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行腳

新春走春三峽老街之感想

cmpan(pan)

2006/2/7


1997年11月,「亞洲西太平洋都市保存聯盟」第六屆國際研討會在台北劍潭舉行。其中有二十餘位與會學者在研討 期間拜訪高雄縣橋頭及美濃。會後並有一位馬來西亞籍的學者 寫了一篇「回響」刊登在聯盟會訊上。近日,編輯室收到英文 會訊,隨即摘譯了這篇文章分享給各位讀者。若對此次活動有 興趣,可洽「樂山文教基金會」之home page。
【精華摘要】
......非常奇特的,在這條街道上我只見到一條狗,像這樣的老街道,換做是在泰國、印尼或是馬來西亞,我們通常被成 打以上的流浪漢追逐著。...... (取自南方電子報)
http://www.ettoday.com/2004/12/05/11063-1723063.htm
以上網址有許多無形的文化財,請點閱
文化財的保存與修復在二次大戰以後,在世界各地尤其歐洲有著深厚的發展。文化財的修復與保存相對的反映出社會文化深度,亞洲的台灣歷經了殖民的洗禮有著豐富與多樣的文化,在有形與無形的文化財裡,要如何的保留是一門深厚的學分,而不管是政府或者民間都不能置身室外,如鄰近的日本國無論在有形及無形文化財的專注可是世界有目共睹、因為對無形文化財的保護,韓國已留住一○九項傳統藝技能,共有二一三位專家為一代一代傳承文化而努力……。
新春走訪台北縣三峽,三峽這個充滿人文藝術古鎮, 一般人對此的印象就此於祖師廟及三峽老街;但就老街的精華而言,三峽的歷史與藝術地位,可謂是老街之選。 三峽,因大漢溪轉運港而繁榮一時,因此成為商業重鎮,因茶葉、煤、伐木…等的興起,促使溪岸邊的市街形成聚落,並往南延伸開啟了老街的風光歲月。
老街的歷史,就是一部具體而微的三峽開發史。進入三峽映入眼中的三峽拱橋,建於1933年,為三峽的地標,以三座相連的彩虹為造型,幾何雕刻的細部造型是其特色。
三峽祖師廟創於1766年,因年久失修在民國36年由李梅樹教授融合當時不同流派的匠師重建工程,但仍不失傳統風格,使得祖師廟成為假日的焦點。而它的民權老街更顯現不同年代的建築風格,如巴洛克、希臘式、日式家紋,曾是台灣現存最完整的老街道。           
據說,當年蓋老街所使用的磚塊都是遠渡日本過來的哩!在老街上你可見式的古老房樓,外觀雕刻精巧,整體規劃給人濃濃的古早味;只是現在老式建築,已所剩無幾。巴洛克式的建築矗立於街道上,走在百年歲月老街上,豐富你心靈及視覺,老街給人溫柔及些許的哀愁。但今天的三峽,以保存悠久的古建築及人文文化,成為熱門的旅遊地點,不禁令人稀噓;但也由於此特質,走在華麗與古樸的老街上,到處散發著懷舊的情懷,引領人們走向心靈與藝術的聖堂。
沿著三峽鎮清水祖師廟南側的長福街,彎進民權街,令人有種時空錯置,古典中又帶蒼涼的感覺。放眼望去,路窄窄的,兩旁房屋,幾乎清一色用紅磚、小紅瓦建造,紅磚砌出了圓形柱和方形柱,頂起拱形樑, 造就出富饒富韻味的亭仔腳。
不過如今已經文建會斥資整修,外觀的整建及維護待今年五、六月時可以完成,屆時當地政府必有一盛大的嘉年華會。




文章附件

所有回覆

  • 這個場景出現了 ......非常奇特的,在這條街道上我只見到一條狗,像這樣的老街道,換做是在泰國、印尼或是馬來西亞,我們通常被成 打以上的流浪漢追逐著。......
  • 您好

     


    在下於登山補給站上看到您
    我住桃園
    登山是我的最愛
    偶然間瀏覽到網頁.才知道還有這麼好的地方可以交朋友
    [email protected]
    希望能一起爬山-感謝您!

    Antony Chu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