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山裡的故事

1031202.與硬蜱(八腳怪)的第一次親密接觸(在中霸山屋)


上週行走了一趟為期五天的大霸北稜登山行程,期間在剛剛完工沒多久的中霸山屋住了兩個晚上,結果在第二天的早晨,正在整裝收拾行李準備離開山屋之時,赫然發現到左腿腿肚之上竟然緊緊的咬著一隻俗稱八腳怪的硬蜱!以往我都只是從文獻、網路或是其他人的照片上看到這種長相有點恐怖的小生物,沒想到也有這麼一天,可以近距離的親眼看到牠咬住了自己的皮膚,而且還死命不放的真實模樣。

這隻硬蜱全身黝黑油亮,在太陽光的照射之下,呈現出些微"油墨"般的光澤(有點像是蟑螂)。牠的體型比我想像中要大上一些,而且當他用前端的口器死命地咬進皮膚當中之後,牠後面的身軀,其實是已經呈現出微微向上翹、離開宿主皮膚表面的狀態。

我在很早期的時候,就已經對於這種可能會傳染一種名為"萊姆病"的法定傳染病的小蟲子,有過一些初步的認識,也整理發表過一篇部落格的文章,用以提醒自己在登山時要小心注意牠,也同時提供給廣大登山的好朋友們作為參考使用。該篇文章的網址如下:

http://blog.xuite.net/kenneth.teng/twblog/131407959

現在一隻活生生的硬蜱已經張口咬住了我,我先試著用手指推推牠,發現到牠的口器真的是咬得非常的緊,這也可以從口氣周圍皮膚變得有點稍微凹陷的情形看得出來。之後我拿出打火機小心翼翼地進行"火攻",燒掉了自己好幾根的腿毛,也燒掉了硬蜱的兩隻部分後肢。接著拿出綠油精來"淹"牠,可以看得出來面對到綠油精的強烈刺激性味道,牠感覺到很不舒服,開始有些動作,不過卻仍然沒有任何想要鬆口離開的跡象。原本我是應該再等待個20分鐘左右,讓硬蜱有機會主動鬆口離開的,不過最後我仍然是決定親自動手來"幫助"牠快快離我而去。結果就在我準備旋轉其身子,將之拔除之時,感覺上牠就順勢鬆口脫落了。

硬蜱脫落之後,傷口很小,但是可以看得出來彷彿是有點發炎感染的現象,傷口四周圍的皮膚有一點點紅腫的反應,而且如果稍微用力壓迫到傷口,還會有明顯的疼痛感覺。

硬蜱脫落了,我也不再流連盤桓,整裝完畢之後,就開始離開中霸山屋,踏上歸途。到了晚間宿營時,傷口附近壓迫到仍有疼痛感,再隔一日出發後,就漸漸地沒有了疼痛的感覺。下山後,為了保險起見,隔天早上就到台中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科"掛了號。就診時,醫生先仔細聆聽完我的主訴,並且和護士小姐興味盎然地看著我相機LCD螢幕之上所顯示出來的"案發現場"照片。之後先觀察傷口,然後又拍了兩張傷口附近的X光照片,儘量確認硬蜱的口器沒有遺留在皮膚當中。醫生跟我說,被硬蜱長時間咬住所可能感染的萊姆病,因為有致命的可能,也有高傳染性,所以會被疾病管制局CDC列為必須要義務主動通報的法定傳染病,不過在台灣地區,就他所知,為數極少的萊姆病病例全部都是"境外移入",還沒有發現到境內發生的。聽到這裡,我原本有些緊張的心情,也漸漸地鬆弛了下來。不過為了保險起見,醫生也跟我叮嚀說道,如果之後有發生不明原因(非感冒)的長時間發燒,時間超過一周以上,或是在此次被硬蜱所咬住傷口的附近,發生大面積的紅腫或是疹子,就要趕快回診做進一步的診斷和治療。醫生也在電腦上給我看了一些與硬蜱有關的文獻和照片,不過這些照片中的硬蜱,長相都跟咬住我的那隻很不相同。最後,我拿了4天份,聽說吃下去之後可能會有腹瀉、噁心、食慾不振、暈眩、頭痛等等嚴重副作用的抗生素藥物,離開了醫院,這次登山期間所發生的被硬蜱"親吻"的緊張事件,也終於可以暫時告一段落,我也在忙完這件事情之後,趕回家中附近的投開票所,帶齊證件,投下此次九合一選舉神聖的一票。

