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戶外活動資訊平台
2025/9/22
三柑縱走+北豹子廚山、中坑東山、中坑古道O型走
2025∕09∕19 紀錄:陳生
一、 日期:2025年09月19日星期五
天氣 : 陰晴(涼爽)
行程路線:
北42線(坪雙公路)29K:柑腳城山登山口,H125m→
溪谷山徑→
【柑腳城山】又稱下坑山,土地調查局圖根點,H348m→
【570峰】,H570m→
【柑腳山】二等三角點No.1150、雙溪水源保護區界10,
H615m→
柑腳山腰古道→
風口鞍部休憩五岔路口,H530m→
【東柑腳山】又稱後寮仔山,土地調查局圖根點,H556m→
風口鞍部休憩五岔路口,H530m→
柑腳山腰古道→
黃德公休憩空地:北42線(坪雙公路)21.3K,H540m→
【北豹子廚山】土地調查局圖根點,H627m→
【中坑東山】無基石,H515m→
中坑古道(淡蘭古道中路:連絡道)→
北42線(坪雙公路)29K:柑腳城山登山口,H125m。
二、 使用地圖 : GPS航跡圖
三、 目的:自組隊∕三柑縱走
四、 參加人員:陳生等2人/小客車
五、 類別等級:B ∕15.5公里
六、 爬升高度:最高高度617m、最低高度132m
七、 總 爬 升:約1017m、總 下 降:約1017m
八、 行程時間:09:29【07:51~17:20】
移動時間05:23
靜止時間04:06
交通路線:基隆→基福公路→北42線(坪雙公路)28.8K。
請點閱陳生行程記述部落格:
行程記述:
07:20 於06:25由基隆開小自客行駛基福公路往雙溪柑腳社
區車行;於07:20車抵北42線21.3K「黃德公」,將
午餐備用瓶裝水藏起來並著裝。
07:48 再開車原路回抵「北42線28.8K」,民宅路邊空地,
停車後於07:52循馬路回往「柑腳城山登山口」。
07:55 即抵北42線29K「柑腳城山登山口」,有指標,取之
上行。
08:25 循溪谷山徑上行,因最近無下雨致成乾溪溝(當地居
民取水源),過兩次乾溪溝後即一路陡峭上行,幸有架
藍天繩;上抵「柑腳城山稜線岔」,有指標,左岔循稜
往570峰或柑腳山,先不取;取右岔往「柑腳城山」
前行。
08:26 即抵【柑腳城山】又稱下坑山,土地調查局圖根點,
海拔348公尺;腹地適中,展望極佳;在此小休享果
約18分。
08:58 休畢後於08:44起行,原路回經「柑腳城山稜線岔」
,續循清晰明亮稜徑上行,過「406峰」後,下抵鞍
部「谷坑線岔」,有指標,左岔有新闢支線山徑下往
「崩山坑古道」,不取;取直岔稜徑續往「570峰」
上行。
09:04 上抵「北42線26.65K稜岔」,有指標,右岔新闢支線
山徑下往「北42線26.65K產道岔」,不取;取直岔稜
徑續往「570峰」上行。
09:28 沿途山徑清理了非常乾淨好走,途經「展望點1~3」,
可仰望尖聳的「536峰及570峰」,然外柑腳山與燦光
寮山清晰可數:一路拉繩爬幾座小山頭後終上抵
【536峰】,腹地小,有展望,幸今日天氣非常涼爽,
在此小休享果約10分。
10:03 休畢後於09:38下行,下經鞍部後即一路長陡坡,最
後拉繩陡上抵尖聳的【570峰】,腹地極小,展望極佳
;也是山頭岔路口,左岔新闢支線山徑下往「崩山坑
古道之大埤格」,可接大埤古道往東林寺或往外柑腳山
,不取;右岔稜徑陡下往「柑腳山」,先不取;在此賞
景、享果兼小休約19分。
