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大坑風景區頭、二嵙山順遊鐵砧山 93.3.28
今天的行程原來安排的是雙溪灣潭登打鐵寮山、坪溪山出外澳,但最近幾天都是下雨,臨時決定往氣候好的台中。
※台中市大坑風景區,面積廣達3300公頃,海拔自112公尺至860公尺,位於台中市東北邊屬北屯區,北接中興嶺,東臨頭嵙山,南接部子坑溪,西臨大里溪,區內有大坑溪、濁水坑溪、清水坑溪、橫坑溪、北坑溪及部子坑溪等六條天然溪溝。主要對外聯絡道路為129道路,貫穿整區連結台中縣市,另外尚有多條產業道路縱橫交錯,如連坑巷、濁水巷、清水巷、橫坑巷、苧園巷、北坑巷、大湖巷、竹坑巷形成整個大坑風景區的交通道路網。
台中市政府在風景區內設有管理處,並開闢有八條步道,一號至五號步道,全長11870公尺,連接大坑連坑巷以東至縣市界區;而後再興建風動石森林公園六號至八號步道,全長有6592公尺,通盤連結,曲幽人閒,登高遠眺、鳥語花香、風光明媚、蟬聲悅耳,是登山休閒的好去處。
系統步道間相互通達,並設有涼亭、休息平臺,供人小憩;其中5號步道呈南北縱向,沿山稜串聯起1~4號步道,沿途坡度平緩,且環狀相連,繞行一圈不到3公里,向為遊客的最愛。
5號步道由中興嶺附近的新五村頭科巷登山口進入,原木棧道縱橫期間,綠蔭濃密,每到11月底12月初秋冬,山漆、杜英、無患子等變色葉植物紛紛換上新裝,為山容增添亮麗顏色;沿稜線而行,大坑山區秀麗山景一覽無遺,天氣晴朗時,還可遠眺台中市區、大甲溪及雪山山脈。
1~4號步道入口皆位於連坑巷產業道路旁,1號步道全長3公里,石板及水泥步道交錯,蜿蜒小徑連接烤肉區、大坑體能鍛鍊場,為闔家旅遊的熱門路線。大坑體能鍛鍊場結合山麓的原野風味和地形特色,闢出一系列運動設備及障礙超越項目,可進行團體競賽或個人體能訓練。
2、3號步道坡度陡峭,極具挑戰性,最受登山客喜愛。而地處海拔470~850公尺之間的4號步道,坡度落差極大,其中一段長約300公尺的垂直陡坡,考驗遊客的體力及耐力,被稱為「軟腳坡」;4號步道入口處的中正露營區,為大坑規模最大的公營露營地,營區於相思林中,各個營地以石階步道相連,又擁有獨立、不受干擾的隱蔽性。
※「大坑」地名的由來,是因早期住民的聚落建於一個寬闊的坑谷中,而坑谷的寬度長達350公尺,因而得名。最初來這裡開墾的人,大多來自新社鄉方面的客家人為主。在這一批客家人來此之前,這裡屬於平埔族拍宰海的分布地。
※大坑頭嵙山系座落於台中市北屯區與台中縣新社鄉,主稜脈即為縣市交界,為台中盆地中段東側的低山丘稜系統。其地層露頭多為新生、第四紀更新世(百多萬年前)的頭嵙山層,以及三峽群層、紅土台地堆積層等,大抵以大小石礫、卵石、砂岩、頁岩、泥岩及其碎砂土構成地體基質,急劇滾落的堆積區,且在約50~60萬年前抬舉出頭嵙山等山系,亦即今日地體的前身,數10萬年來,經由風化、沖蝕、崩塌)、河川向源侵蝕或切割,且至少經過2次冰河時期,生物上下遷徙,最後遭受2、3百年來人為文明、農林業、遊憩再三干擾,而形成今日生態系。
※大甲鎮位於台中沿海平原,南北兩端有大甲、大安兩溪貫穿而過,距離西海岸約五公里左右。全縣除鐵砧山一帶為丘陵地外,其餘均為平原,本鎮的發展在日據以前,是附近鄉鎮的貨物集散中心,而鎮內名聞遐邇的媽祖廟(鎮瀾宮),建於清乾隆年間,其香火頂盛,從每年四月進香團的規模龐大看出,可說是晚近國內宗教史上絕無僅有的奇觀。
※大甲在遠古時期是一片汪洋,海岸線為今鐵砧山、水尾山、水美山一線延綿相連。大甲在漢人移入前是平埔族道卡斯族居住,康熙36年(1697年)郁永河「裨海遊記」記載,當時「番社」錯落,以大甲迤南之崩山為標幟(古時又稱蓬山),故傳有「蓬山八社」之稱。當時大甲之平埔族均屬於崩山八社,有大甲東(今馬鳴埔)、大甲西(今義和里、德化里)、雙寮(建興里)、日南(日南里)等四社。
※鐵砧山位於大甲溪入海口的北岸,於大甲鎮與外埔鄉交界處拔地而起,高約近236公尺,有四個基點,一等和三等位於日光牧場抽水機旁,海軍三等三角點在鄭成功彫像附近,省地政處測量局控制點L017在中正公園內外圍。
※鐵砧山早有明鄭屯軍之記載,西邊的大安港,明代稱海翁窟港,當時似與大陸已有通商關係,到了雍正、乾隆,大甲已全為漢人所開闢。山北面成懸崖,直插大安溪畔,山頂卻是一片廣達40多公頃的平地。山形遠望若鐵砧,因此而得名,古為軍事重地,也是昔日航海的一座指標,在山上眺望景色絕佳,清代即以「鐵砧晚霞」名列台灣十二景之一,目前已成為運動、休閒、觀光旅遊要地。