此次在中霸山屋宿營的兩個晚上,皆有搭設內帳就寢。不過在第二個晚上曾經到前方草叢中上廁所,也曾經為了拍照取景,而緊挨著山屋前方的濃密箭竹林不短的時間,所以我是判斷硬蜱應該是來自於附近草叢之中,而不是來自於山屋的內部。話雖如此,還是要請之後有計畫入住中霸山屋的山友們多多注意這則訊息,小心防範硬蜱近身的可能性,以免增加事發當時以及下山後就醫處置的麻煩過程。

(附註參考資料)

萊姆病防治工作手冊(疾病管制局CDC):

http://www.cdc.gov.tw/professional/downloadfile.aspx?fid=9306B76725036885

硬蜱與萊姆病(台中長青登山協會):

http://www.tc-evergreen.com/knowledges/36-mountaineering-knowledge/169-2012-09-18-06-50-03.html

野外遊玩雙腳牛眼紅斑

【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

台灣新生報2011年12月13日 上午12:01

三十九歲 陳 先生九十三年曾到山上旅遊,回家後雙腳出現長得像牛眼的紅斑,尤其以左小腿最明顯,肩關節、顎關節等也會疼痛。經醫師診斷感染萊姆病,但陳先生接受抗生素治療後,陸續出現肌肉不自主抽搐、末梢神經疼痛等症狀,走路也容易跌倒,平常難以入睡,後來發現是慢性萊姆病,透過高壓氧治療,症狀獲得改善。

萊姆病主要經由蜱感染,蜱感染伯氏疏螺旋體後再叮咬人、動物,人、動物就會感染萊姆病,這是人畜共通傳染病,多發生於人、犬、貓、牛、馬等哺乳類動物,並不會人傳人。

台北榮總呼吸治療科主任王家弘表示,萊姆病症狀很像流感,患者可能感覺全身痠痛、發燒、發冷,容易造成混淆。 王家弘主任進一步指出,萊姆病會產生「遊走性紅斑」,紅斑中間會有結痂。萊姆病若持續不加以治療,細菌會跑到大腦、心臟等重要器官,可能引起腦炎、心肌炎,嚴重甚至會致命。

台北榮民總醫院呼吸治療科主治醫師陳燕溫表示,在臺灣,萊姆病患者並不多,以北榮來說,一年大約有十多位患者。急性萊姆病多以抗生素治療,但部分患者經治療後會出現慢性萊姆病,可能是因為細菌沒被殺死,引起種種症狀,依據國外文獻報告,當氧氣濃度增加,可幫助抑制細菌繁殖、生長,因此使用高壓氧治療可改善慢性萊姆病症狀。

根據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資料,要預防遭硬蜱叮咬,在戶外活動或工作時,最好避免打赤膊,多穿淺色長袖、長褲、長筒襪,褲管可紮入襪子內。一發現硬蜱叮咬,要盡速用鑷子夾住硬蜱口器,小心、輕輕摘除硬蜱,以免口器斷裂殘留體內,且要趕快用肥皂清洗硬蜱叮咬處,以減少感染萊姆病風險。 疾管局提醒,如果有疲倦、頭痛、發燒、肌肉疼痛、頸部僵硬、淋巴腫脹、遊走性紅斑等症狀,就要趕快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史等,以利診斷。

http://blog.xuite.net/kenneth.teng/twblog/269154107



文章附件

所有回覆

  • 感謝分享此訊息,硬蜱和螞蝗都是登山時最怕遇到的小生物,被螞蝗吸附較好對付且少有副作用,看來有必要買一個硬蜱拔除器以備不時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