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戶外活動資訊平台
2014/5/5
熊空-紅河谷越嶺 心遊山蘇林 ![]()
幾年前,遊玩過幾個越嶺(桶后越嶺、巴福越嶺)活動之後,對北部近郊的越嶺路線開始感到興趣,很快就google到有著眾多遊記的熊空-紅河谷越嶺。(其實,應該還有哈盆越嶺、西坑越嶺這些難度更高的越領道)
因為會多次度溪,這次特別提醒要穿雨鞋。
一開始是平坦好走的林道路。 ![]()
這裡是第一個比較容易迷路的叉路,應該很容易誤走右邊寬敞的大路,實際要左邊的小路。
很快就遇到一個爛泥區,馬上體會雨鞋的好處。
熊空溪畔段 之前腳受傷,目前正在復健中的Hughes,臨時參加陪伴一起享受這越嶺旅程。 這是第一個渡溪,剛開始還會算渡了多少溪,後來就已經算不清楚了, 光是這樣的大型渡溪,就有五六處。 ![]()
第二次渡溪,溪流明顯大了許多,看地圖,這似乎是熊空溪上游,比起剛剛走過的溪段,要小了許多,但是溪水深度,已經是可以輕易渡過的程度。 ![]()
石頭也大了許多,表面又滑,這樣的巨石表面,登山杖沒有多大用處,已經有山友滑倒,自己也小心翼翼的。
看起來,我們依然是沿著熊空溪往上走,只是在熊空溪的兩邊,交錯橫切往上走,所以才不斷地渡溪。
第三次渡溪,還是沿著熊空溪橫切,溪水明顯小很多,石頭佔據的面積比溪水還多,比較容易渡過。 這次渡溪之後,就要脫離熊空溪,這裡標高540m左右,距離鞍部還有1.8公里,還需要爬升370m, 也就是過來就要開始進入橫切等高線的陡昇段。
鞍部前,1.8公里,爬升370m。 地形明顯的開始陡爬升, 因為配合公車時間到熊空車站的原因,所以我們出發的晚,領隊希望12:00可以到達鞍部,12:40下到有水源處,這樣才能夠天黑前出山, 所以這一段陡爬升,我們行進的速度算是快,我差點有點喘不過氣來。 還好中途休息處,小眯片刻,補充了體力,才得以跟上速度。 下次睡眠要充足點,體力才不會消耗太快。
進入陡爬升段,沒多久就看到人工柳杉林,這裡的柳杉,年齡不小,非常好看的一段路。
要渡的溪流越來越細小。
林相間歇出現比較原始的林向,樹上鳥巢蕨得數量逐漸變多。
雖然沒有柳杉林的筆直漂亮,但是這樣的原始林相,佈滿了鳥巢蕨之後,有著完全不同的原始野味,現在越來越喜歡這樣的狂亂。
爬升的角度,越來越陡峭,表示快到鞍部了,心裡還蠻期待的。
鞍部(海拔910m) 終於到達鞍部,而且比預定的時間,沒有晚太多, 到達這裡,已經12:20,大約花費兩小時40分,爬升600m,呼,好累, 我趁機會趕緊補足體力精神,都偷懶沒有站起來拍照,以免無法完成剩下約8公里多的旅程。 這鞍部是分水嶺,完全沒有水源,所以即便過了中午,我們無法在這裡用餐,必須往下走到有小溪流處,才能中餐, 所以我們大約休息了十多分鐘,等待後面的山友差不多彙集,就出發繼續趕路。 熊空這一段路,一路上沒有遇到其他隊伍,一上鞍部,就遇到從紅河谷過來的其他山友,還有外國人也慕名來行走這段越嶺道。 相較起來,紅河谷端的山友多了許多,可能是因為紅河谷那邊的交通方便多了,不越嶺、原路折返,走紅河谷端,是比較方便的。 這裡之所以被稱作十字鞍部, 是因為鞍部這裡有兩條路交會,一個是熊空-紅河谷越嶺道,一個是拔刀爾山到加九嶺山之間的稜線路線。 兩路交會,所以大都稱作十字鞍部,要往加九嶺山,鞍部這裡是最後的叉路口了。 ![]()
紅河谷段、陡下切尋找水源 一過鞍部,就開始陡下,前面提到紅河谷這端,接近鞍部,角度反而陡峭,幾乎是快速下切,不少地方還要拉繩下降。
柳杉林裡絕大部分是陡下,還好路徑良好,不會太難走,偶而需要拉繩,為了保護膝蓋,Hughes倒退緩下。 在柳杉林內陡下,也蠻過癮的。
和熊空那一端的路徑比較起來,紅河谷這一邊的路徑多了幾處小坍方,注意一下,是不會太難通行。 ![]()
漸漸的,平路出現的次數、長度提高了不少,雖然都不長。 到這段山腰路,陡下坡差不多結束。 標高657m,從鞍部過來1.1公里。
水源 下午一點,終於走到第一個水源,這段時間雨量小(所以熊空溪上游溪面淺,我們才得以順利渡溪), 這個水源乍看之下,只是一堆亂石頭, 在石頭縫下,才看到一點點溪水,從石頭間湧出。 Hughes體力真是好,一點也看不出是受傷的人。 ![]()
雖然,後面的水源更為豐沛,不過,時間有點晚了,所以在這裡用餐, 四位嚮導還背了貢丸湯料和鍋具,貼心的煮了熱湯和熱紅茶,幫大家補充水分, 真是感謝。 ![]()
仰望大家休息用餐的小溪流。 這條小溪,應該是加九寮溪上游,眾多源頭支流之一,這裡應該還分不清楚哪一個是加九寮溪主要溪流。 ![]()
