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戶外活動資訊平台
下午 05:05
南投「可樂可樂安山」日前發生了一場令人心碎的山難,兩名經驗豐富的登山者不幸罹難。整起事件中最讓人震驚的細節,莫過於最終向外界求援的,竟是隊伍中一名年僅八歲的男童。他在天寒地凍的營地中,用阿公的手機撥通了求救電話,雖然成功救了自己,卻無法挽回同行大人的生命。這通電話,不僅是一個孩子絕望的呼救,更敲醒了我們對於現行登山安全制度的盲目信任。魔龍傳奇訊號
許多人將矛頭指向失靈的「留守人制度」,認為這是悲劇發生的主因。所謂的留守人,就是在山下的親友,他們知道登山隊的行程,約定好下山時間,一旦時間到了卻聯繫不上,就應該主動報警。這次事件中,留守人顯然沒有在第一時間發揮作用。讓我們誠實地檢視一下現行的留守人制度。它在大多數情況下,只是一種口頭上的非正式約定。登山者在出發前,可能只會簡單地告訴親友:「我大概禮拜天下午會下山,如果沒接到電話再看看。」這種交代方式充滿了模糊空間。
留守人真的清楚詳細的登山計畫嗎?他們知道預計每天要走到哪裡、有哪些撤退路線、隊員的身體狀況和裝備如何嗎?答案通常是否定的。他們手上握有的資訊極其有限,這讓他們在狀況發生時,難以提供給搜救隊有價值的情報。
這次事件中,由身處險境的男童直接報案,反而比山下的留守人更有效率,這無疑是對傳統制度最大的諷刺。它證明了,將攸關生死的安全責任,完全寄託在一個缺乏標準流程、缺乏專業訓練、全憑感覺與責任感行事的「人情」上,本身就是一種巨大的風險。
既然傳統方式不可靠,我們就必須建立一套更現代、更可靠的系統。在制度方面,則應建立一個全國性的「登山活動線上報備平台」。未來,所有攀登特定等級山域的隊伍,都必須在出發前到此平台詳細登記。
透過這樣的平台,我們能將原本模糊的「人情約定」,轉變為清晰、可追蹤的「安全協議」,將人為失誤的可能性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