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行程紀錄

破冰沙武巒 南三段鐵線斷崖替代路線完勘事略

活動日期
2014/3/14 - 2014/3/18
所屬團體
綠之眼登山工作室
困難度
3
類型
» »

argo(秋姐)

2014/4/10


活動日期: 103年3月14日至18日
活動領隊: 張桂秋(argo秋姐)
活動成員: 羅明原(hitec胖胖) 李淳澤(chuntze小老四) 鄒騰祥
緣起
鑒於南三段鐵線斷崖發生之遺憾幾可謂無年無之!憑實而論,岳友行走此路段不僅僅費心勞神超重裝下確實是高度危險!十數年來,每走其間驚懼之餘隱然總有開闢替代路線之想法...今春,萬般俱備終得成行。
攻略
所謂的鐵線斷崖(D2行程)從取水處的34k登山口起至太平西源,正是沿著沙武巒山等山頭西側沿2500m等高線迂迴。就地貌觀,最可取代腰繞路線的其實不外就是回到沙武巒稜脊上,並不複雜!唯一要確認的是:在安全及所費時間上與原路線之比較,能否滿足"替代"之實質意義了。
完勘
相關行程節錄:
(時間航跡可供參考,成員背水後負重24~26kg盡量貼近行走南三段實況)
3/15 晴
0710  28K工寮出發
0915  34K水源2520m(A)
0945  9:30取水後出發右轉林道續行,此處乾爽平整設營極佳2550m (B)
1000  林道盡頭廢棄工寮2620m(C)
1010  沙武草原(美極,有數個看天池)2650m(D)
我們以這樣的重裝登上沙武巒山已頗吃力,迎面的2910m2995m連峰間稜勢更是峭拔如刃!雖然有單攻阿屘那來的路條,但是要行走南三的岳友在背包尚屬沉重的第2天翻跨這兩面絕壁,應該是極不合宜的!是以,將登上沙武巒山這一段紀錄略去!午餐畢,選了一條較寬緩的稜脊輕鬆下抵谷地,沿谷線下切至2995m西南稜尾橫腰上切。
1450  抵2924m東鞍水池區2890m(I)建大本營,此水池在如此季節水位仍豐似堪期待
3/16 晴
0650  大本營(輕裝)沿2924m稜線出發寬緩易行
0655  小岩壁
0705  看天池(b),略小但無味且較清澈遂先取水回程再揹回營地
0750  略偏南稜勢急陡修回西側
0810  我們在2807m分稜點轉西南沿稜下抵2570m時2隻GPS都標示已抵南三路段,卻不見熟悉路況...略遲疑分頭探看
0840  續西南下探
0850  鐵斷黑水管叉路越稜點2485m(證實GPS的圖資高度是錯誤的!)小休續行
0915  大功告成!!松林營地2440m(2個小時至此路況極優,重裝行來應無甚差距)
0945  回程,刻意不走原路略往東想去接2807m往北分出的那條大稜
1025  東向隱藏了些許小谷線不想翻越,稍一偏東南就回到原路線
1125  返抵大本營
這個下午,很清楚的觀察到沙武巒西側是一片寬緩可行的草原!我們遂計畫由2995m西南稜連結沙武巒西坡至沙武草原,這樣省去上登沙武巒山頭相對可行多了。
3/17 晴
0710  拔營出發,沿著約2900m等腰往南橫切至2995m南稜(鹿跡寬大清楚頗易跟行)
0745  輕鬆抵達3/15由谷地上切的接稜點方便池(H)
0800  轉東南腰繞下切
0815  沿溪溝下谷地
0830  沿谷線上行至稜緩處開始上切沙武巒西稜(G)
0845  下切參考點2590m(F)這橫腰約略在2600~2700間,跟著發達的水鹿路好走即可
0930  2735m穿越點(E)極曬,躲在蔭下小休10分
1005  返抵沙武草原(D)驢打滾大曬裝備~~
總結
綜此紀錄,可以得出新路線從28K工寮經沙武草原上登2995m西南稜轉2924西稜下至松林營地約8時餘。加之整條路線毫無困難地形,唯一由谷地上攀2995西南稜約300m餘亦因稜勢寬緩易行(上攀約1h)想來亦不至構成隊伍為難處!
除此,更美好的是處處展望佳美景天成外,幾乎一路上都是完美休息點!
幾個橫腰下切點亦無須拘泥在紀錄所示,我們並沒有綁上大量路條僅在幾個重要轉折點做上記號,來此隊伍當可自由發揮!


文章附件

所有回覆

  • 感謝秋姊分享,跪求航跡 <(_ _)>

  • 好久沒你消息,得知在進行這一偉大工作,佩服!那天是不是號召一些「工程隊」山友,進去把這段「鐵線替」給「整理」出來,並將路標路條立好,將各個景點、營地及特殊處所給「命名」下來,也把詳細行程記錄出來,以利後進者參考,降低南三段些許風險因子,何樂不為?

