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戶外活動資訊平台
2019/3/24
錫杖岳前衛壁 | |
錫杖岳前衛壁第一溝 | 北東壁grasshopper |
錫杖岳位於日本北阿爾卑斯山區的飛騨山脈南端,與東側的西穗高、燒岳等百名山相望,錫杖岳主峰雖僅2000米出頭,在北阿3000米的群峰中雖不起眼,但主峰前的巍峨挺立的「前衛壁」,卻會在所有一睹其面貌的攀登者心中種下一株小苗。
錫杖岳岩質主要由安山岩組成,每道稜脊、岩溝與山壁上都留下不少由前人汗水、勇氣與決心刻下的路線。由於路程方便,且岩壁距離登山口不遠,錫杖岳夏季為熱門的高山攀登(alpine climbing)熱門地點,知名的路線例如:曾經由知名攀登家佐藤裕介所完成,當時(20016年)日本最高難度的多繩距路線「しあわせ未満(5.13c/d R)」、其他熱門的知名路線包括以日本文學家宮沢賢治作品命名的「注文の多い料理店」等。
而冬季,錫杖岳更是冰、雪、岩混合攀登(mixd/ice alpine climbing)的熱門地點與絕佳練習場所,適合入門後想要累積更多攀登經驗的中階至進階攀登者,熱門的路線如東北壁的Grasshopper(グラスホッパー)冰瀑、前衛壁的第一溝與第三溝、及北沢大瀑直上主峰 是,也是我們此行的主要目標。
註:錫杖岳的攀登路線高度垂直落差多在200-300米上下,冬季的攀登路線幾乎絕大部分路線都是半日到1日的行程 (不含approach),我們這次爬的4條路線,從bacecamp to bacecamp 大約多在5-8小時內。從登山口到基地營路況好的話大約一小時,基地營到各路線起攀點大約15-30分鐘不等(視雪況會有很大變化)。
冬期クライミング (クライミング・ガイドブックス)
相同路線難度級數給的較保守,會比冰攀那本的級數給的低上一級
路線、裝備資訊給得較混亂。
新版 アイスクライミング 全国版 (クライミング・ガイドブックス)
同樣路線級數給的偏高,這本的四級差不多為冬期クライミング的三級
路線、裝備、下降路線等給得較清楚
2016/3日本 燒岳 錫杖岳 西穗高岳 冬季攀登 紀錄參考shuchuhao(chuhao)
https://www.keepon.com.tw/thread-9f10788d-c4e8-e511-80c1-901b0e54a4e6.html
福澤庸盛(フクザワ ヤスモリ)http://ojin.nobody.jp/shakujo.html | |
冬期クライミング (クライミング・ガイドブックス) | 冬期クライミング (クライミング・ガイドブックス) |
| https://blogs.yahoo.co.jp/nobuhiro_suzu/37204115.html |
3/3-D1。北沢大滝~本峰正面ルンゼ(正面溝)。4級上/IV。有較大雪崩風險。
3/4-D2。北東壁-左ルンゼ(GRASS HOPPER左溝)。3級上/IV
3/5-D3。北東壁-グラスホッパー右線(GRASS HOPPER右線)。4級/IV。難關處為薄冰、凍土。
3/6-D4。前衛壁-3ルンゼ三溝。4級/V-。本次冰況差,以雪坡、薄冰、岩壁為主。
未爬路線
前衛壁-1ルンゼ一溝。5級/V+。本年度冰況差,第一繩距未結起來,入口處在噴水。
北東壁-グラスホッパー左線(GRASS HOPPER)。4級/V+。入口處未結成冰柱相連,垂直難關處為薄冰柱。
2019/3/2 | 2015/2/3 |
2019/3/2 | 2017/2/27 |
前衛壁-1ルンゼ一溝。往年照片比對
2019/3/2 | 2007/3/23 |
北東壁-グラスホッパー左線(GRASS HOPPER)。往年照片比對
捨棄繩環6/7mm(1-1.5M)*5
主繩:8MM HALF/TWIN 60M*2
ice screw:10*1、13*2-4、17*4-6、22*2
cam: BD #0.3-2一套
nut:6-10隻
tricam:#.5-2。 4隻
piton:ANGLE*1、Knifeblade*4(短*2、中*2)
其他:BD woodpecker*1(未用)
