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登山論壇

有人看了劉忠孝先生之太極與登山嗎 可否提供心得分享?

jerfong(jerfong)

2005/11/24


如主旨

所有回覆

  • 「太極與登山」一書我大致看了一遍,其分六大部分: 1、太極拳與我 2、與山結緣 3、山的詠讚 4、中央山脈大縱走 5、聖母峰攀登記 6、山林饗宴 關於太極登山法,因為劉先生17歲即潛心研習,終至南一段縱走全程以21小時30分完成,我想這不是如我平凡之輩所能及的,每個人的能力、目標不一,只能參考! 其中中央山脈大縱走及聖母峰攀登記,對我來說是「天方夜譚」,看看人家的實際體驗,也能了解其過程艱辛;如上週四(11/17)高銘和先生到明道中學演說「攀越人生的高峰」,我兒子Jim回來後,津津樂道說給我們聽,高先生的現身說法,讓小朋友更是欽佩;聽聽、看看人家的親身經歷,我想這也是學習方法之一(連小朋友都說要看太極與登山一書哩)。 以上簡要心得提供參考!
  • 太極與登山一書中,談到太極應用在登山只是其中的一部份,劉師父最主要用意是想藉由書籍的發行跟山友做經驗交流,避免登山不當的運用蠻力減少登山壽命,而容易受腳傷、膝傷之害,這是最重要的一點。而應用太極鬆柔的道理,結合登山步伐;借力使力的道理及配合調息,提增心肺功能,當然這其中道理要深入體會,必須要勤加練習才能悟出。 還有在書籍發表後,因文字的論述有所不足的地方,亦引起山友的疑惑與討論,所以在廣大山友的鼓勵下,劉師父準備在明年會排時間,預約開班現場教導授課。 另外書中敘述個人登山事蹟,並不是在炫耀個人的登山記錄,而是要印證利用太極法登山的功效,就講屏東北大武山劉桑的登山記錄,由登山口到三角點單程2小時28分完成;來回4小時25分20秒,其中還在三角點休息6分鐘吃6塊糖果,這樣的記錄沒練過功夫的常人有辦法嗎?所以劉師父就是有這麼好的一種經驗,在山友的鼓勵下才出書教導,絕非有炫耀個人記錄的意思,希望大家要珍惜感恩。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Article/One.asp?ArticleID=14006
  • 登山與太極原本就是兩種不同運動,能夠將太極的原理融入登山的方法中,想當然也是因為能夠調整登山時的步伐與呼吸順暢,讓登山時能夠更輕鬆與省力 但我認為還是不太適合把一些"超乎"登山講求的穩健步伐的時間紀錄上去,雖然前文也說到那是"""這樣的記錄沒練過功夫的常人有辦法嗎?"""但是否會有誤導成,{{如果練了就會一樣的快呢?}}...這種迷思? 其實我也知道,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有的人是因為假期少而不得不用少天數來走多天數的行程,有的人是身心狀況就很好,有的是挑戰自己...林林總總~~但我還是希望這些紀錄著超快行程的紀錄者,在您發表這些紀錄的同時能婉轉註明一下,否則新手見了這紀錄還以為原來只要這種時間即可"攻下"..... 我就是曾見過兩隊聽說北大武來回的這種時間而要去""挑戰""的山友,沒錯,你可以說是那是自我的挑戰,但對於""登山安全""來說,是不是又增加了一份不確定因素呢? 行文此篇沒什麼特別用意,只是有感而發,看見有篇大小劍來回只有兩天與北二段也是兩天的紀錄之後真的覺得真是""猴塞雷""啊!!
  • 實在非常之抱歉可能文筆敘述不明確,如主題論述書籍閱後之心得分享,只是特別強調本書籍之重點在於利用太極方法,柔軟筋骨運用在登山步伐能借力使力的道理,使身體鬆柔而能輕鬆爬山,不會氣喘如牛很容易就累,再則柔軟度好能避免運動傷害為主要,完全沒要人快速登山的意思。 談到記錄只是說明劉師父年少時就習得太極功夫,還能以59歲年齡爬山以輕鬆的步伐寫記錄,而且完全沒有腳痛膝傷之毛病,敘明用太極法能發揮於登山而已,別無其他用意。 至於超快時間記錄會讓新手誤以為登山攻頂時間記錄,我想登百岳山頭有這麼不認真的登山客,那就……..
