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行程紀錄

浸水營古道親子快樂行

活動日期
2008/3/2 - 2008/3/2
所屬團體
黃家小隊
困難度
0
類型
» »
類型
» »

• 成員
小黃、太太、兒子小寶(小一)、女兒寶兒(3.8歲)、我二姐、阿辰(小六)、俊翰、他太太阿治、維常(小三)、維文(大班)
• 記錄-小黃
行程:嘉義市/台南-國道3(二高)(南下)-麟洛交流道下-屏東監獄(轉接駁車)-省1-大漢林道-新開-大漢檢查哨-浸水營古道入口(林道23.5 K)-浸水營舊址-出水坡-姑仔崙社-苗圃-吊橋-加羅坂部落-大武橋右轉(臺9線)-楓港(臺1線)-麟洛交流道-屏東監獄(取車)-嘉義市/台南。

過年爬完三腳南山後,小朋友開學調適了2.3週,又準備出發去爬山了,因為時間很難喬,前後兩週都有活動,還要配合接駁車,週六親戚來玩小朋友,雖然知道古道需費時很久,仍只好以週日出發!看看氣象,臺灣南部多雲時晴,太好了!我們一行10人(5大5小女)決定如期出發
0706從歸仁出發,預計7點之前出發,等了一下,才見二姐騎車來,原來是老爺車催不動,他一直解釋如果催得動,一定可以在7點前到達,好,廢話不多說,立即出發去了。
0730俊翰兄來電告知已經到了,他們家時間方面真是沒話說,每次都早起早到,真是好山友,小朋友也很強,6點就起床出發,真是好樣的!
0746到麟洛交流道,0755車停屏東監獄外面,介紹我聯繫傅大哥的山友出來打招呼,原來他在這兒工作,我倆素未謀面,沒想網路世界居然如此真實,登山補給站真是造福山友不淺呀!
0755整裝改搭中華三菱得力卡出發,往力里時有警察在路口站崗,可能是有大官要來吧!經大漢檢查哨(6K)時,檢查哨深鎖一個警員也沒有,大概都去支援山下的勤務了,直接通過。沿著林道往北望稜線清晰且山形獨立的一座山,小朋友猜說是南北大武,傅大哥說是石可見山,下次應該來專程看看!
0942遇到一輛中巴下來,傅大哥與司機聊天,原來那車載來20個山友,今天古道行不會寂寞了!
0950大漢林道23.5K,浸水營古道入口的空地,下車整裝,不禁想起上次來的時候,正好迎接中央山脈縱走五勇士下山,無奈在高速公路刺破輪胎一條,到26k遇雨準備下山時,又刺破一條,沒有可用備胎的狀況下,真是悽慘呀!阻車下山找輪胎行,再上山修車輪,修好才下山,一天就耗去了,有此經驗,所以老婆堅持說走浸水營可以,但一定要搭接駁車才願意來。
1000打理好,與傅大哥研討預計下午1600到吊橋接駁,乾脆在延後1630吧,反正是輕鬆行,我們拍照完後出發!今日人車不多,登山口只有另外一輛車,北望南大武、北大武山並不清楚,倒是回頭望大漢山的營區和雷達非常清晰,大家都說今日真是爬山好天氣!不過接下來沿路非常潮濕,續行離登山口約20分鐘一岔路,取左進入步道,沿路更是濕滑泥濘,還有一些小水池,寶兒穿布鞋難走,幾乎滑倒,加上昨日與台中姑姑玩得太累,整日都沒有闔眼,開始抱怨「他都沒有雨鞋,很多人都有…」,我與太太對看一眼,知道他今日一定很快就累了,這古道可有20餘公里耶,不禁擔心起來~「與傅大哥約4點半會不會太早了」,同行的俊翰夫妻回答他們都有頭燈,自從有一次同爬笠頂與真笠山摸小黑到1810之後,導致他們當日往返的行程也就隨身攜帶頭燈了!可見要被山友信任還要下許多功夫耶.
沿途鳥叫聲不斷,樹枝間有許多不知名的鳥類,沒多久遇到4位山友,放慢腳步觀察蘭花,享受大自然的美景,他們只是輕鬆走走,知道我們要走到台東十分驚訝,問道「小朋友行嗎?」,我原想大聲回答「行的」,可是看到女兒開始後勁無力,我只好心虛地小聲答:應該可以吧。
1053步道走約十分鐘到達『州廳界』立一自導說明牌:標高1437公尺、此地終年雲霧深鎖,年雨量高達5200mm,又因地勢平坦易積水,是浸水營的由來。小休喝水,寶兒快走過木棧橋,腳步不穩,然後又踢到哥哥的登山杖登時跌個狗吃屎,開始大哭起來,嗚呼,拉他起來之後,發現上衣和褲子都沾滿了泥巴,真是慘呀!
續行約5分鐘右側一岔路往姑仔崙山,老婆說下次可以自己來爬這座山,因為大漢林道整修的更平坦安全,應該不會再刺破輪胎囉!
寶兒大概體力不行了,開始唅唅叫,其餘小朋友和俊翰一家已經消失在遙遠的前方,如此走下去大概明日上班要請假了,只好重施故技,我背起女兒,老婆背我的中背包【他前後兩背】,一路下坡,心臟沒有爬坡那種強力脈動的感覺,但下坡也是很累,尤其膝蓋很吃力,我與太太開始加速,沿路無人,路邊樹上的山蘇非常茂盛,穿了高筒雨鞋行走在此古道最為合適,不怕螞蝗無懼爛泥,真是最佳拍檔。
1126,終於到了浸水營駐在所遺址,遺址尚保存石砌駁坎、圍牆等。附近已是林木參天、雜草叢生,跟小朋友解說歷史,百年光陰如過往雲煙,令人不勝噓唏!
林道從此下去較為乾燥,走起來亦較輕鬆,不過還是有一些爛泥巴,女兒早已沉沉睡去,1240走到高坡休息處,有團團員正在休息,嚮導煮水給他們喝,原來是那小巴的20人,這地點景觀良好,不過太擠了,這團人七嘴八舌地談論我們的小朋友,看到女兒睡著也嘖嘖稱奇~這樣也能睡!殊不知:女兒爬十幾次山,幾乎沒有不睡的,早已習慣成自然。詢問我們雨鞋,上方多了一塊束布,看起來很專業的樣子,不知何處購買,其實那是霧社買的雨鞋,和一般雨鞋沒甚兩樣呀!
因為太擠了,休息區不休息續行,準備到出水坡遺址休息,整路上開滿了小花,應該是某種蘭花,鳥聲處處,但是這條路似乎也漫無止境地遙遠。