10:38 休畢後於10:22取右岔稜徑陡下往「柑腳山」,下鞍
上行經「展望點四」,可回望尖聳的「570峰」山頭,
續下鞍上行抵「柑腳山、崩山坑古道岔」,有指標,
左岔係舊路新理徑的支線山徑下往「崩山坑古道」,不
取;取右前岔上往「柑腳山」。
10:43 未幾上抵「柑腳山、山腰古道岔」,有指標,左岔係
舊路新理徑的支線山徑下往接柑腳山腰古道出「風口
鞍部」,先不取;取右前岔上往「柑腳山」。
10:45 即上抵【柑腳山】二等三角點No.1150、雙溪水源保護
區界10,海拔615公尺;腹地適中,林間展望不佳;
因時間允許在此燒水泡茶喝咖啡兼小休約35分。
11:28 休畢後因時間尚充足,決定不走直岔下往「黃德公休
憩空地」午餐,改加碼往「東柑腳山」,原路退回
「柑腳山、山腰古道岔」,再取右岔支線山徑下抵
「柑腳山腰古道岔」,也是泰平里山推廣協會所劃定
為淡蘭中路丙線(柑腳山腰古道)右岔山腰古道往
「黃德公」,先不取;取左岔山腰路往風口鞍部前行。
11:34 沿途山腰路雖尚清晰好走,但路邊淡竹葉已開花,其
惱人種子會像刺針沾黏衣褲內皮膚,相當刺痛!抵達
「風口鞍部五岔路口」,有指標及原木休憩椅,然當地
泰平里山推廣協會有立導覽圖說,將淡蘭中路劃為甲
、乙、丙三條路線,以「風口鞍部」為分界點,直岔
崩山坑古道下往壽山宮劃為泰平甲線;右岔保成坑古
道下往保成坑接北勢溪古道劃為泰平乙線;來時路的
柑腳山腰古道往戆仔坑古道接北勢溪古道劃為泰平丙
線。將背包置放於原木休憩椅後,於11:37取左前後
岔明顯山徑及指標輕裝往東柑腳山上行。
11:59 沿途路清晰尚好走,唯路邊淡竹葉相當惱人,上抵
【東柑腳山】又稱後寮仔山,土地調查局圖根點,海
拔556公尺;腹地小,展望極佳;也是山頭岔路口,
有指標,右前岔下往「溪尾寮山」;左前岔下往「後
寮仔嶺」;取照兼賞景後於12:07原路回程。
12:27 回抵「風口鞍部五岔路口」,在此小休享果約12分。
12:46 休畢後於12:39續取柑腳山腰古道原路往「黃德公」
前行,回抵「柑腳山腰古道岔」,取照後續循山腰古
道往「黃德公」前行。
12:57 抵稜鞍「山腰古道、柑腳山岔」,有指標,右後岔循
稜回往「柑腳山」,不取;取前岔「柑腳山腰古道」
續行。
13:07 抵「山腰古道、黃德公岔」,又稱剝皮巷頂(有解說
牌),有指標,左岔下往戆仔坑古道可接北勢溪古道
被劃為泰平丙線,不取;取右前岔山腰路往「黃德
公」續行。
13:22 沿途路徑清晰緩平好走,抵「黃德公休憩空地」,位於
北42線21.3K處,海拔540公尺;在此下背包並取出
早上預藏瓶裝水煮午餐,大休約57分。
14:20 餐畢後於14:19取北42線坪雙公路上行,即抵「豹子
廚越嶺保甲路岔」,有指標,取右岔越嶺保甲路上行。
14:25 保甲路已被Kent Al(阿魯米)最近獨自除草理徑了非
常寬敞乾淨,足感恩!上抵接上北42線公路越嶺最高
點之「大茶壺越嶺岔」,位於20.5K處,公路右前是赫
赫有名的大茶壺,也是區界線,大茶壺左後方是豹子
廚越嶺保甲路可接枋山坑古道或中坑古道,不取;取
右岔山徑係Kent Al(阿魯米)最近獨自清理的北豹子
廚山徑上行。
14:30 行走寬敞又乾淨山徑約五分鐘上抵「北42線20.4K
岔」,但此路是Kent Al(阿魯米)新闢山徑,觀看路
徑應是最難搞的山徑,足感謝!其舊路口立有新指標
,左岔下往「北42線20.4K登山口」;取直前岔續上
行。
14:31 即上抵「北豹子廚山岔」,有指標,右前岔往中坑東山
