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山脈的溫泉分佈, 其實不算多, 依目前找得到的資料來看只有四處, 分別為
花蓮縣玉里鄉的〈安通溫泉〉,
花蓮縣富里鄉的〈大庄越溫泉〉、〈枋仔崙溫泉〉, 還有
台東縣卑南鄉的〈利吉溫泉〉.
此四泉摘要如下:
安通溫泉: 溫泉勝地, 湯宿交通方便.
大庄越溫泉:由阿眉溪橋北側離開台9線, 約4.5K停車阿眉溪北岸, 沿產道續行,
兩處雙溪口皆取左, 最後進入大庄越嶺古道所經的溪谷, 計步程約2.0K扺溫泉.
枋仔崙溫泉:由石牌社區入口離開台9線, 中途插入枋仔崙溪, 共約3.9K停車,
續沿溪行約 100m 抵攔沙壩, 又上溯約 100m 抵溫泉, 溪景最是幽美.
利吉溫泉: 就在 197 縣道利吉橋南橋頭與橋下.
點位資訊可在「台灣溫泉探勘服務網」 ( http://www.twem.idv.tw/ 目前當站中) 查到,
不過〈大庄越溫泉〉與〈枋仔崙溫泉〉在該站則分別被稱為〈東里溫泉〉、〈富里溫泉〉。
安通溫泉這名字已有百多年歷史,
另三個溫泉則是近年才開始被知道的, 其名稱應該還可以再討論一下.
富里鄉的兩個溫泉,
以東里、富里這種大範圍的地名來當名字, 也不是不行,
但除非是像烏來溫泉那樣就位於烏來鄉的市中心,
不然可以想像一下: 安通溫泉被改叫做玉里溫泉、
四重溪溫泉被改叫做車城溫泉、關子嶺溫泉被改叫做白河溫泉....
會讓人有不夠 "貼切" 的感覺,
以登山者的角度來看, 就近利用大庄越、枋仔崙等名字, 是較切貼又容易聯想的方式.
而卑南鄉利吉, 雖然也是大範圍的地名 (利吉溫泉距利吉村的聚落中心也有點遠),
但因為利吉村屬山村, 不像東里富里等會先被聯想到豐饒的平地,
而且利吉同時也是山名、橋名、與重要的地層名,
這位於利基利吉山旁、利吉橋下、以及地層利吉層邊界的溫泉, 名為利吉溫泉倒是很適當.
最後, 除了安通溫泉外,
另三個雖然是屬於野溪溫泉, 但並不能寄望在山水之間還能有個一池好泡,
只能大概滿足一下探勘欲, 以及在青山綠水間徜徉的樂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