路邊出現許多新鮮的挖掘洞口,比人的拳頭還大,不知是何種動物的傑作,彼此之間互通,1平方公尺內就有3-5洞口,我猜可能是野兔,或是土波鼠,往下的路途還有許多,多到數量難以計數,甚至還有一些直接鑽出古道路面的,如果有人確知何種動物尚請賜知。
1320出水坡終於到了,部分地面正在施工,還有營火的痕跡,遺留不少木材。
解說牌寫著光緒8年(西元1882年)設出水坡營,屯兵30人,分3隊。日大正8年(西元1919年)新設出水坡駐在所於清營盤址上,大正15年(西元1926年)遷移至原址西方約400公尺,昭和20年(西元1945年)撤除。遺址分兩大區塊,有水泥屋基2棟、升旗台等。
此處只有我們10人,於是開始煮麵或蹲或坐吃,終於可以把背包3公升的水卸下來了,也把女兒卸下來,睡飽後,她精神可神采奕奕呢,他老爸可就沒那麼幸運了,開始煮麵吧!我認為已經過了5分之3的路途,何況趕過了那團小巴團體,可以休息久一點,1400小巴團體來了,一樣是就地休息,看到我們小朋友,驚!看到我們自己煮麵、吃麵,更驚!他們可是沒有熱食可吃的,可能是太香了,許多人都過來觀看呢,順便聊天。
吃飽了,小朋友與我就到上方遺址的位置找尋,看到升旗台,昔日曾經過升起日本的國旗,慶幸那段日子已經過去,現在我們才得以自由地行走於古道之上,昔日可是有管制與檢查的耶!
1445離開出水坡,看看地圖應該剩下2.5小時路程,快樂出發
1522路旁立一指示牌:往出水坡山。此際,其實每個小朋友都有點累了,牌子上祥馬大哥寫著:有兩座基點間隔15公尺。
可是大家擔心第一座基點不知得走多久耶,興趣缺缺,我翻一翻紀錄說僅消1分鐘,可能是我以前說了太多善意謊言,所以大小朋友也不太相信我,我只好向他們保證2分鐘看不到基點就撤回,他們皆說好。
於是往上看看,真的約1分鐘見到出水坡山二等三角點、標高655公尺。再右邊前進約15公尺見另一座三角點上刻:聯勤四0一廠。也許經過時空轉換、物換星移三角點已位移數十公尺了,不管如何,小朋友都很高興,如此就走過兩個三角點,開始拍團體照,如此天候真是天助我也,走回第一個基點,小朋友又說「再次攻頂了!」,繼續出發。
在茂林中天色開始黯淡了,看到祥馬的標記,總是令人有股親切感,因為許多資料,都是由祥馬簡訊而得,馬哥真是造福山友菲淺呀!
1550到木炭窯,窯身很寬廣,為我目前僅見最大的,保存還很完好,真是難得,不禁想像以前的旅人以及駐在所的寂寞官兵,在如此潮濕環境如果遇到下雨天或冬天,實在需要很多的木炭來取暖,否則陰雨綿綿,冷酒更難以撫慰枯寂的心腸。
1600準備要出發,但兒子卻準備要便便,他跑到古道上方6-7公尺處蹲著,我們在下方等待,可是2分鐘後開始有異味傳出,以前我常講的下風上風處,這次大家終於很快懂了,異味隨風分送,可實在難以忍受,原本想要稍作停留,可不得不啟程了。二姐以及俊翰兩家就先走了,兒子沒有衛生紙,只好從邊坡上以滑草姿勢慢慢滑下來找媽媽,當下希望那些排遺不要也跟著慢慢滑下來才好。
1605續走,1623到了木橋一,看看地圖與紀錄應該只剩下半小時,後來我才知道所謂木橋到吊橋半小時,是指木橋二呀!兩座木橋之間可是距離半小時以上,各位日後想走此古道的看倌,可不能不察,不然屆時心中的無奈感可時很重的!趕緊聯繫傅大哥,請他延後來接我們,可是沒有訊號,只好作罷,續走…
1641到新姑子崙駐在所,此處古蹟已經不明顯,只剩看板讓人憑弔,兩旁的樹型甚美,應該很有歷史了吧,樹木仍在茁壯,可是人事已以非,兩旁樹石不知已看盡多少滄桑!
女兒又沒力了,數來他今日已走了約15公里,也算不錯了,誰叫她昨日與姑姑們玩得那麼累呢!把他背起來續走,其實下坡負重是很傷膝蓋的,但是「自己的罪業自己擔,自己的女兒自己揹」。媽媽問他說「你最幸福了,你長大以後要不要揹爸爸?」女兒說:「不要啦!爸爸太重了,我背不動。」然後迅速睡去,只留下難過的夫妻倆無言續走。
1652到二號木橋,已看到茶茶牙頓溪,也看到吊橋,後面有部得力卡,實在太好了,不過不是直接下去,而是要走ㄥ字型再次繞一大圈,才繞到吊橋。
1740終於到了吊橋,小朋友又從前端來回走了1趟,說沒有看到車子,我說應該到了,古道上就看得到呀!唉!人心不會這麼險惡吧?再說我也還沒付錢呀!這是重點吧!繞過吊橋約30公尺,傅大哥早已等待多時,煮好熱茶和切2顆西瓜,真是太感恩了。
1800休息完畢,天色暗了,離開吊橋,回程還很遙遠,因為這是台東的大武鄉呀!
不到10分鐘開始下起雨來,真慶幸有車可搭,小朋友談天說地,沒多久就寂靜無聲了,此時維長和阿辰說只剩他兩人沒睡,還互相擊掌慶賀,自稱體力最佳,擊掌完後,約3分鐘,兩人也沉沉睡去。
2045一路不停到麟洛交流道
歸仁2120
後記:
1、古道入口至浸水營駐在所遺址,非常潮溼,積水不少,須注意路滑與泥巴,最好穿雨鞋。
2、全程約八成的路徑均在林蔭中,涼爽好走飲水攜帶適量便可,全程無水源,我們的水攜帶過多,煮麵後,仍剩餘不少水。
3、從古道入口一千四百餘公尺一路下踢到一百五十公尺確實膝蓋負荷很大,真的要保護好膝蓋,事先鍛鍊加護膝保護,另外,良心的建議,不要揹小孩走古道!
4.最好事先做好功課或有瞭解這條古道人文歷史的導覽人員陪同,行程將更加充實與生動,我建議國中生或高中生來戶外教學,不一定只能去科博館、歷史博物館等,其實走一趟古道可以進行非常多元的學習,從歷史、地理、人文、生活、生物、鳥類、氣象…比去劍湖山、月眉、九族好很多,當然這是個人見解,一天走完23公里長古道,對於運動少的中學生,可能會受不了的,不過想想這些小朋友都能背負裝備與食物走完,他們應該也可以吧。
5.請大大賜知:路邊新鮮的挖掘洞口,不知是何種動物的傑作,很多人都有疑問吧?!