ALPINE QD:10+4
另外部分路線記錄上建議多帶個2隻凍土釘イボイノシシ(WARTHOG),但因為不好買作罷。
路線上的岩釘,須謹慎評估狀況 | 受力測試後後噴出的岩釘 |
被冰埋住的保護點 | 敲到薄冰後面岩壁而歪掉的斧尖 |
熱門路線多有垂降繩環但狀況需仔細評估 |
入山背負重量約30kg
未上冰爪,全程穿硬底鞋走,雙杖好用。
到錫杖澤之前叉入口路標還算清楚,雪地上都有踏痕可跟
錫杖澤後為雪崩沖出的溪溝,即使有腳印也很快會被上方滾落的雪塊覆蓋,從叉路口往(H:1490m)上約15-20min內即到達錫杖澤岩小屋,可搭1-2頂帳。
需過溪一次、有石頭可踩不用涉水
6:20離營-6:40到北澤入口,經過一小段40-50度的緩雪坡後,接下來為60-70度的陡雪坡直上,中間有碰到幾段硬/硬冰混合,不時有SNOW SHOWER往下沖。
7:10至往中央稜PEAK1前的雪溝叉路口,應繼續沿溝直上,但這邊判斷錯誤選擇往左橫渡,後來發現繞至中央稜PEAK1前。
7:30至中央稜PEAK1壁前,決定從壁的左側繞過
8:00繞過中央稜P1,來到大片雪原,此處發現兩處大片雪層橫裂的雪崩徵兆,在此可清楚觀察到錫杖岳正面壁的三條溝,右手邊應該是烏帽子岩及延伸出去的東稜。於此選擇橫切至正面溝下方一路往上
8:20至正面溝起攀點,稍作休息整裝開繩。GB上為WI3兩繩距100米長的冰瀑,不過爬起來可能只有WI2+?。入口處為大約5米高80-90度的冰瀑。
8:40 LAN先鋒P.1,打了一隻錐,越過此瀑後後方多為雪坡偶有一小段冰壁(3-4米,70-80度),此處採短繩(繩長間隔10米)同時行進攀登,過第二段冰壁處有打一隻錐做保護,後面沿溝上,經過覆有薄冰及雪層的緩岩階
10:00 往左上方緩坡內角至最後一面陡直岩壁下(P.4),應為GB上P.4起攀點,正上方可觀察到覆有一層雪簷。左側看似可直接繞上,但雪坡陡直且看裡來很鬆,選擇岩壁上看來相對簡單的右側內角上,休息、整裝,在此沒發現現成確保站,在此利用舊岩釘*1,並補打一枚岩釘作站。
10:25 P.4(10+10米,難度為IV)YH 先鋒,起攀點不太好上,先放一隻#.5輔助,難關段為前面10-13米左右,大約每2-3米會有老舊岩釘可用(記得5隻左右,中間有之後來拔釘了),在此幾乎全為岩面,以冰斧塞進裂隙偶爾輔以徒手攀登,翻到雪簷高度處,後面10米難度較低有平台可採,放了#1與#2各一
11:15 Leader到TOP,11:50 Second到,整裝、休息,討論下降路。
12:20 出發。先沿線稜往北移動,切至錫杖岳主峰稜線前,發現要往H:2100m 鞍部路途遙遠,且稜線不好走,於是退回前面小鞍部直下東北向陡雪溝(介於錫杖岳主峰與東稜間)
13:00 從小鞍部直下陡雪溝
15:00 出陡雪溝接上較緩雪坡
15:30 回到北東壁基部
16:20 回到營地
北澤入口 | 左側的中央稜起攀點 |
中央稜起攀點 | 溝內位於雪崩入境上 |
一路陡雪坡無繩攀登 | |
不小心走錯路提早往左橫切,重新定位中,背景為中央稜P1 | |
最左側為正面溝、中間為直上溝、右側為グラスリンネ | |
正面溝全景 | |
正面溝入口處的2段冰瀑 | |
正面溝的冰瀑,前3繩距大部分為雪坡 | |
PITCH4起攀點(右側內角)。大約20米高的岩壁,難度為IV,左上覆有雪簷 | |
下面10米不太好搞,好在每2米就有打好的岩釘 | |
|
資料來源:新版 アイスクライミング 全国版 (クライミング・ガイドブックス)
*Grasshopper 可由右溝的雪坡切入(60-90度雪坡,有雪層橫裂開的痕跡,亦須注意雪崩風險),直接橫切繞至三條路線的起攀點下方,如此可避開入口處大約60米的陡雪坡避免被snow shower掃下。
*本日攀爬時在grasshopper入口整裝時不斷看到高頻率的雪塊從上方如滑雪道般噴出,因此決定採綁繩確保方式避免被擊中掃下,攀爬5米上到第一個坡面後發現可閃開雪坡凹陷處雪塊華夏的通道,因此後來仍決定採取兩人同時無確保攀登方式上去
