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戶外活動資訊平台
2012/12/6
行走里程數:9.6公里
爬升總落差:上升1285公尺/下降674公尺
清晨五點鐘,天色還是非常的昏暗,我先帶著三位夥伴開始從山屋右側的小徑陡上松樹林當中。這片松樹林的松樹分布得很稀疏,地面層之上的箭竹林也呈現不連續的散落分布。在黑暗中往前陡上的過程當中,得細心找尋路徑的確實位置,因為在沒有箭竹林密布的地區,有些路跡在黑暗中頭燈的照耀之下,其實真的很不明顯。途中在後方不遠處行走的夥伴還因為走叉了路,大聲呼喚我,然後再用頭燈的光線引導他們走到正確的路徑之上。等到這段連續性的陡上結束了之後,金黃色的朝日也開始從新康山的方向躍出雲海之上,開始將萬丈的金光,投射進山坡上的松樹林當中。
寬稜緩坡走來輕鬆愉快,一面走,一面還可以有餘力欣賞陽光投射進樹林之間所造成的美麗光影的變化。這段緩坡一路從松樹林之間走到了箭竹草坡大草原,這面大草坡是一個宿營地,旁邊還有一個有水的看天池,水質看起來還不錯。慢行越過大草坡的高地,漸漸地也能夠看到今日即將前往大水窟山屋所必須行走的美麗稜線,由稜線的走向看起來,今日的行程還是需要不斷地努力往上爬升呀!
我在草原鞍部附近歇息之時,看到了一頭雄壯的公水鹿停駐在對面的山坡之上,這隻水鹿的毛色健康漂亮,在陽光的照耀之下,閃耀著充滿生命力的迷人光彩。而當他開始沿著獸徑,以小跑步的姿態向前邁進之時,那強而有力的肌肉線條,更是充滿了生命的律動感。我很幸運地在這樣的一個美麗的早晨,遇到了這樣的一隻美麗動人的公水鹿,還為他留下了珍貴的影像,祝願他能夠在這片山林之中繼續無憂無慮的生活下去,也許在不久之後,又會成為另一位有緣份山友的美好回憶的一部分。
通過了鞍部,又要開始陡上了,此時達芬尖山孤傲陡峭的身影已經慢慢的出現在眼前。從這條稜線上觀看達芬尖山,整面的陡峭岩石惡地,看來凜冽不可侵犯。往大水窟7K的指示牌出現在眼前,里程牌之上的數字,則是今天所要戮力完成的功課。等到逐漸接近達芬尖山的山腰附近,終於可以看到他東面峭壁的險峻面貌。受到了托馬斯溪向源侵蝕的影響,達芬尖山東面的峭壁地形呈現出一瀉千里,往河谷深處直直而去的驚人態勢。接近筆直的峭壁地形,從山頂往下延伸,然後在山腰處形成了很大一片的崩塌碎石坡,行走的路徑以下行的走向,通過這邊的破碎地形帶。斷崖崩壁路段雖然距離並不長,但是還是讓人行走其間,覺得有幾分的驚險。通過碎石坡,走進有植被的路段,0730到達了達芬尖山的登山口。
從登山口到達芬尖山之間的路程出乎意料之外的好走,沿途多有植被,少數的地形路段也都不會太誇張。走在這樣面貌溫和的登頂之路,實在很難跟剛剛行走於達芬尖山東面崩壁時的險峻路況聯想在一起!10幾分鐘之後,登上達芬尖山。
達芬尖山,海拔3208公尺,有百二十岳不銹鋼基石一座,百岳069,三尖03。
今日達芬尖山之上的展望實在是爆好,遠近山頭全都一目瞭然、歷歷在目。我站立在山頭之上,眺望南大水窟山,心中不免想起了鹿野忠雄先生,他在1931年第一次從南駐在所出發,攀登達芬尖山的途中,遭遇惡劣天候的襲擊,鍛羽而歸。不過他並沒有因此而氣餒,隔日再戰,獨自一人從南駐在所整裝出發,終於一償宿願,登上達芬尖山。登山的旅程,在有了山岳的歷史和文化所營造出來的時間縱深之後,我們就可以在相隔許多年之後,跨越時空的隔閡,與我們所心儀的山岳界前輩高人,一同把酒言歡,留下另一種不同以往的共同登頂的美好回憶。