  • 君不見現今尚有許多: 昨日才有人發表路況行程, 今天就提出詢問該**路況如何;行程如何**問題的人嗎?? 無意批評任何人, 只是**世間人百百種----------** 往往我們以為沒有的, 偏偏就是有!!
  • 突然讓我想到泰山某氣功師父某日冥坐,我一位朋友拜訪見狀在一旁伺候,待該師父醒來告訴我朋友說,他剛到北京會見他師父,來回只花了兩個鐘頭.... 於是信其有者感嘆其師父功力高深,能渡常人不能渡者;不信其言者曰癡人說夢,看破其吹噓功力.我朋友恰為前一種,對於這位異人折服不已.於是凡事求教於他,連腳傷(我們常見的關節傷害)也都聽其言行事,放棄正規醫療,終究導至柺杖不離手. 依劉桑的記錄,若改攻馬拉松一定所向披靡,至於記錄的實用性當然等於零,只怕真的有不識字的真的以為21個小時就可以走過南一段的,所以這本書通常我會要人家以看天方夜譚的心情來看,太認真只怕會造成傷害,最起碼自信心會飽受摧殘. 雖然劉桑一直強調只提供心得,只怕真有不自量力者,那就有不殺伯仁之憾了.
  • 太極 我是練了3小時的逃學生 模模糊糊記得 好像是先練下盤及腹部呼吸 那老師還真好玩 邊指導姿勢邊摸您的小腹 還稱讚俺說 您有練過腹式呼吸是嗎 只不過俺還是三分鐘熱度 沒耐心落跑了 話說俺是打混摸魚族 每次跟團都是假裝拍照作紀錄 從跟在嚮導後面的 變成和領隊走在一起的 劉先生的書我還沒看過 不過我想 如果練好太極的基本功[下盤及腹式呼吸] 應該就粉受用了說 最起碼腳步較穩也不會氣喘如牛 真該痛下決心再重修太極了
  • 我想劉先生的本意不在誇耀他的飛腿 而是太極 登山 與他的經驗 如果有人看了他的書就以為人人都可以這樣 只能說他沒常識 我個人是覺得,這本書看看無妨 就算無法把「借力使力」的原理運用在爬山上 練練太極拳也是有助於身心健康的 至於爬山,還是得循正統的觀念而行
  • 個人的淺見: 大部份的運動發展到 "極致頂尖" 都可成為登山高手. 例: 1. 長泳健將- 心肺功能強, 手腳協調, 手力, 腳力都均衡發展. 2. 長跑健將- 到馬拉松的階段, 小腿, 大腿都有訓練到, 心肺功能不在話下. 3. 自行車- 沒有腿力是不行的, 一段百公里下來, 手腳都有訓練到. 4. 功夫- 練氣(心肺)血液循環當然好, 練馬步, 臂力, 道理相通. ......................... 世界大同, 原來殊途同歸.
  • 我真的相信劉桑出這本書的用意是想藉太極之理來達到登山省力輕鬆與保護身體的效果.....但熱心的山友一而再再而三的強調""21小時30分""及""4小時25分20秒""是否比較奇怪一點......連""20秒""都會把它紀錄下去,就真的紀錄的很準確了~~~^_^ 就如雲海兄所言~~有一種我不殺伯仁之意...再一次強調,我相信劉桑的用意絕對是好的......
  • 福州伯〜 真是抱歉!寫出了時間讓您誤會有「一而再再而三的強調」的感覺,真是「寫者無心,看者有意」! 個人淺見:文章應該前後文看,如果從中「斷章取義」,是會差個十萬八千里的! PS:我不認識劉先生,無意幫他宣傳,剛好有朋友送了本劉先生的書(還是生日禮物耶),所以剛好免費看了這本書,又剛好有人問,就隨意寫了。 看一本書,一篇文章,聽一場演講,看一場電影…,每個人感受都不同,我覺得應擷取對我們有益,及我們喜歡的(不是嗎?)! 最後最重要及想強調的是,讓您有「有一種我不殺伯仁之意...」,真是拍謝啦! 以上若有得罪之處,請見諒!
