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溪中坑古道、下坑越嶺路、北豹子廚山O型新路線
前言:往昔由柑腳到憨子坑,除了走「下坑古道」最為便捷外(此路現為北42鄉道取代),亦可由中坑經「下坑越嶺路」到憨子坑。九月初中坑古道重現,意外探得層層的梯田美景,不久即造成一股參訪的熱潮。有鑑於此江隊長又把焦點轉移到下坑越嶺路上,由此打通稜脈到北豹子廚山,亦形成另一條完美的O型路線。今日踏查的路線,大致和大正十五年(1926)的日本陸測部的古地圖越嶺路相仿,途中可見層層高昇的廢棄梯田遺跡及古老的石階路,一路走來讓人感受到先民篳路藍縷開闢荒野的艱辛!
日期:2008/12/21
天氣:晴
人員:藍天隊友等多人
行程紀錄如下:
07:45 柑腳威惠廟等候藍天夥伴,巧遇蘋果隊亦要走中坑古道。
08:32 抵中坑古道入口,外柑高桿45號,H152m。
08:38 下泥土產道過新建的水泥橋,遇叉路右往中坑2號,取左過溪。
08:42 中坑尾土地公廟,再次鋤草清理一番。
08:52 過溪踏石到對岸。
08:56 跨過牛欄下溪,抵第一處梯田草原休息,H206m。
09:12 叉路過溪往左線,續行仍是梯田草原。
09:19 抵第二處梯田大草原,H230m。
09:28 續上雜木林,由此取左過溪探下坑越嶺路,H238m。對面有一綠竹林叢,由此上去太陡。於是兵分二路,一路江隊長等人往下,我和許俊仁兄往上。
09:38~10:15 往上有層層的廢棄的山田,由此循稜而上,看似有路但不像是越嶺路,於是就下右邊的小溪溝,亦無路跡,原路退回。後面的小天下鄭兄,發現往溪溝更右下方,似乎有舊路痕跡,於是就追蹤過去,果然有一舊厝遺址。於是往上又有一大片的綠竹林叢,此應為正路無誤。續上第二片綠竹林。到此又陷入無里霧當中,我和曾仁傑兄,靠溪溝的邊緣找路,這時右側有隊友,喊道找到舊石階路,遂就往右行,此處也是一層接一層的廢棄山田。
10:25 循梯田旁石階路而上,往後不見蹤影。開始找路,過右側路又有一溪溝,但無路跡。於是退回改左上稜路,路的上方有顆大石,H304m。
10:40 取腰繞橫切路,往右下溪溝,抵岩壁最後水源,在此休息,H328m。
11:51~12:53 續上轉右支稜而上,不久鄭忠政又意外的發現了少許的石階路,大家喜出望外,仍是走在正路上。不過好景不常自此未再找到任何石階,隨後由曾仁傑和許俊仁兄,輪番上陣的打前鋒,循幾近45度的斜坡一路開路上去,終扺越嶺鞍部。再此午餐休息,今日是冬至加菜吃大窩湯圓,H458m。
13:47 午餐過後許俊仁兄作先鋒,循右稜而上,有造林路的舊跡,開上一小山頭,往後不走稜線路,改山腰而行多芒萁難纏。原本想一直沿腰繞路到下一個鞍部。結果路況不如預期,遂改右上切稜線路
14:07 上稜後轉左稜下鞍部小歇,H561m。
14:19 往後路曾仁傑兄轉作前鋒走瘦稜路,爬上小岩壁,小心通過無礙。續行第二岩壁,側身拉樹枝,輕鬆通過。抵叉路,喜見一條康莊大道(事後江隊長告知那是條造林路),一路好行。
14:49 接上北42鄉道大茶壺第一登山口上來的路,取右上。
15:03 北豹子廚山又稱怣子坑山(憨子坑山),土地調查圖根點 H627m。
15:16 下北42鄉道19.6K第二登山口。
15:18 過北42鄉道19.5K竹林第三登口。
15:22 北42鄉道19K處叉路取右轉豹子廚1-2號產道,左往坪林闊瀨,H552m。
15:28 叉路,左往中坑頭土地公廟,續行產道。
15:35 叉路,左亦往中坑頭土地公廟,續行不遠取右下中坑古道,H540m。
16:01 草原叉路,右下中坑古道左線,左往內盤山古道/中坑古道右線,H370m。
16:10 過一梯田草原,抵廢棄古厝,只剩門楣,
16:29 過溪,此處的梯田大草原,最為壯觀!
16:40 接上早上往下坑越嶺路分岔口。
17:12 隨後循早上來的路回到登山口,取車打道回府。
相關紀錄:
1.火燒寮古道登枋山坑山連走北豹子廚山、柑腳山下崩山坑古道回程順訪盤山坑古道O形路線 2006/07/02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Article/One.asp?ArticleID=16500
2.沉寂近三十年的雙溪中坑古道再展風華 2008/09/06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Article/One.asp?ArticleID=25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