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行程紀錄

霞喀羅古道夏日消暑二日行

活動日期
2007/6/15 - 2007/6/16
所屬團體
山通大海登山隊
困難度
0
類型
» »
類型
» »

mori(mori)

2007/6/17


霞喀羅古道夏日消暑二日行

前言:
霞喀羅古道,完成於大正11年(1922)3月,實際完成8月。是日治時期的一條重要的理蕃道路。在2003年12月林務局的重新規劃之下,目前已成為一條秋季賞楓的最佳路線。但是每到秋季時,人滿為患的情況下,使得古道健行的愜意感,大打折扣。此次利用夏日前往古道,一來可躲開人群的紛擾,二來體驗一下不同季節古道風光。夏日的霞喀羅古道,沿途多水源讓人清涼,及悅耳鳥叫和蟲鳴聲,加上有午後短暫的雷雨可消暑,是一條值得推薦的夏日消暑路線。唯一的缺點害怕雨下太大,發生崩塌落石,讓人無法下山的窘境。

日期: 2007/06/15~06/16
人員: zax、jamil、mori
天氣:晴午後有雷雨

第一天 2007/06/15
09:30 於122縣道45K桃山派出所,辦理入山證。續往清泉,到達霞喀羅古道入口,H1681m。
09:48 整裝出發。
09:54 經柳杉林,林境優美,H1690m。
10:06 過里程樁1K旁有崩壁,H1728m。
10:09 叉路口,左往羅山林道南線可登麥巴來山。路口左陡上高橋山、民都有山連稜。取直續行古道,H1736m。
10:15 田村台駐在所,佔在甚廣。因位於霞喀羅古道和檜山古道(北坑溪古道)的交會處,為日治時期攀登大霸尖山的重要夜宿驛站。以往紀錄多誤植為高橋駐在所,H1744m。
10:35 木梯路,途中往右通往檜山駐在所腰繞路的警備道路,已崩毀不能行。過里程樁2K,H1862m。
11:22 續上,爬上繩梯路,上到最高點,隨後陡下,到達山門鞍部,原住民稱Blehun,意思是兩山夾道,如門之意,H2014m。
11:44 剛過里程樁3K不久,即為霞喀羅大山的登山口,直行仍是古道,取右上,H2020m。
12:28 陡上稜線,經一崩榻地,來到叉路口,左往佐藤山,取右走一小段路,抵霞喀羅大山頂,又稱石鹿大山 有一三等三角點基石 No. 6240, H2234m。另有森林三角點和省政府頭前溪水源基石各一顆。
14:02 原路下山回到登山口,於途中午餐,這時突然大霧瀰漫了起來。
14:19 續往養老方面前行,先陡下木梯路一小段路,隨後就緩上,經里程樁 4K,開始下起午後雷陣雨,H2041m。
14:40 霞山登山口,舊郡界鞍部,原民住稱作Vsuzing,轉折點之意,H2067m。此處是昔日新竹州竹東郡和大溪郡的交界。由此經2203峰稜線路,亦可登麥巴來山。或經2203峰下的山腰路,通往錦屏山、石麻達山和高台山,應該也是條隘勇路,可稱作霞喀羅古道的支線。
14:43 經里程樁5K,H2057m。
14:56 經里程樁6K,H1992m。
15:02 楢山駐在所遺址,H1954m。原名「椎山」,誤植為「猶山」,泰雅族語Hnhanuk,意指長尾栲密生之意。戰後改為「青山派出所」。目前仍可見幾處夯土屋舍的牆桓遺跡。
15:10 經里程樁7K,1899m。
15:28 經里程樁8K,1801m。
15:44 經里程樁9K,1706m。
15:05 過雙溪溪流,雨中溪水萬馬奔騰,此溪流在日治時期稱作朝日溪(殺伐溪),Gon syusan,故事發生在大正十四年(1925年),薩克亞金社和馬胎社,曾在石楠駐在所約300公尺突稜上發生雙方殺人事件。溪流的小瀑布,這時變得更加的氣勢磅礡,讓人雖在遠處就能感受到它的震撼力,H1692m。
16:02 里程樁10K,朝日駐在所遺址,H1693m。(此處似乎應該是石楠駐在所遺址,林務局的解說牌位置有誤。朝日駐在所遺址,應該在8.5K附近)
16:06 過小木橋,橋下取水方便。此溪附近日治時期附近植有山葵,所以稱作山葵溪。白石駐在所附近無水,於是必須要在這裡取水,H1674m。
16:14 約10.5K新建的霞喀羅吊橋,H1659m。
16:20 經里程樁11K,H1630m。
16:34 白石駐在所,約在里程樁11.7K處,指示牌:右下養老步道入口10K/3hr,今晚在此夜宿,H1643m。白石舊稱薩克亞金(sakayachin),打火石之意。此駐在所建於大正十一年(1922年),在大正六年(1917年)及大正九年(1920年),發生兩次嚴重與日警衝突的「霞喀羅事件」,成為重要戰略據點。加上大正十五年(1926年)又開鑿了通往檜山駐在所的道路,藉以連絡「北坑溪古道」。到了1927年日人完成大霸登山首登,和田村台駐在所,成為當時攀登大霸尖山的重要的夜宿驛站。不過目前通往檜山駐在所的道路,似乎久未人行,實在可惜。

