了10年,三尖山由6649改成1058的順序也不太合理,還有,因為地球曲率的影響布袋海邊是看不到澎湖的(距離50KM要200M高才能通視),而且成果表上「布袋嘴原點」這幾個字就否定了從台中般來的可能性。
  • 關於三尖山的推敲,小弟想了一個理由說服了自己 要接受這個理由必須先接受一個假設:當測量某一地區時,基石應當是整批 運過去放在某地的,這某地我不知道,可能是測量單位,要看他剛好搬過 去的號碼是哪些? 因為標識番號對日本人來講比較不重要(這點我確定),所以搬的時候可能 會連號也可能沒有連號,但是大致上是會有個範圍的 再來一點,一個號碼只刻在一個基石上面(所以3-6649當然不會再出現,消 失的2-1058也是) 首先來看2-1058,這號碼,再看看地理位置,會發現號碼相當前面,大致 上是屬於二等測量初期的基石,地理位置在平地地帶,所以應當是1919~1920 這時立下的 如果要把3-6649改刻成二等點的話,一定是要在三等點這一時期做的 經查表發現3-6649附近的幾百點位通通位於中央山地內,圖名有霧社、苗栗 、內埔、梨山、東勢...等等,已經是很後面時期的測量了。 在看一下這些地點的二等測量番號是位於1400~1500多號內的,應該是後期的二等測量,所以2-1058也可以由此推定不是在這時候才埋的點 所以我的假設是,埋下2-1058後十年,他們發現此點遺失了,但是此測量單 位內因為早已進行完這一山區的二等測量,所以沒有二等點了,在看下面的 三等點番號發現「內埔」後面的點位圖名,通通在南部的深山,這些地方的 二等點號碼剛好是接著內埔以下的號碼。 因為中北部沒有庫存的二等點了,但是又必須再用這個點位,於是只好先用 個三等點頂替,刻上原先消失掉的2-1058 以上又是我亂猜的...
  • 新望嶺的基點原本是二等點,但因測量時的須要將等級提升到一等,以二等點磨平充抵使用,這個工作是於日據時代就完成的,但三尖山的6649號確沒磨掉,只是於6649號的下面再刻上較小字的1058號,並將「三」磨成「二」導致線條很粗,還有北觀音山、校栗林山用三等點磨成當四等點用,所以於日據時代將三角點研磨改造確有其事,當初地籍點測量先後順序為中部→南部→東部→北部,所以號碼有一個概略的分佈順序,當時雖然不很重視號碼的先後順序,但布袋嘴的三等1058號就差的太離譜了,據未考證的說法,當時從日本運來的花崗石材質地籍點統一放在現在的台中市精武路四0一廠裡面,而且日本人撤退台灣時庫房裡面還留有未用完的三角點。布袋嘴的號碼之迷,或許有須要到現場再找答案或到測量單位找以前留下的資料。
  • 前輩您好 剛剛發現堡圖右下方就有寫出水準原點的位置 還是在基隆港
  • 小弟發現答案了,答案揭曉,答案如下 [天文測量致箇所、澎湖島一箇所、紅頭嶼一箇所臺灣本島分當時恰海軍水路部布袋嘴於天文測量行其結果採用致,臺中縱橫線原點,臺中公園內在堅牢保存致居,其位置東經百二十度四十分四十六秒二十四,北緯二十四度八分三十四秒三十九御座。] 也就是說台灣,澎湖,蘭嶼都有各自測出原點座標系統來 (大概因為無法通視) 也可以說,布袋嘴是台灣的經緯度原點.... 當時正好和海軍水路部測出來的 (天阿,令大家震驚的答案) 可惜此點竟然見不到了>"< 而台中是開始測量用的原點...
  • 【台中的位置:東經百二十度四十分四十六秒二十四,北緯二十四度八分三十四秒三十】,位置在干城車站附近﹝不是在台中公園內,很奇怪?﹞,似乎和資料上的不同,資料上3-89台中的位置在東經百二十度四十分三十點四四六秒,北緯二十四度八分四十八點五六七秒,兩者位置不一樣,如果座標改為東經百二十度四十分三十四秒三十,北緯二十四度八分四十六秒二十四,才是在台中公園內,有待台中人去看看,搞不好可以在那裏發現另一原點! 本人以WGS84換算還是不行,不知道它所用的datum為何種系統?
  • 小弟查了一下堡圖的面天山 發現和map source定出來的位有誤差 堡圖上已經過了東經121度30分了 定位出來卻還在東經121度29分46秒 推測可能是後來不知何時的修正了... (虎子山原點重測成果?)
  • 今日江啟祥兄告知一則消息:鄭國棟前輩民國60幾年拜訪台中公園時,只見到3-120、3-160、及一很大塊的基磐,上面有刻【圖根點A﹝可能記錄錯誤﹞】的字體,而沒有見到3-89基石。推測鄭國棟前輩來訪時,可能此基磐A那時覆蓋在3-89基石上方,或一原點上方,因為對照張德喜前輩的舊照片,3-89基石上方,好像有一個蓋子!﹝請參考照片﹞
  • 前輩您好 小弟這邊提供間接證明法 經調整照片大小後下去量 基石3cm,洞約12.8cm 實物基石一半應為7.5cm,洞為x 7.5/3=x/12.8 ==>x=32 所以整個洞大小約在64cm左右 跟前輩在布袋嘴量到的61cm差不多.... 參考一下
  • 小弟有新發現.... 就要麻煩南部的基石迷去問看看了 太巧了,那個年代,又是水路部測定的... 如果沒錯,布袋嘴專賣支局所寫的經緯度就是三角原點 看經緯度也很像 不過就不知專賣支局的所在了 如果真的是在現在的蓋石附近,那就是那一顆穩沒錯啦 令外全台只寫了這三個點的座標 沒有台中原點 所以更可以確定地籍測量座標是用布袋嘴的原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