※若您需要參閱更多圖文,敝人最近在Yahoo!奇摩整理一個部落格,這裡記錄了我們的點點滴滴!如果想要認識黃家小隊,或與我們同遊山林,請來此逛逛或留言唷!
http://tw.myblog.yahoo.com/aet156798/
祝福您~
登山愉快+常保安康

文章附件

所有回覆

  • 精彩! 自己的罪業自己擔,自己的女兒自己揹! 哈 ps.筆誤: 1540終於到了吊橋
  • 恭喜你們平安順利完成此古道巡禮也非常佩服妳們ㄉ兒女們至於你說沿途ㄉ洞穴那是夜行性ㄉ穿山甲所做ㄉ窩一般牠們不會在同一洞穴停留二次我上次去運氣不好未見到牠及百萬ㄉ紫斑蝶但有見到山唴也算不錯ㄉ際遇表是此生態保護很好走ㄋ過半ㄉ百岳也遇到很多ㄉ原生動植物及美景發現臺灣真ㄉ很美讓我們抱持欣賞共同珍惜維護牠們最後祝闔家平安...屏東監獄鼎新登山社社長阿強敬
  • 哇! 好熱鬧的親子團! 又看到「阿翰與阿治一家人」好高興唷!
  • 阿強吾兄 感謝您提供寶貴資料 下次有緣山上見了 敬祝安好 小黃
  • 鄒仔吾兄 感謝您的繆讚 下次有緣山上見了 敬祝安好 小黃