第二天 2007/06/16
03:35 昨晚夜宿駐在所的舊宿舍,在床上面清理出很多的屎,原本以為山老鼠所為。後來晚上睡到一半,發現屎從天降,原來這裡已成為蝙蝠的窩。整夜被蝙蝠驚醒多次,加上回程還要走20公里遠,所以大夥決定提早出發。
03:43 往白石吊橋摸黑下行之字路,經里程樁12K,H1577m。
04:05 過廢棄的鐵皮工寮,根據上河的地圖,這裡應該是「見返駐在所」遺址的所在地,H1425m。
04:10 經里程樁13K,H1372m。
04:23 崩塌路,路旁疊起沙包,以免崩盤擴大。續下過竹林路,終於到達大正十年所建的「白石吊橋」,H1325m。
04:37 過橋後原古道已崩塌,改下切路。隨後一路陡上到頂,再走山腰路,抵達危險第一大崩盤,已崩得光禿禿,小心拉繩而上,H1414m。
04:55 再遇第二大崩盤,此崩盤比第一崩盤來的看來危險許多。先下切過小溪往上腰繞路後,再往下行,過碎石坡,隨後再來爬上大陡坡,雖備有繩索,仍讓人心驚膽跳,不可大意,H1319m。
05:03 武神駐在所遺址,里程樁14.5K,H1436m。
05:12經里程樁15K,H1337m。
05:40 下切溪邊早餐1小時,此溪是登布奴加里山的新登山口,里程樁約16.4K,H1339m。因到養老入口段,我們已經走過,所以就到此折返。
07:13 回武神駐在所遺址,往上一探究竟,結果這裡建有二間竹工寮,應該是古道維修工人所的。
07:57 有驚無險,又爬過先前那二個崩壁,來到白石吊橋拍照留影。白石吊橋,原先寬長1.2公尺,民國36年改建為90公分,總長145公尺。往下一看溪谷頗為深邃,讓腳底發抖,還是快速通過為妙。
08:48 上之字坡,重裝頗為辛苦,終於又回到白石駐在所,往後的路雖要陡上,不過較緩。
09:26 回到霞喀羅吊橋,補拍照。
10:00 回到里程樁9K。
11:16 又走了3K,來到里程樁6K。
11:55 途中又下起雷雨來,今日來的特別早。。
12:13 回到山門鞍部,在此作簡單的午餐。
13:18 回到霞喀羅古道入口,說也奇怪,雨也剛好停了。感謝老天爺的幫忙,讓我們能夠平安的開車下山,不用害怕遇到落石的問題。

後記:
根據李瑞宗教授的霞喀羅古道的調查,高橋駐在所和松下駐在所,並非上河地圖上的所標示位置。田村台駐在所通往通檜山駐在所的警備道,以往山友稱作為「根本古道」,並非正式的官方叫法。在日治的文獻上此段道路,只有北坑溪道路或檜山道路的稱呼。另從白石駐在所通往檜山駐在所,山友稱作「佐藤古道」,仍非正式的官方叫法,此段仍稱為「檜山道路」。因此稱作檜山古道,似乎比較妥當。

參考資料
霞喀羅古道的資源調查研究 2005國家步道研討會論文集 李瑞宗

文章附件

所有回覆

  • 霞喀羅古道夏日消暑二日行
  • mori兄: 1)16:34到達白石駐在所,是否有探訪往檜山的道路? 2)上次你跟我提到佐滕山經檜山到白石派出所這條古道可行性很高,難道你們這次没有順便探訪嗎?
  • 圓開兄: 沒有進去實探, 二天純屬逍遙遊. 待來日有空再去.
  • 霞喀羅古道夏日消暑二日行
  • Mori兄 請問桃山派出所至達霞喀羅古道入口的路況如何? 是否需要高底盤的汽車才開?道路是否很陡? 感謝你
  • 睿軒兄: 一般轎車開慢點可到達, 過舊石鹿駐在所3公里到霞喀羅古道入口有一小崩盤, 小心通過無礙, 惟需要注意落石問題.雨天切勿前往.
  • Mori兄: 星期日,我從霞喀羅古道登霞山時,發現這片山域有一些疑似古道的殘段,研讀了您精闢的古道資訊後,終於解開了我心中的疑惑! 在此祝願您們七月份的高台山→石麻達山→錦屏山→霞山→油羅山的大縱走順利完成。
  • 霞喀羅古道夏日消暑二日行 補充相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