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戶外活動資訊平台
2025/7/30
中和山西北峰、台中都會公園與源恒公司-台中基石巡禮篇DAY2-2【順訪白冷圳矮山支線-過水吊橋等4處古蹟】
1、中和山西北峰:位於台中市新社區,標高757公尺,清理地水泥柱;座標232998 2672720。
由三汀山原路回至中99線11.3K叉路,左轉中99線東行走10.3K,右轉中93線東行走0.75K,右轉中95線往南走2.7K叉路(10.3K處),右轉中95線往南走1.1K叉路(11.35K處)【0K】;左轉過中和橋走0.45K叉路,左轉至1K叉路,取主線續行至2.4K路旁停車,基石距離只剩40餘公尺。
退回走20餘公尺,至電桿「和櫃68」號處,上切至稜線,走2分鐘即見到倒地的中和山西北峰清理地水泥柱;此點清理地竟然無號碼,係祥馬山友無意中找到的來補。
◎白冷圳矮山支線-過水吊橋:慶西村湖興17號下方約
白冷圳是日治時期,為了供應設置於新社台地上的大南庄蔗苗養成所,培育爪哇大莖種甘蔗所需要之灌溉水而興築,進水口位於大甲溪左岸的白冷;昭和3年(1928)12月開工,昭和7年(1932)10月14日舉行竣工通水儀式。過水吊橋為懸索吊橋橫跨矮山溪,主要承載管徑
由中和山西北峰原路回至中95線11.35K叉路,右轉中95線往新社方向行走4K叉路(7.1K處),取右小路走0.45K於綠大地露區入口停車;不要入鐵門至路底,取右小徑往上走
◎清泉崗聖潔教會-台中市大雅區仁愛路81號
陸軍裝甲兵部隊於I960年代移駐至清泉崗基地,當時的基督徒軍人因有著信仰上的需求,軍人們遂在附近的防空洞聚會禱告,日後主動請聖潔會宣教士衛平福 (Edit Ögvist)前來協助募款建堂基金與相關事宜,並獲時任清泉崗陸軍裝甲兵司令蔣緯國將軍的同意,於民國52年(1963 )在清泉崗軍事基地旁興建「清泉崗聖潔教會」,施工期間瑞典聖潔會宣教士文博牧師(John Oberg) 與艾福生牧師(Helge Iwarson )經常前來關心與指導,同年9月底教堂完工,10月由盧祺沃牧師主持獻堂典禮,蔣緯國將軍亦出席參加;教堂於2017年登錄為台中市歷史建築,建築為會堂式長方形平面,屬早期基督教教堂的基本造型,尋訪台中都會公園的省政府精密導線點順路造訪此教堂。
2、台中都會公園:又稱路厝,位於台中市西屯區,標高296公尺,省政府精密導線點A5,另有圖根點已遺失;座標207992 2678526。
由清泉崗聖潔教會沿著仁愛路走
進入公園步道走
◎磺溪書院-大肚區文昌一街10號
磺溪書院俗稱文昌祠,為昔時大肚地區的文教中心,清嘉慶4年(1799),大肚士紳趙順芳與烏日士紳楊占鰲為提倡文風,成立西雝社,後改為文昌祠;清光緒13年(1887),於文昌祠址創設書院,名為「磺溪書院」。磺溪書院座北朝南略偏東,是一座七開間、兩進、兩廂房帶四垂亭的四合院書院建築,前埕寬廣,形式雄偉。第一進以中央三開間為山門,翹脊屋頂由此左右層層降落,七開間正面展部均勻。第二進為三開間的講堂,中央供奉文昌帝君,前有八柱歇山屋頂的四垂亭,屋頂脊飾精美、剪黏圖象生動為其特色,整體木構架具有清楚的泉州匠師風格。講堂兩側,與廂房齋舍相連接的過水廊外牆,是磚雕製作最為精美所在。從牆堵、門窗外框到窗檻、半圓弧牆基以及花瓶形廊門等等,無不以鏤刻花紋的磚雕為飾,為臺灣清代建築中最為出色者。民國74年(1985)公告為國家第三級古蹟,民國99年(2010)改登錄為臺中市市定古蹟。
◎聚奎居-烏日區學田路405巷36號
聚奎居是日治時期烏日地區的富紳商賈-陳紹宗(1888~1952)於昭和5~15(1930~1940)年間建造的中西合壁式洋樓,整棟建築時髦典雅,座落於臺中市烏日區學田路405巷內(學田路便行巷旁)。聚奎居坐西北朝東南,以傳統合院配置融合西式建築風格與工法,整體建築配置呈「ㄇ」字型,各向均以外廊環繞,內埕還有一座仿如意型小水池。護龍為單層樓,左、右護龍正立面牌匾書寫「廉泉讓水」、「瑞氣祥雲」;正身為兩層樓西式洋樓形貌,正身立面圓形山牆的勳牌花綵紋飾書寫堂號「穎川」,下方另有一牌匾由左至右橫書「聚奎居」。女兒牆起落有致,線條流暢,拱圈、柱廊、洗石子與紅磚交織出溫潤視覺景觀,在現存宅第中已屬少見;於2012登錄為臺中市市定古蹟,聚奎居規模頗大保存完整,進入要購買門票,受限於時間只在外拍照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