8:20 由Grasshopper入口處起攀,前面約100陡雪坡無確保同時上攀,中間有一兩段垂直陡冰坡的狹小通道(5米內),由於位在snow shower必經路徑上,且偶爾仍有較大雪塊噴下,這段要特別小心攀登盡速通過
9:15 抵達左溝入口,架站整裝
PITCH1。 9:35-11:05,30M。 YH先鋒,從左側較傾斜處上,大約5米 75-90度,打了一 隻錐,上雪坡,再接第二段冰瀑(3米,70-80度),第三段冰瀑比較大約10-15米高,右側內角有一小段垂直薄冰柱,無法打錐覺得不好上,改走左側覆薄冰的岩階,上一隻錐在10米之前,對於這段薄冰岩階橫渡不太有信心,勉強打了兩隻13CM的錐,上去橫渡處又補了一隻17,剩下約10-15米的垂直冰瀑,雖然冰況厚實,但身上只剩一隻17、一隻22,雖然繩常目前只用了一半,但擔心上去錐的數量不夠架站,只好在此停下架站。
LAN上來後撿到一隻17CM的錐,應是攀爬時掉在路上,好在尚未被雪覆蓋,要是剛剛手中多這隻的話就可以直上了,另外垂降後才發現在第二瀑與第三瀑之間其實可以放隻#2CAM,如果有多放那隻的話信心應該會增加不少,在第三瀑前面就不用多浪費時間打了幾隻信任感不足的13CM短錐。
PITCH2。 11:05-11:45,30M。 YH先鋒。 放兩隻17錐後翻上雪原,往上走大約20公尺內有大樹可做確保站並原路垂降。
GRASSHOPPER左溝-グラスホッパー左ルンゼ。 | |
右側較寬廣冰瀑為左溝入口、左側冰柱為GRASSHOPPER右線 | |
左溝起點入口,不斷有SNOW SHOWER沖下 | 左溝開繩起攀處 |
,第三段冰瀑比較大約10-15米高,右側內角有一小段垂直薄冰柱不好上,選擇走左側的薄冰岩階 | |
P2起攀前,最後一段約6-7米的垂直冰面 | |
到頂後開始變天 |
資料來源:新版 アイスクライミング 全国版 (クライミング・ガイドブックス)
路線描述:
從右溝的雪坡繞過topo小稜線直接橫切到路線下(未開繩)
第一繩距起攀點借用左溝下的撤退繩圈+自打一根17cm的錐確保
橫渡至右線起攀,第一難關為內角,進入前會經過一段陡直的薄冰覆在岩面上,內角有小冰柱及凍土及薄冰,橫渡段YW在左溝冰瀑打了隻錐、翻內角前放了一隻CAM(#.75?),沿內角上約2米後有隻老舊岩釘。
到此在往上有冰可砍,往上翻約2米後即進入陡雪坡,再往前即為狀況良好的硬冰, 一般紀錄多在此結束第一繩距(約25-30米)。
第二段的硬冰長度約10-15米,大約70-80度間,YW在此打兩根17CM長錐翻上挖出上方雪坡內的樹幹做確保站,可選擇從這邊原路垂降,不過我們橫渡繞道左溝上方用昨日使用過的捨棄繩環垂降。
頂端以60米雙繩垂降兩次,直接回到右溝上切入口處
時間紀錄:
7:20離營-9:00北東壁 GRASSHOPPER下方
9:40從右溝繞至左溝起攀處,架站、整裝
10:00 先鋒YW出發
10:50 架站完成,lan出發,11:05 Lan過完第一內角難關,YH出發
11:30全員爬完,11:45 開始橫渡到左溝上方
12:15 從左溝上方用大樹上的捨棄繩環開始垂降,13:00全員垂降完成-14:00全員回到營地。
|
|
右溝WI6+的冰柱 |
繞至起攀點前。最右側為左勾起攀點。左側兩個瀑分別為GRASSHOPPER左、右兩線的起攀 |
|
|
難關前清理裂隙放置岩械 |
|
|
第一難關內角的冰柱 |
|
|
|
|
一路沿左溝垂降,60米兩段後可到右溝雪坡走下 |
Gear: cam#0.5、tricam咖啡色(#1.5)。13cm短錐可打但沒用到。
由於預報顯示3/6下午天氣逐漸轉差,入夜後至隔日上午會累積10cm以上較大降雪 ,受到前天隊伍成員被雪崩沖走影響,不想承受太大無法掌控之風險,且能力範圍內可爬之路線已差不多完成,因此決定3/6上午爬完第三溝後,中午即打包提早撤出。
資料來源:
冬期クライミング (クライミング・ガイドブックス)左圖
、新版 アイスクライミング 全国版 (クライミング・ガイドブックス)右圖
06:30離開營地、7:00到第三溝入口
P.1:07:00-07:10。 陡雪坡(50-70度)NO ROPE SOLO 。30m。
P.2:07:20-07:40。左側岩階覆薄冰與雪,30m.
