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戶外活動資訊平台
2025/3/19
《玉峰大橋 攀登芝生毛台 下馬里科灣山莊 似已荒蕪》(重遊踏查報告)
前言:
「古戰場」這令人血脈賁張的歷史遺跡,是多麼讓人想一探究竟啊!
緊挨著新竹縣尖石鄉石磊道路邊已不再營業的馬里科灣山莊旁,矗立著一座老舊的木製解說牌,解說牌斑剝的簡圖上,依稀可見「古戰場」這耐人尋味的刻字。
從玉峰大橋攀登芝生毛台山來回行,筆者早些年算是經常走的,而從稜脊上的日治警備遺址順著古道下馬里科灣山莊也走過了至少二次;惟近幾年以來未再從這邊攀爬過。今日,我將陪同有興趣進一步了解泰雅族原住民抗日史的許小妹山友,重訪這條曾經烽火連天的荒涼山域。
我深知當年殺氣騰騰的這片山林,如今已荒蕪寂寥,雖然我們已做好萬全的準備(繩索、開山刀、離線地圖具備),然而沿途多舛,直到午夜才如戲劇般地脫困,僅在此報告如下:
一、登山口至主稜脊岔路口(海拔約1420M)
1. 沿途地貌與植被:
a.此為從芝生毛台山頂發脈而來的主稜上的一條支稜山徑,一起登即以一氣呵成的陡峭姿態迎賓,直到銜接主稜岔路口為止。
b.登山口為桂竹林,往後為闊葉樹森林,偶而參雜著小範圍無礙通行的桂竹林區,途中依舊殘留著早期原住民栽種香菇的遺跡(至少還殘存三座未完全傾圮的鐵皮香菇寮,以及無數廢棄的塑料菌種包裝)。
2. 登山口已被草萊掩沒,一起登即需揮刀闢路,據此研判此山徑近年似已幾乎無人再探訪。
3. 脫離草萊區後的陡稜山徑還算乾爽好走,惟山體明顯風化得更破碎、更鬆散,這山徑因此也顯得比往年更陡峭且難行。
4. 全程只發現極少支離破碎的路條,危險路段之架繩亦顯得歷經風霜般的陳舊。
二、主稜脊岔路口至古道岔路口(海拔約1520M)
1. 沿途地貌與植被:
a.此為從芝生毛台山逶迤而來的稜脊路,山徑時緩時陡、時上時下,是最無危險成分的路段。
b.主稜脊岔路口是片桂竹林,爾後是人造杉木林、闊葉樹自然林,往後整段路就由這三種林相交互組成。
2. 樹林區山徑明顯易行,但竹林區累積著大量縱橫交疊的乾枯倒竹,穿越時蹇滯難行,踏踩其上不時發出刺耳的碎裂聲,昔日因不時有人穿行,竹林內比現在好走得多。
3. 古道岔路口之日治警備遺址並無明顯變化,惟該地桂竹林區範圍頗大,經年累月堆積的枯倒竹層層疊疊,雖以凌波微步輕踩通過,亦頗感費勁。
4. 古道岔路口地形地貌與昔日無異,但明顯感覺人跡已罕至,為這百年古道增添了幾分的蕭瑟與荒涼。
5. 只在桂竹林內偶見老而破舊的路條。
6 . 因時間不足,故捨棄攀登芝生毛台山。
【註】:
兩年前,筆者曾從軍艦岩循著古道路來到此地,然後再掉轉回頭沿著稜線路登頂芝生毛台山,當時路況暢行且並無險惡地形,僅此提供參考。
三、 古道岔路口至溪底(海拔約960M)
1. 沿途地貌與植被:
a.此段路除古道岔路口附近為桂竹林外,全程幾為闊葉樹自然林。
b.古道沿坡體以「Z」字形蜿蜒而下,日治警備道路路基和建物地基依然清晰可見。
2. 路徑上少有草萊,惟地表逐漸風化,昔時所結繩索往往被積土所掩埋,途中並未見任何路條。
3. 從海拔960M處切入溪底,往下游行走了一段河道後,發現溪流落差變大了且更難行,退回入溪處再往更下游昔日我所走的路徑再下切入溪(可少走一段河道路)。
4. 隔著窄窄的溪谷,雖然早早就看見對岸掛著當地住民的黑色水管,但因昔日曾探索過這區域,知道此片山體陡峭、地表鬆散難行,深知太早過溪並非明智之舉。
5. 順溪流而下——數年沒來,發現河道已被強颱暴雨侵蝕得更深邃、險峻,勉強克服幾段險路後,迫於無奈決定提早爬上水管處……
四、 離溪高遶迫降石磊道路(海拔約800M)