  • 就時間上看並沒有較省時且路徑剛開發對於很多走此路段的百岳山友若沒有太多中級山探勘經驗應該困難度很高,唯有待後續隊伍用力踩踏及大綁路條且把原路線封閉強迫隊伍走此新路線,才能把鉄線斷崖的危險降低,希望山友們能比照六順山新路線的精神用力走出來,最後感謝秋姐團隊的用心為山界無私的付出:-D

  • Dear 及文:
    開這路,發心就是希望能改善鐵斷的風險哩^^"很抱歉,昨晚沒一起連結><"
    附上航跡檔,請參考囉~

  • 我們走得相當閒適呢^^'...
    相對來說:路線"絕對安全"才是此行最大目的囉~8個小時可從28K工寮下到松林營地,覺得還頗划算!當然,最希望後續隊伍把路線走成一統囉!!
    另外一提,這路線稜勢頗單純,探勘基本功用不大上呢,水鹿都把路開得穩當當了~~

  • 好久沒你消息,得知在進行這一偉大工作,佩服!那天是不是號召一些「工程隊」山友,進去把這段「鐵線替」給「整理」出來,並將路標路條立好,將各個景點、營地及特殊處所給「命名」下來,也把詳細行程記錄出來,以利後進者參考,降低南三段些許風險因子,何樂不為?


    幹嘛選用這麼小的字體啊!!都快老花眼啦><"
    當然好哇!!
    這路線最大好處除了安全,就是多個半天就可順登阿屘那來呢^^"

  • 及文兄,網站是否可以將此jpg檔自動轉為gpd檔,對於這些檔的轉化實在是外行,麻煩你了。

  • 沒法度耶,因為缺了很多資料

    可以跟秋姊要一下原始檔

    或者自行參考jpg將點位點到圖層上

  •  

    呵呵~
    自己幾乎沒用GPS,以為jpg上的點位就夠參考^^"
    gpd航跡檔在同行夥伴那兒,會盡快轉P上來!

  • 原傳統路線從34K林道終點起陡升約百米,此後約沿著沙武巒山、2995峰、2924峰等山約2500至2530米間之稜脈腰繞。桂秋等所勘查新替代路線,原則上似乎與傳統路線有點平行,只是升高至2600至2800米間之稜脈腰繞(新舊路線相距約在一公里左右)?兩路線相較:

    1.安全性:新路線安全性大大提高(鐵線斷崖區出過太多事了,百岳老查雖多次經過該區,但也有過一次「突槌」經驗)

    2.爬升度:新路線較原路線多爬升約150M。

    3.展望度:新路線較寬廣,視野亦較開闊(桂秋說,處處美景天成),休息處較多(原鐵線斷崖區,無多大視野,一邊為山壁、一邊則多林木遮擋)。

    4.水源點:新路線看天池較多,當日午餐之用水不必從34K處背過來。

    5.時間差:若從林道28K工寮起算至太平溪西溪營地(當晚宿營點),兩路線均約需8小時許。

     

    6.總結:此路線有其開發之必要性。(至於,桂秋說「多個半天就可順登阿屘那來山」,若改由傳統路線國勝工寮三叉路(有小鐵牌標示,右前方往國勝工寮,往左陡下乾溪溝至太平東西溪底營地,桂秋所說的新路線應會與這三叉路口重疊?)此處距阿屘那來山似乎更近,約2.5K,只是路線、可行性待勘查? ~ 百岳老查

     

  • 6.總結:此路線有其開發之必要性。(至於,桂秋說「多個半天就可順登阿屘那來山」,若改由傳統路線國勝工寮三叉路(有小鐵牌標示,右前方往國勝工寮,往左陡下乾溪溝至太平東西溪底營地,桂秋所說的新路線應會與這三叉路口重疊?)此處距阿屘那來山似乎更近,約2.5K,只是路線、可行性待勘查? ~ 百岳老查


    信雄 日安~

    正如你分析,這路線最佳妙的地方就在:鹿跡寬大跟行容易絲毫沒有困難地形!
    至於阿屘那來從我們的2924m東鞍大本營直接等腰過去單攻感覺半天來回還頗愜意~
    若要由三叉經國勝工寮(曾在83年走過)上阿屘那來(這山我與貓腿是從倫太文經阿巴拉等..下太平溪源舊營地再上登)就真的要評估了!
  • 秋姐:上傳兩個航跡檔分別為*.gdb & *.gpx 希望對山友有所助益!也感謝妳的無私付出!

  • 上傳ok了~
    這好,太感謝S4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