  • 看完了各位的發表之後(這本書我倒是沒看過),有點不太懂(因為沒看過書籍全文). 其中有人說劉先生南一段縱走全程只花21小時又..幾分,這會不會太神了點 ~ 這21小時是指沒休息一直走下去嗎? 還是扣除休息上廁所時間 ? 是輕裝還是重裝縱走 ? 我想,練太極應該多少對身體會有益處, 但...南一段,21 小時, 真令人佩服!!
  • 說實在的北大武登山口到三角點2個多小時,沒有親眼所見我很難相信.
  • 呵呵~~~恩仔姐,您誤會了... 其實劉桑的相關討論不是從這一篇開始,相信補給站的山友也都曾看過相關報導...以前就曾就劉師父的驚人之舉做過一番探討過了 我記得還有山友說過劉師父本身並不一定知道""登山補給站""是什麼,卻莫名其妙被說的如此...既然如此我們身為他的好友,是否在幫劉師父推廣的同時,會有夾雜著發表人本身的想法 今天我若是劉師父,我一定會對這些好友又感激又尷尬,感激的是有這麼一群好友一起幫我推廣登山省力輕鬆與太極互相結合的方法,但尷尬的是我並沒有要這些好友一直來說這些紀錄如何如何....讓大家對於我的疑惑 記得多年前也是有一位登山好友,他為人也是忠厚和藹,他姓駱...對山林也是充滿著一古熱情與投入,許多人也是對他議論紛紛,但我是覺得人各有志,他又沒礙著別人,不是嗎? 相同的劉師父亦然,我也超肯定他想對山友提供幫助之心力......會說到這時間紀錄,是因為看到太多次熱心的好友,一直提到有關於劉師父那超乎登山路程的紀錄而有感而發的...沒什麼用意,想必以恩姐這麼多年登山的經驗來看,那真是很不得了的紀錄吧!! 自己年少輕狂時也有過衝百岳的年代,但多年過後百岳已漸漸式微,現在的我也不再是當年那喊衝就衝的毛燥小子,我自己爬山也好帶隊也好,我會講求安全第一,畢竟快快樂樂出門平平安安回家是我們每一個人的願望吧~~ 呵呵~~~恩姐別太在意小弟之前的話,沒有針對個人的意思啦!! PS:上回恩姐發表舊武界岳山時就想跟您好好的認識認識了,今年及去年我一共去三次此山,而您文中說的循著某""山岳會""的路條前進,應該是某""登山會""吧!!哈哈~~不好意思,那是我綁的啦!! 拍謝!拍謝!!
  • “另外書中敘述個人登山事蹟,並不是在炫耀個人的登山記錄,而是要印證利用太極法登山的功效,就講屏東北大武山劉桑的登山記錄,由登山口到三角點單程2小時28分完成;來回4小時25分20秒,其中還在三角點休息6分鐘吃6塊糖果,這樣的記錄沒練過功夫的常人有辦法嗎?所以劉師父就是有這麼好的一種經驗,在山友的鼓勵下才出書教導,絕非有炫耀個人記錄的意思,希望大家要珍惜感恩。” 原來就是這段話起波瀾喔!請好好看完全文意思,本人會來回應這段標題感言,起於前天假日在高雄大社觀音山巧遇劉桑,談起發行書籍與太極運用在登山的種種好處,再加上現場教學了一段太極登山法覺得受益良多,其間談起登山補給站一事,劉桑還感謝我Po上書籍郵購帳號,而且要我幫他再發信息;劉師父明年將找時間現場教授太極如何運用於登山,本意只是在此。 至於他登山的記錄只是我在整段文辭中的引述,一開始就講不是在炫耀他個人的登山記錄,而是要印證利用太極法登山的功效,劉桑正式做記錄是用碼表計時包含休息,所以記錄才會連秒都寫上去,這點也經過劉師父同意才Po上去,上面那段話我看來看去我並沒有一而再而三的強調劉桑的超乎的記錄嘛! 原本自覺得是一件好東西更應跟好山友分享,請大家勿誤解才是! 稻穗結得越飽滿,越會往下垂;一個人越有成就,就要越有謙卑的胸襟。〈共勉之〉
  • 小弟行文數篇,從未有任何責怪任何人之意思可從本人皆無修改任何文字得知,若還不能了解小弟要您注重登山安全來做出發,那就由您吧~~~~此文過後不再回應!!任版工刪除小弟之文吧!!