暗夜脫困記:
雖然下切溪底時已日斜西山,但若照原規劃路線約莫半小時內,不用摸黑就能平順地走回登山口;然而,這幾年沒再涉足過此地,我發現這條狹窄的溪谷已今非昔比,只好提早爬上對岸黑色水管處,離開這條被嚴重侵蝕而暗藏危機的溪流。
此行雖由我這識途老馬帶路,但謹慎的許小妹另準備了離線地圖,與地圖上的航跡會合必須往上攀爬,而且繞行更遠,這與昔日我所行走的便捷路線截然不同。
不出意料因地形與地質的關係,爬上當地住民架設的水管處時,並無任何路徑可通往石磊道路,我們決定以這條航跡為基準,試圖邊橫越、邊高繞,去與這條顯眼的GPS上的紅線會合。
在V形山谷中行走,從天光曖曖到暮色幽幽、從暮色幽幽到黑夜漆漆,只不過是短短的時間而已。此後的漫漫長夜,我們就在黑漆漆、靜寂寂的山林裡探索前進……
暗夜,走在四野茫茫陡峭而鬆散的地形上,由於視差的關係顯得更加驚心動魄,往上爬或平移時,或多或少都會牽引表層土石往下滑落,總覺得讓人步步驚魂;而穿越一片片的桂竹林時,縱橫交疊阻礙步伐的枯倒桂竹枝,也讓我們吃足了苦頭,我們每一步都必須高抬單腳,然後再艱辛地踏踩在一踩即碎裂的層層疊疊的枯桂竹上,我們堅苦卓絕地緩慢向前行,清脆的桂竹爆裂聲噼、嚦、啪、啦此起彼落,恍若連珠炮般不絕於耳!
穿行桂竹林區,其實也不全然令人苦不堪言,我們就有一次讓我們驚喜的美麗邂逅——意外撞見一大片生機盎然且含苞待放的梵尼蘭。
歷經了一整天的鏖戰,我力氣已頹,就將開路、找路的重任交給了許小妹。
在體力消耗下、在暗黑的荒野中,我們雖然小心翼翼、步步為營,偶而還是會馬失前蹄。話說,悄然無聲的荒野,忽然突兀地響起令人膽顫心寒的「唰……」聲,轉頭一看許小妹已不見蹤影,一盞幽黯的燈火,一動也不動地躺在幽幽的深遂處,我眼前只是暗黑黑的一片,其他甚都看不見……
這一驚非同小可,我扯開嗓門呼喊著許小妹,一秒、二秒、三秒……我心急如焚等不到回應——經過漫長的數秒鐘後,下方方才慢悠悠地傳來:「我要去撿回頭燈!」
我研判GPS上只是一條虛擬的紅線,並不存在真實的山徑;至此,我們也只能借助著繩索、揮舞著開山刀,在暗夜裡左衝右突,一次次地嘗試突圍,偶而還會身陷在交纏的藤蔓中難以自拔。
經過無數次的嘗試,終於來到一處窄窄的破空處,此時目視幾近垂直的下方,一部小貨車一閃而過,這宣示著石磊道路就在幽深的低下處。
我屈膝拉著一截短短的樹根確保,嘗試平移到另一端,由於腳下無立錐之地,一恍神身體突如其來往下滑落,我心頭一顫:「恐怕要遭大殃!」
當我回過神來時,如有神助般奇蹟似地雙腳已佇立在一道足夠立足的狹窄台階上。我倆在暗夜中先後都曾驚險失足滑落,但卻都能化險為夷、毫髮無傷(隨身物品:我只掉落了一頂帽子和一把登山杖,而許小妹也只丟失了一只保溫瓶,她還運用了智慧,在漆黑中幫我撿回了開山刀和手機),我們能如此幸運地有驚無險,一致認為是受到上天的庇佑(虔誠的許小妹,前一天有跟山神祈禱,請山神祝願我們今天一切順利、安然無恙。)。
這下離路面更近了,而山體上又適時地依靠著一根綠褐色的長桂竹杆,拿出繩索實測高度,約莫只剩六公尺的落差。就這樣我一邊牽引著繩索、一邊握著桂竹杆,像天兵般神乎其技地完美滑降。
當我下降到路面的同時,一部小貨車十分湊巧地從蜿蜒的彎道駛出,暗夜中二盞頭燈吸引著車主的目光,驟然迸出的車頭燈光照向山體,彷彿是照亮劇場的投射光。原住民車主氣定神閒,凝視著許小妹如仙女下凡般翩翩然從天而降。
午夜00:30,夜已深沉——熱心的車主邀我倆上車,我挺立站在後車斗上,晚風徐徐拂面,我心波瀾不興……
(2025年3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