P.3。07:40-08:30。YH leading右側懸岩,放了一隻咖啡色Trivandrum+兩隻舊岩釘做保護,右腳踩舊繩環半人工上。30m。
P.4。08:30-09:20。Lan leading ice tunnel。30m。翻上前在右側放了一隻#.5,左側薄冰有古董耳片。從左側薄冰清出古董耳片繞繩環進去做保護,斧尖鉤薄冰上face,2m上又有另一個古董耳片掛著舊繩環,趕緊掛入快扣輕輕take 小休片刻後,翻上去又是一段陡雪坡。
P.5+P.6。 09:20- 10:20 。YH leading 30m+25m 60-80度雪坡.起攀走左側兩階薄冰,13cm短錐無法打,放棄做保護,直接翻上5米左右兩階薄冰內角,翻完後過陡雪坡來到第二段難關(P.6),從左側薄冰清出古董耳片繞繩環進去做保護,斧尖鉤薄冰上face,2m上又有另一個古董耳片掛著舊繩環,趕緊掛入快扣輕輕take 小休片刻後,翻上去後是陡長約25米雪坡到鞍部灌叢確保站。
10:30開始垂降 -11:30 三段60米垂降回入口。 11:40回營地。
第三溝入口 |
|
pitch2~3 p4 chokestone 走右側的冰隧道鑽上 | |
| |
p5起攀,爬左側薄冰翻上 | |
p5起攀 | |
|
|
| |
原路垂降回去,大約在p2左右 | 溝內斷裂的雪層 |
13:50拔營完成,16:00抵登山口。錫杖澤下撤時,為降低雪崩風險,儘量貼樹林邊緣走,3/6下午當天降雪少多雲陰天,溝內狀況還算相當穩定。
三、營地
營地:
錫杖澤岩小屋(岩壁下可搭1-2頂帳)旁有雪崩痕跡,由於擔心營地會受影響,因此往上爬升約50在樹林邊緣整出一塊較不受雪崩威脅的營地(H:1630m)。
營地離登山口夏季輕裝約1hr,本次30kg雪季重裝約2-2.5小時,嚴冬期深雪時要估更多時間
營地走至第三溝入口約20-30min、往北東壁grasshopper入口約50-70min、往北澤大瀑入口約15-20min(依雪量、是否有路基而異)。
手機有微弱一格收訊 (中華電信國際漫遊會在docomo/softbank間跳動)
岩壁與路線海拔約在H:1750-2000m之間
錫杖澤岩小屋
錫杖澤與前衛壁
為降低雪崩風險,避開雪崩路徑所在的溪溝,移至上方有大石與樹叢作為屏障的樹林內紮營
四、下降路線
下降路線:
前衛壁、北東壁可選擇原路直接垂降
北澤:GB寫從錫杖岳北稜H:2100鞍部處往東下切繞回,但我們現場發現不論從錫杖岳主稜線(有數個小山頭需上下且鬆雪覆蓋在樹頂)或從旁腰繞到鞍部看起來路程都不近,於是我們選擇從錫杖岳主峰前的一處小鞍部(東尾根以北)直下一處東北向的小溝
陡雪溝平均坡度大約50-70度,剛下去時要切過一小段雪簷,直陡下這條小溝難關有兩處,中間有一段較陡直約2米薄冰(看氣候狀況而定),最後接到緩雪坡入口處有一個高約三米的陡直短冰瀑(70-90度),在此以上方確保放繩的方式(以樹做確保站)先放一人下攀同時打一根錐作為保護,下方人下攀到雪坡後,再轉換為下方確保方式,確保上面的人下攀。
從北澤正面溝開始下撤至回到北東壁入口附近花了將近三小時,時間主要花在找路,以及陡雪溝這段以面對雪坡方式下攀,且中間有2次開繩確保操作。
北澤爬完後我們捨棄紀錄中建議的2100鞍部,就近選擇錫杖岳與東稜間的東北向陡溝作為下降路線。
小溝結束後最後的冰瀑
五、其他資訊
雪崩風險評估:
