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討論區

長鬃山羊 中央山脈兩側遺傳變異大

ann469(雲英)

2003/8/12


長鬃山羊 中央山脈兩側遺傳變異大
從DNA定序發現兩大分群 推測在冰河時期遷徒來台後 因山脈阻隔而變異


記者許昌平/報導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研究台灣長鬃山羊 DNA,發現了同一種山羊竟存在兩個相當大的遺傳變分群,已分別將之命名為「花蓮太魯閣分群」及「南投 -台東分群」。農委會推測,很可能長鬃山羊在55萬年前冰河時期,由大陸遷徙至不同棲地,後來因中央山脈地形阻隔,造成後來遺傳上的差異。

台灣長鬃山羊Formosan serow(Naemorhedus swin-hoei)是分布於台灣唯一偶蹄目牛科的大型草食性動物,為台灣特有種之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其族群大部分生活在2,000公尺以上的原始林,以中央山脈及海岸山脈等未受人類干擾地區為主,但較低海拔地區仍可發現其蹤影。

根據玉山、雪霸及太魯閣等國家公園對轄區內的台灣長鬃山羊調查顯示,台灣長鬃山羊目前分布很廣,但仍有過度獵捕的壓力,在野生動物保育法執行後,仍然查獲獵捕山羊的案例,尤以台東及花蓮兩縣較多。

為進行台灣長鬃山羊的保育,特有生物中心利用DNA定序來了解台灣長鬃山羊族群在遺傳上的差異,同時建立台灣長鬃山羊之遺傳結構DNA序列資料庫,做為鑑定台灣長鬃山羊血緣關係之用。

特有生物中心研究分析台灣長鬃山羊粒線體DNA控制區序列的結果發現,台灣長鬃山羊具有兩個遺傳變異大的分群,稱為「花蓮太魯閣」及「南投-台東」分群,並推測兩個分群可能在55萬年前的亞洲大陸就已經分開,然後在冰河時期經由陸橋分別遷徙至台灣島上的不同地區棲息,由於湍急陡峭的河川加上中央山脈複雜地形造成地理上的阻隔,造成兩群山羊遺傳上的差異一直保留至今。


【 2003-08-12/民生報/A3版/今日話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