,也是Kent Al(阿魯米)最近獨自清理的山徑,先不
取;下背包輕裝取左前岔登「北豹子廚山」。
14:35 上抵「北42線20.25K岔」,有指標,左岔下往「北42
線20.25K登山口」;取直前岔續上行。
14:36 行約幾公尺抵【北豹子廚山】土地調查局圖根點,海
拔627公尺;腹地寬敞,展望極佳;取照後原路回程。
14:44 回抵「北豹子廚山岔」,上背包循中坑東山指標前行。
15:19 沿途若非Kent Al(阿魯米)最近獨自清理,此山徑應
已荒廢甚久,足感恩!然沿途危險路段幾乎全線架藍
天繩,也讓筆者倆人能順利通過!終下抵「越嶺鞍部
四岔路口」,有指標,左岔是非常陡峭的中坑古道東支
線下往中坑古道東主線,先不取;再往前約25公尺是
「北42線24K岔」,有指標,右岔下往北42線24K
登山口可銜接下坑古道,係聯合艦隊與江隊長最近才
理徑很夯的新路線!不取;於15:25輕裝取直岔登
「中坑東山」。
15:31 上抵【中坑東山】無基石,海拔515公尺;腹地小,
林間展望不佳;取照後原路退回。
15:40 回抵「越嶺鞍部四岔路口」,在此小休納涼約幾分鐘。
16:11 於15:46取中坑古道東支線陡降,幸全線架有雙線藍
天繩確保,否則遇雨天恐更難陡降,真感謝聯合艦隊
全體志工及江隊長無私奉獻的出錢又出力!一路陡長
坡後先經三顆小型樹板根,旋即過乾溪溝與古樸石階
;未幾下抵「周家古厝」,佔地頗廣,但已斷垣殘壁
荒廢中,若未被整理應埋沒在樹叢內!
16:16 下行過「中坑溪」,即接上中坑古道之「中坑古道東
支線岔」,有指標,左岔中坑東主線古道上往「張家
百年古厝」,不取;取右岔中坑古道東主線(精華段)
出登山口。
16:19 即經「青蛙石梯田草坪」非常優美有景;抵「青蛙石」
於草坪上小休享果約20分。
16:43 取照休畢後於16:39啟程,過「中坑溪攔水壩」即又
是優美梯田草坪,即下抵「中坑古道東西線岔」,有
指標,左岔中坑古道西線需拉繩過「中坑溪」才能登
「中坑西山」,目前剛由聯合艦隊及江隊長除草理徑
過,因時間已晚,不取放棄;續行中坑古道東主線下
行。
16:48 又經「梯田草坪」非常優美;再過「中坑溪」抵「中
坑古道柵欄登山口」,有立淡蘭古道導覽牌,其圍柵
欄主要是怕牛群騷擾當地農家露營區!
17:20 循冗長水泥路及馬路終回抵停車點「北42線28.8K」
處,稍換裝後即開車賦歸,也完成今日三柑連稜優質
O行程。
後記︰
1. 感謝聯合艦隊與藍天江隊長合力將難纏的「柑腳城山」溪谷
山徑及三柑連稜縱走,並另闢支線串聯崩山坑古道及中坑古
道;於今年四月起披荊斬棘至同年九月初才將此區域理徑完
畢;最近再加上Kent Al(阿魯米)獨自清理的北豹子廚山之
連稜到中坑東山,其後聯合艦隊與藍天江隊長再合力清理了
中坑東山到中坑古道東線山谷,足感心,單藍天繩就用掉了
好幾十捆才全線架繩完畢,感謝再感謝!
2. 本行程以「三柑連稜縱走」為重頭戲,本以為「東柑腳山」
無法單攻,幸拜賜老天爺給予整日陰晴的涼爽天氣(當日有
颱風通過巴士海峽),才能輕鬆完成今日O行程;但全線無
水源,請務必注意!(筆者於清晨先開車至黃德公藏水備煮
午餐用水)
3. 惱人的「淡竹葉」正值開花期,其種子會沾黏在褲子上,請
後續山友應做好防備,否則會影響爬山樂趣!
參考資料:https://du451203ck.pixnet.net/blog+
樂活玩童、馬克、陳生及網路軌跡及行程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