我們在這裡休息了接近一個小時, 主要是要等一個山友匯合,協會的嚮導很貼心的陪伴一起,以免落單。 另一方面,前面陡上380m、1.9公里的趕路(花費80分鐘),讓整個時程依照計劃on Time, 過來的路程,到了加九寮溪盼,就開始是緩下坡,可以在天黑前到達烏來的公車成功站。 ![]()
過了用餐小溪處,一開始還是有點陡下,不過明顯的緩和許多。 這裡多次遇到倒樹,應該都是颱風的原因。 紅河谷這一端的小坍方、倒樹,真的比熊空端多了不少。
加九寮溪畔 這是紅河谷端,第一次渡溪,這裡應該就是加九寮溪上游的主要支流之一了。 標高508m,從鞍部過來3公里,從陡下結束之後過來都是緩下坡,只是渡溪時間稍耗費久一點。 這裡水源量明顯比較大,所以若時間充裕,到這裡用餐是比較方便。
過來的路面,平緩許多,由於水氣旺盛,路徑常常被草叢淹沒, 有點擔心草叢下是空的路基,所以會用登山杖探視一下,才前進。
加九寮溪,第二次渡溪,溪水明顯大多了,水好清澈, 如果不越嶺,從交通方便的烏來那邊過來玩水,應該是非常棒的。
回首仰望密佈的山蘇林,這裡就在加九寮溪上,水氣旺盛,山蘇活躍在枝頭上,造就一股奇幻滋味。 這裡,應該是這段路程當中,最喜歡的畫面了。 ![]()
山蘇似乎不太挑剔寄居的地方,每棵樹上都有熱鬧的山蘇部落。
路徑雖然狹小,不過,與溪面落差不大且平緩,走起來很安全。
再度進入一段柳杉林, 和鞍部兩側的柳杉比較起來,這裡平緩區域的柳杉年齡小了許多。 連柳杉上都有著山蘇生長著,真是奇妙。 ![]()
這裡水氣真的好旺,地面不只是蕨類,還有許多種類草叢。 ![]()
還好有這冰涼的溪流, 這是紅河谷端第三次渡溪,這裡溪面更寬闊些,更適合玩水,哈哈。 為了等後面的山友匯合,在這裡休息比較久一點。
雖然沿著加九寮溪,但是兩側小小支流匯集的次數開始提高一些些,所以要走過一些像這樣的小溪流。
有些比較寬的小支流,還搭了這樣的木橋, 越往下游走,支流的寬度越大,木橋的規模也逐漸加大。
拔刀爾山登山口工寮(標高331m) 從鞍部到這裡, 終於到了拔刀爾山登山口的工寮了, 過了這個工寮,到烏來之間的路,就是加九寮步道,路程平緩好走, 下午三點半,時間相當充裕,可以開始放慢速度下山了。
站在工寮上,往下看渡溪鐵橋, 在不少遊記上看到這個工寮,不論是往拔刀爾山還是越嶺,都會看到這個工寮照片。 這地方,離加九寮步道登山口,不會很遠,路又平緩,適合短時間遊玩。 ![]()
工寮前合影,感謝這次的四位嚮導。 因為在鞍部出發前,已經有幾位山友先跟著其他山友下山,所以現在人數比較少一點。 過了鞍部之後,輕鬆多了, 自己,鞍部攻頂時快要放盡的力氣,逐漸恢復。 ![]()
在這裡又休息了20多分鐘,才再度出發,過來再走4公里就到了烏來紅河谷入口。
加九寮平緩步道 步道口,海拔105m,距離拔刀爾山登山口工寮,約4公里,爬升216m, 算是相當平緩親和的步道路程。 而且,這段路非常寬闊,很適合親子活動。
這已經是林道路線的模樣,騎單車應該相當容易。
就算偶而有這樣的小橋,也很容易通過。
這裡開始慢慢走,和壓隊的醫生嚮導合影,今天辛苦了。 ![]()
這裡有個叉路,聽說,右邊的也可以下去,不過還是跟著走左邊下切的路, 若是騎單車,這段路要推車了。
這段是短短的之字型路段。
工寮到步道口,大概只有一個坡,大部分是這樣的平緩林道路。
再走一段階梯,就到了水泥路面,這裡離出口就非常近了。
這段水泥路,沿著山腰前進,所以也是非常平緩。
紅河谷端入口 再下一段水泥階梯之後,就到了紅河谷越嶺道,紅河谷端的入口。
紅河谷大橋 沿著柏油路,走出來沒多久,就看到紅河谷大橋,這裡也是熱門的拍照點。
過了紅河谷大橋,往公車站路上,可以在溪邊,看到著名的紅河谷地形,搜尋紅河谷,最常出現的就是這地形和紅河谷大橋了。
烏來公車:成功站 稍微爬點坡,走上新烏路,就會看到成功車站牌, 烏來的公車非常密集,我和Hughes很快就遇到一台公車, 這時侯才五點,公車人還不會太多,只要站到捷運新店站,大約30分鐘,非常方便的。 其實今天算是非常的累,尤其上攻鞍部那段,1.9公里,爬升370m,為了趕路,走得相當快,一下子差點喘不過氣, 以後若是自己要走,提早點出發,將時間拉慢,才有辦法負荷得了, 這次謝謝四位嚮導、程大哥、賴姐、啊美姐、醫生嚮導,辛苦你們了,謝謝。
完整遊記、軌跡、路線分析: 2014.04.13 熊空-紅河谷越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