回到登山口0820整裝出發向前行,位於草原谷地當中的尖山山屋,如今只剩下一堆倒塌的建材,默默地與現在還有一些池水存在的尖山黑水塘寂寞相望。走過大草原路段,慢慢下降高度抵達鞍部,從這邊開始,又要連續上上下下好幾個山頭,才能夠到達南大水窟山。這些陡上越過山頭的路段,還好其間地形相當的少,只要緩步慢慢走,其實還不會太辛苦。等到越過31701峰之後,迎面而來了一大段好走的緩下稜線山徑,就這樣緩步下行,從松樹林走到了草原開闊地,經過了水質欠佳的黑水塘,還看到了一個乾枯的看天池,1020來到往大水窟指標3.6K處,這邊有叉路口可以前往杜鵑營地,這條路徑會經過北面山,當初鹿野忠雄隔日再戰達芬尖山,就是走這條路徑,由南駐在所出發,經由八通關越嶺道,左轉下切荖濃溪谷,之後循稜經過北面山,然後順著尖山的東北稜往登達芬尖山的。我在附近的草原樹蔭之下,卸下了大背包,脫掉鞋襪,開始煮食午餐大休息。
眼見離大水窟山屋的距離已經不遠(3.6K),雖然知道後面還有岩山、南大水窟山尚待努力翻越,但是心情上總覺得已經快到了,所以就在這個舒適的鞍部地區休息了快要一個小時,最後在1115再度起身出發。翻過岩山的路徑就是一直努力的往上爬,我一直矇著頭走到了岩山的山頂附近,發現到路況愈來愈原始,才覺得走錯路了,後來才知道正確的路徑要從岩山山頂下方切過,然後腰繞漸漸往下來到鞍部,最後又看到前面出現了一座山勢巍峨的山峰,那是位於南大水窟山之前的3371峰,這座山峰在山頂附近要走上一段碎石坡,然後注意路條轉向左方拉繩陡上續行,等到成功翻越過後,眼前出現一大片的廣漠草原,目標已經在望,一股作氣向前行,終於在1310到達南大水窟山,此處離大水窟山屋也只剩下1K的路程了。
大水窟山的山腰之上有一條彷彿無中生有、從天而降的大型瀑布,瀑布的水量充沛,飛泉流水撞擊岩石所發出的聲音,迴盪在天地之間,讓人敬畏。這樣的一個高海拔,距離上方山頭並不遠的瀑布白練,在這麼一個乾季當中,還能擁有這樣聲勢驚人的出水量,真是令人嘆為觀止!
眼見後方的隊友們慢慢地陸續到達此處,大家在山頂附近賞景、拍照,盤桓了非常久的時間,才魚貫地走上草原坡,翻過眼前的一座小山頭,來到了景觀視野一流的大水窟山屋。
山屋的雨水儲水桶已經沒水了,大水窟當中的水量還不少,只是要慎選取水的地方,才不會連池子中數量頗多的紅蟲一起給取了上來。如果是講究一點的人,可以步行到南營地附近取活水,取水之路,沿途都是好走的腰繞山徑,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準備好了隔日的行動水,我開始在附近閒晃,欣賞四周圍的美麗風光。清代八通關越嶺道與日治八通關越嶺道在大水窟附近交會之後,共同沿著大水窟山的腰部往台灣西部而去。日治時期的大水窟駐在所(山屋)遺址就在南方不遠處,爬上谷地南方邊緣的高處,就可以看見他如今傾倒在地的蒼涼模樣。我順著南方高地往下走進一處谷地,聽到了公水鹿用頭頂上的鹿角,大力磨擦、撞擊樹幹所發出的巨大聲響,但卻看不見公水鹿的身影。傍晚時分,雲層散去,新康山又驕傲地出現在雲海的上方。隨著太陽的逐漸隱沒,四周圍的氣溫也愈來愈低,大家不約而同地起身回到山屋之中,將四面八方的寒氣阻擋在山屋之外。
晚間睡覺前趁著天氣好,海拔高的優勢,大家齊聚在屋外,縮著脖子、搓著手,看著天幕上的繁星點點,一面辨認星座,一面用眼角的餘光捕捉流星瞬間即逝的美麗身影。我想,經過了5天的長途跋涉來到了此處,今晚大家的心情都是放鬆的,都是浪漫的,尤其是對於不去的秀姑巒山的6位夥伴而言,更是如此。我在與逐漸往山屋聚集而來的水鹿們道聲晚安之後,鑽進溫暖的睡袋之中,帶著對於秀姑巒山的敬意,沉沉地進入了夢鄉。
http://tw.myblog.yahoo.com/kenneth-classicalmusic/article?mid=23844&prev=23892&next=23811&l=f&fid=58
居士難道只爬到南大水窟山?
好像少了最後一篇?很期盼
寫來如行雲流水 柔暢自如
讀來似園中看花 繽紛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