※鐵砧山內的觀光景點有:劍井古蹟、國姓廟、鄭成功石像、中正公園、彫塑廣場、永信公園及觀音大彫像。
行程記錄:
7:35台北東三門出發,走北二高。
8:42龍潭收費站,竹東以後天氣好。
8:39新竹交流道轉中山高。
8:45三義車亭休息站小休。
9:43后里收費站。
9:45下豐原交流道。
9:50國道四號下交流道後沿3省道經石岡鄉和東勢鎮地界,在東勢大橋前右轉上山。
10:17走台129線道,經台中市及新社鄉交界處,左轉協中路四村路口站牌,抵協中路257號,電桿中興嶺129及三嵙枝16,H690m。
10:20 5號步道之一登山口在左,H600m,下車整裝,領隊吩咐大家熱身一下後再出發,此時有位山友說腳痛沒法走,今日放棄。
10:25碎石小徑,路微濕。在此遇見一些觀察植物的解說員。
10:29原木步道。
10:35步道結束後為土路。有天輪翁子線032及翁子馬鞍線016電塔。右轉之後,山徑幽美。
10:39有指示標示牌寫十400m,土路微濕。
10:41原木步道。
10:43稜線叉路取右。
10:45土路,平緩好走,適值柚子開花時節,一路上柚花香滿溢山林。
10:48原木步道。指示標示牌寫十800M。
10:53 1號步道口,二嵙山H775m,無基石。有一台中市慶祝建府90週年登山活動紀念碑。此時氣候宜人,聖普宮叉路口,經過一處廢棄的房子地基,尚可看到水槽、火爐及廁所的痕跡。
10:57經過一個電訊中繼站,鐵絲網內有一導線點。
11:03原木步道。
11:07城中亭,十1000M。一棵挺拔的老黑松。
11:11黑松亭,2號步道叉路。仍往5號方向走。
11:30高峰亭。是一木造涼亭,有幾位山友在內休息。
11:45經3號步道。十1900M。
11:51經過二嵙頭嵙木牌。
11:56十1400M。
12:03十2000M,台中市最高處,頭嵙山H859m,二等三角點,No1120,旁有一補點一等三角點,有一觀日亭。休息,午餐。旁有大哥大基地台。
12:14出發往4號步道。十1900
12:36木造涼亭。
12:38經921地震後落石區。
12:44有四座木造涼亭。
12:50因為一路上都在做記錄,5號往4號的步道稜線皆是由樟樹根搭起的原木,而且山中潮濕,一時沒注意,將腳踝扭到,先坐下處理腳的問題,雖然本隊的山友在前面,不過我想不礙,也就沒通知他們。十1200M,望幽亭在左,好像年久失修。
13:08這一段路上種植有台灣楓香及鳥榕、臭辣樹、大葉楠蛇藤。
13:21涼亭。一棵無患子屹立在左。
13:46流連亭。出去就是長青吊橋,此為4號步道登山口。往前走可經過中柳亭、賞鳥牆等。沿著柏油路可經中正露營區螢火蟲復育區。
14:05全員到齊。因時間尚早,領隊說往大甲的鐵砧山去摸他四個基點。
14:15出發。下大雅交流道,往國道四號,走132線,右轉中山路經大甲火車站。
行車時間大約花了一個多鐘頭才到鐵砧山收費站,小車50元,大車150元。績行一公里,右側有一碎石路右轉,小路盡頭為日光牧場(外埔鄉長生路914號),牧場大門未開,牆壁上有指示在牧場後方,大夥往後面方向走,爬上圍牆之後望眼看去是一大片草原及飼養牛隻的農社,往右方草原方向去的一個小山丘上有一基石,旁有一廢棄的碉堡,因為資料未帶上來,一等H236m及三等No47基石大家都找不到,本來要放棄回去了,我和老搭檔兩人不死心,想去問一問,沒想到正往前走時,老遠就看到白色箭頭及登山布條,趕緊呼喚隊友,就在抽水機旁,另一個還被草掩蓋住,大家都非常高興照了一全體照以資留念。
往回走時,牧場的工作人員還特地把大門打開,我想他們一定習慣了我們這些登山客,出了牧場向右走,去找另二個基石,來到中正公園後大夥分頭找,我沿著外圍草堆裡找,還翻過欄杆終於被我找到,而且這個省府地政處測量局三等控制點H221m還特別大,大夥又高興得不得了,最後一個三等基石No1026,根據張茂盛的地圖是在距鄭成功彫像約40M、距早覺會址約8M,此時先找到了一個露出約10公分基石,以為找到了,但上無任何字,最後在大家努力下找到了,完成了今日後半時間的尋找基石大遊戲(一笑)。
最後大家沿著指示路標往回走,經過了國姓廟及劍井,車子已在此處等候多時,回程的路上大家都覺得今日改變行程是對的。
註:參考張茂盛第四冊91頁及90頁頭嵙、二嵙、鐵砧山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