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崙山, 高 701M, 是內門鄉的最高峰,
在其南側山腰上的舊大竹崙聚落 (高約 400M), 雖然論行政區論流域都屬於高雄縣,
但在百多年前若要由大竹崙徒步往距離最近的市集,
卻是要翻過山後到另一側山腳下的南庄 (今台南縣南化鄉的鄉治),
然後還可再由南庄繼續走往府城 (今台南市) .
所以由大竹崙經「烏通崎」往南庄的「大竹崙古道」,
在當年可是條利用頻繁的重要山徑, 而散居的先民又就近分為兩路,
分別越過大竹崙山的兩側, 越嶺點也各有座福德祠以庇佑行旅,
在那百多年前出版的《台灣堡圖》上,
就可以看到標出南北路古道所在的虛線, 以及舊大竹崙聚落的位置.
如今大竹崙聚落的中心已經下移到協天寺附近 (高約 300M),
要開車上下山也都是就近來往山腳下的內門鄉金竹村, 或是更遠的旗山鎮等,
已經不再需要越嶺往返台南的南化地區,
曾經重要的古道, 在內門鄉境的部份就這樣慢慢湮沒且乏人聞問了.
而在南化鄉境的部份倒是因為附近的名剎與登山風氣的關係, 反而還維持得不錯.
似乎是約十年前興起的古道熱, 讓南路的大竹崙古道暫時重見天日,
前任鄉長也掙到經費投入, 由協天寺往五峯山福德祠的路上, 大抵不是產道就是舖階步道.
後來鄉長換人, 人去政息, 又歷經農墾凋零、颱風豪雨等,
連新整理出來的登山步道也已經再次湮沒了.
今年三月底探過大竹崙古道北路, 從舊大竹崙聚落走到大竹崙山的東北鞍,
可詳見於記錄 南化大地谷 暨 石松子山大竹崙山金光山 (2009/03) 中,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Article/One.asp?ArticleID=27699
雖然路線與北路的大竹崙古道並不完全相疊,
但在越嶺前所遇到的舊駁坎與廢墾地等, 也能讓人緬懷這邊曾有過的什麼.
這次再探大竹崙古道的南路,
希望能走通從舊大竹崙聚落到大竹崙山西南鞍的部份.
第一天黃昏從大竹崙往上到山腰上的泉水出處附近, 因路況跟天色折返;
三天後的清晨由北側登稜再下探大竹崙古道, 到山泉後確定全線走通.
不過, 這段路線看來還較像是古道的部份, 目前大概只剩下泉水附近的古階群,
其它的部份就是產道、廢產道、以及某段才新舖卻又已經荒廢的步階道.
計從舊大竹崙聚落到五峯山福德祠, 若再重走一次的話時程步程約為 30min/1.1K .
而順便走走清幽愉快、風景又好的烏山步道, 也是一定要的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