不論在面南的北澤瀑、前衛壁、錫杖澤雪溝或北東壁旁的雪坡,均普遍有觀察雪崩痕跡或雪坡雪層橫向斷裂的雪崩徵兆,在大量降雪後的高溫需特別小心。
3/4中午約1330-1400,YW&YT在營地旁遭遇小規模雪崩(10*60米規模)事前無徵兆,YT被沖下約10-15米膝蓋撞傷,YW被沖下20-30米遠未受傷但遺失一隻冰斧。前一晚累計降雪量約10-15cm,本日氣溫與昨日接近,但有太陽直接照射雪層。
鄰近的北東壁該日有明顯且高頻率的snow shower不斷從溝的上方沖下,偶有較大量體的雪塊可能把人掃下。

錫杖澤入口的雪崩痕跡入山申請
採現場報備制
糧食、水源與瓦斯用量:
糧食:
早餐-麥片70g+50g calbee。豆漿粉30g+奶油
午餐與行進量- 200g(堅果、各式穀物片)
晚餐-150g乾燥米+湯包*1
每日行進水約700g(膳魔師保溫瓶)
水源:營地下方有流動水源,來回取水約20分鐘。主要以瓦斯融雪為主
瓦斯:一天用量估計每人40g瓦斯(4晚兩人用掉約⅔罐,460g*⅔ /4/2=39g/每人,每日煮水約5-5.5L),(爐具為jetboil minimo+1.5L系統鍋具, 官方數據 12 liters per 100 g,實際用量約為官方數據一半,差不多為非融雪用量的兩倍 )
瓦斯部分依習慣使用的爐具組合有所差異,但是可以稍加計算:500ml 水 10 度升溫到沸點 100 度 => 90cal * 500 = 45000cal,水的溶化熱為 80cal => 80cal * 500 = 40000cal,可以大約 "估計瓦斯用量為非融雪時期的兩倍"。
高山市住宿與採買:
住宿:推薦cup of tea(雖然距離較遠,但自由度較高、店員親切)、K’s House(離車站較近、為連鎖店、設備較高級、但較制式)。
瓦斯採買:アルペン フレスポ高山店(複合型運動用品店,樓下有大賣場)、KONG(登山用品店,在鬧區)
氣象:
參考WINDY.CCOM。白日約在0~ -6,夜間-2~-10度。3/1 日間有較大降雪,日間累計約10cm。白日攀爬時風速多在20-30km/h之間
Mountain Weather Forecasts:
衣物:
上層: dry layer(finetrack L1)+bace layer(P牌 thermal weight)+風衣(鳥牌 squamish hoddy)為基本備配,風大或降雪時再直接套件雨衣。
下層:dry layer(finetrack L1)+透氣排汗長褲,風大或降雪時再直接加雨褲
手套:vbl:橡膠/塑膠手套+bacelayer(powerstretch)+ outlayer(日本showa(較高難度先鋒時使用) / mont-bell alpine mitten(難度不高的攀登使用))
腳:潛水襪 或中等厚度羊毛襪交替使用 。化纖襪搭配睡眠時使用
睡眠系統:
睡墊:ThermaRest 半身充氣睡墊(R=4、120CM) 搭配 SOLite 半身泡棉睡墊(SOLite,R=2.8、122cm)。底部墊泰維克+腳部墊背包/塞進背包。
睡袋與露宿袋:Keepon 960 + Mont-bell dry-tec 露宿袋(U.L. Sleeping Bag Cover #112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