  • 呵呵〜您誤會了啦! 其實我幾乎不在討論區發言的(至少這半年來沒)!會來回應劉師父太極登山法,純粹是出於一片好意,好康到相報!就如您說的「安全」及我說的「避免傷害」,其實本意都是一樣的啊!(看來我們是不『說』不相識,尤其都同住南部) 劉師父看到許多人因不當的登山,以致到後來「望山興嘆」,因此想以太極的鬆柔方法來教導大家避免傷害。 我是個粗人啦!文詞表達欠佳,以致讓您有所誤解,請勿見怪! PS:南部的山我大概都有走過,現則往中部發展(跟隨恩仔的腳步),期望有緣山上見!
  • 學太極拳對於登山當然有幫助的,對於舞蹈、運動等我相信也有很大的幫助。 其他的不說,太極拳的站馬步的基本功夫對於肌力和腳力的訓練功用很大,下盤有力量,爬山會很輕鬆。 至於幫助程度的多寡,就看個人所下功夫的深淺,如果只是公園派的太極拳,練練架勢,舒鬆筋骨,當然不錯,若要進入「鬆、靜、自然,虛實分明」,除了馬步札實,更要進一步體會每一招式的密意。 學生時代,老師都帶我們到沙灘上練跑;聽說練輕功的,平常練功腳上也都繫上重沙包行走,這對於改善速度確實有很大的幫助。 當然有人天生異凜,不用練什麼功夫速度就是超人一等;我就認識一山友,天生好手,我們都說他是「沒有心臟的」。
  • 馬仔兄,您好: 其實我和劉桑素昧平生,我對他個人是沒什麼了解,更不需要來對他做任何的質疑或什麼的.....爬山的人千百種,各式人等都有,犯不著每一個和我不同想法的就去和他對立是吧!! 我有幾位好友就是曾經去挑戰劉桑的北大武紀錄,聽他說的戰到昏天暗地似的,又不忍心跟他們說我的想法,只能跟他說爬山還是小心一點的好(當然他們沒劉桑那樣快),前文也說過,每個人爬山有自己的想法,故也就把這種事當茶餘飯後的話題隨口聊聊也就罷了!~~想必馬仔兄也是多年的登山好手,希望有任何冒犯之處還多多海涵... 對不起,原本之前說不回應了,但想想,有時用字彙的說法畢竟和我所想表達的意思會有所偏差,....畢竟山的知音難尋,每個人的知識都是我的寶藏與我學習的對象,前一陣子走了一趟我心儀20年的夢幻行程,下來之後滿是感激,幾天山上學到的可比擬20年的登山經驗,就如馬兄說的...我們是""不(說)不相識"",希望有朝一日山中有緣來相見...
  • 阿哈!原來是「不『打』(字)不相識」,大家出發點都嘛是「殊途同歸」一樣的阿! 說到太極,我不懂啦!只知道老爸有打太極拳(早上),我有時也打打太極拳(碰到想要推拖拉的時候),阿全也常叫我練半蹲(氣功),練習運功打通氣路,用肚子呼吸(吐納)…,Ha!可是阿,我沒慧根,學不來! 我覺得馬仔以前也都是在飆山似的摸基點,偷偷透露一下,聽說他基點也有400多點了耶(猴驚人);自從與恩仔走了一趟雪山後,好像頓悟了爬山過程中的收穫(其實是恩仔走不快,藉機照相、賞美景…),由於慢慢走,終於在雪山主峰碰上生平第一次「佛光」,漫步在黑森林最大冷杉林中,享受山中靈氣…,凡此種種,哪是匆匆而過能深刻體會的阿! 與馬仔也是在站上有緣認識,進而相約爬山,「仁者樂山」,相信有緣定能山上見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