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行程紀錄

被地蜂螫到兩腳水腫,差點腎衰竭的台東卑南利基利吉山西峰槓龜行,順訪利基利吉山、延平鸞山

活動日期
2007/7/13 - 2007/7/13
所屬團體
個人
困難度
0

7777(roc)

2007/7/16


被地蜂螫到兩腳水腫,差點腎衰竭的台東卑南利基利吉山西峰槓龜行,順訪利基利吉山、延平鸞山

由台東走台11線往成功,過中華大橋後遇左岔路台11乙線往卑南,左轉沿台11乙線走約2.4K遇右岔路197線,右轉沿197線走約7K到197線49.95K處遇右岔小路,右轉走約50公尺遇左岔上坡水泥路不取,直行走約150公尺遇右岔路也不取,直行再走約100公尺遇右岔過橋路,右轉走約700公尺到水泥路底接土路,沿土路再走約600公尺遇左側有小空地時停車﹝在過路最高點後下坡再走約200公尺處﹞,左前方大樹有紅色三角點噴漆及路標,此乃利基利吉山登山口,由大樹旁登山口沿小徑上坡,一路走在小山溝左側,走約100公尺遇樹上有紅色十字噴漆時,不要再浪費體力直走上到主稜線小山頭上,可以由此直接右切接到小山頭北邊的傳統小徑,然後稍下坡走約50公尺到最低鞍部竹林,過最低鞍部竹林後開始陡上坡,走約450公尺到最高點山頭,即可見到利基利吉山三等三角點4261號。上山約30-45分鐘。
由最高點向北稍下走約20公尺,左邊似乎有獵路陡下到西稜,但因種種原因沒有走此路線到利基利吉山西峰,現在回想起來,當時實在不該放棄,否則也不會被地蜂螫。

原路回到197線49.95K處岔路口,再一次向東直行,走約600公尺遇路底民宅,民宅主人告知此路原本可到利基利吉山西稜稜線上﹝在利基利吉山上可看到很明顯的稜線上水泥路﹞,不過由於道路塌崩嚴重,沿途雜草叢生,現在已經不適合由此路上山了。不過本人不死心,仍舊沿塌崩嚴重的廢棄產道探勘約600公尺到無法通行的地方,才很不甘心的回頭。仍然回到197線49.95K處岔路口,在附近詢問上山路,終於問到可由利基利吉山西峰的西南支稜廢棄檳榔園上山,於是沿197線往北走約0.4K到197線49.5K處遇右岔小路,右轉走約50公尺遇右岔上坡水泥路,右轉走約75公尺於民宅邊遇木柵欄,移開木柵欄再走約100公尺到開墾地最上緣水泥路底岔路口停車,沿右岔廢棄產道上小徑往廢棄檳榔園走,走約80公尺到廢棄檳榔園,左轉非常不明顯的檳榔園中小徑陡上,一路走在廢棄檳榔園及其北側的雜木林稜線上,沿途都要自行開路且陡上坡,非常辛苦。陡上走約200公尺可到達大石頭稜線的小小鞍部處,再沿稜陡上,還是在檳榔園及其北側的雜木林中穿梭,走約400公尺終於辛苦的到達利基利吉山西峰的最高點山頭,資料上補近(43)利基利吉山西峰的森林三角點在最高點山頭北方約20公尺的稍低處,但找了一個多小時還是找不到,體力用盡了,悻悻然的離開。上山約45-60分鐘。沿來時路回到大石頭稜線的小小鞍部處,想說來時由大石頭旁繞過,此次就走較南側檳榔園吧,想不到這是夢魘的開始,剛踏入檳榔園草地沒幾公尺,就覺得兩腳及腰部被叮奇痛無比,然後才聽到地蜂的飛翔攻擊聲,無法兼顧其他,趕忙逃命,逃了約100公尺,才脫離地蜂的魔掌,開始檢視戰果,腰部二處,兩腳各三處,還好胸、背、臉部及雙手沒有被攻擊,算是不幸中的大幸。回到停車處,發現兩腳開始紅腫,右腳在逃難時似乎也撞到什麼,非常疼痛,左腳膝蓋舊傷處又隱隱作痛,想說常常被蜜蜂叮應該沒有什麼,過一下就會消了,繼續行程。想不到從那時起兩腳開始又紅又腫,難以走路,經過三天才慢慢的消腫,其間還一度沒有多少尿,呼吸有些困難,有急性腎衰竭及呼吸窘迫的現象,還好經過多日的休息及飲用大量開水,現在已經比較好些,不過左膝蓋受傷水腫處還是沒消,只好找同學抽出水腫液體後才能正常行走,真是陪了夫人又折兵,慘不忍睹,唯一幸運的是沒有送命。看官以後遇到地蜂螫時,一定要小心注意後續的反應,以免危險。

原路回到197線49.5K處,右轉繼續沿197線往鸞山,走約8.4K到197線41.1K處遇右岔路,右轉經鸞山部落走約400公尺遇左岔下坡水泥路,左轉經民宅走約450公尺到水泥路底遇右岔土路,右轉土路走約50公尺遇岔路時停車,左轉沿產道走約20公尺,左上入疏樹林,上坡走約30公尺到密樹林和疏樹林交界的最高點,左上到密樹林中即可見到補近(41)鸞山的森林三角點。此點原始資料在岔路口停車處附近,但在附近路旁兩側小山頭都遍尋不著,只好往西方約50公尺處的最高點探查﹝在岔路口處實在看不出來此山頭,不過依經驗基石不太可能立在岔路口處﹞,能找到實屬幸運。

回程到鹿野的鹿野牧場東南約1K處的公墓區,找不到補小(6)的總督府圖根補點。

文章附件

所有回覆

  • 真是辛苦了...7777前輩... 也請您保重身體!!
  • 7777兄: 三角點重要,平安也不可忽略。看您給蜂叮成水腫,真替您擔心。 這季節蜂群正築巢,往野外草地行走,很難預測會在那裡遇上。還是儘量避免這季節去踏尋比較妥當。 被蜂叮時,一定會慌張奔跑;此時意外發生的危險已與被蜂叮相同。學著如何跑會更安全,可能在平時就要模擬。只是碰上了,跑都來不及那想那麼多。 保重了!
  • 張兄:辛苦你了,從西到東,森林三角點快被你爬完了.夏天蚊蟲特別多,天氣熱,找三角點真的辛苦. 說到蜂,不知是否有像防蚊液的東西?
  • 感謝馬克非、sulo、anderw等各位前輩的關心,雖然現在兩腳仍然處於水腫狀態,腳底還稍微會麻,不過行走尚可,小便也還算不錯,沒有急性腎衰竭的現象。唯一比較有問題的是比較喘,心頭有顆大石頭般的壓迫,活動受限,不知何時才能正常? 從來沒有像這樣的蜂螫現象,可能是地蜂太多隻毒性太強及長期被叮的過敏反應吧!? 這種地蜂都是無聲無息的先攻擊,沒有警戒蜂,簡直防不勝防,帶防蚊液類的東西根本派不上用場,唯有往密林躲藏才有可能逃避,往空曠區逃根本跑不過它的! 以後還是不要在非小徑上的草地亂走,以免誤觸蜂巢才是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